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粘弹性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粘弹性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 粘弹性 双稳态 有限元法 DMA
【摘要】: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是一种具有两种稳定状态,且两种稳定状态具有不同几何构型的复合材料结构。每种稳定状态都具有一定承受载荷的能力,在适当的外载荷作用下两个稳态之间可以发生转变,并且不需要持续的外载荷来维持其稳定状态。基于以上这些特性,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在追求轻量化和多功能化的航空航天方面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然而,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意味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极端工作环境,包括高温、低温、长时间受载等情况,这都会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对于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受环境影响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弹性模型,即只考虑材料的弹性行为而忽略粘弹性特征。而作为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主要材料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其力学性能对温度与加载时间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本文采用理论推导、实验测试和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建立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粘弹性模型,研究了温度与加载时间对结构双稳态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来测量环氧树脂基体的玻璃态转换温度、线性粘弹性区和松弛模量。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将不同温度下短期的松弛模量曲线等效到同一个参考温度下,得到长期的松弛模量曲线。根据基体的粘弹性材料属性和碳纤维的弹性材料属性,利用均匀化原理和有限元模拟,建立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单晶胞模型,从而计算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粘弹性材料属性。2.结合线性粘弹性理论与经典层合板理论(CLT),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出在环境温度与加载时间共同作用下的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粘弹性理论模型。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粘弹性材料属性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了加载时间和温度对双稳态结构第二稳态曲率的影响规律。3.利用带温度箱的拉伸试验机等实验仪器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在不同温度、不同松弛位置和加载时间下的稳态转变过程进行实验,得到Snap-through过程的载荷—位移曲线以及结构在第二稳态的两个曲率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试件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的观察,从微观层面来解释结构双稳态特性的变化。4.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及其子程序UMAT,根据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稳态转变实验过程,建立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粘弹性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在不同温度与加载时间下的稳态转变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得到Snap-through过程的载荷—位移曲线以及第二稳态的曲率随温度和加载时间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 粘弹性 双稳态 有限元法 DMA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引言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2.1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粘弹性的研究13-15
- 1.2.2 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研究15-19
- 1.3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19-20
- 1.4 论文安排及组织结构20-23
- 第2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粘弹性材料属性23-35
- 2.1 粘弹性基础理论23-25
- 2.2 DMA试验25-29
- 2.2.1 玻璃态转变温度Tg的测量25-27
- 2.2.2 线性粘弹性区域(LVR)的测量27-28
- 2.2.3 应力松弛试验28-29
- 2.3 晶胞模型的有限元分析29-33
- 2.3.1 计算C_(11)(t)和C_(12)(t)30-31
- 2.3.2 计算C_(22)(t)和C_(23)(t)31
- 2.3.3 计算C_(44)(t)31-32
- 2.3.4 计算C_(55)(t)32-33
- 2.3.5 松弛模量的计算33
- 2.4 本章小结33-35
- 第3章 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粘弹性理论研究35-47
- 3.1 理论基础35-40
- 3.1.1 玻尔兹曼叠加原理35
- 3.1.2 粘弹性模型下的经典层合板理论35-39
- 3.1.3 考虑温度因素的层合板刚度关系39-40
- 3.2 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粘弹性理论模型40-42
- 3.3 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粘弹性理论分析42-45
- 3.3.1 加载时间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影响43
- 3.3.2 温度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影响43-45
- 3.4 本章小结45-47
- 第4章 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粘弹性实验研究47-57
- 4.1 实验准备47-49
- 4.1.1 实验试件的制备47-48
- 4.1.2 实验装置的选择48
- 4.1.3 实验结果的测量48-49
- 4.2 松弛位置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影响49-52
- 4.3 加载时间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影响52-53
- 4.4 温度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影响53-54
- 4.5 SEM实验54-56
- 4.6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粘弹性模型的有限元研究57-67
- 5.1 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ABAQUS有限元模型57-58
- 5.2 加载时间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影响58-59
- 5.3 温度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影响59-60
- 5.4 理论、实验和模拟的对比60-64
- 5.4.1 加载时间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影响的对比60-62
- 5.4.2 温度对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影响的对比62-64
- 5.5 本章小结64-67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6.1 结论67-68
- 6.2 创新点68
- 6.3 展望68-69
- 附录69-73
- 参考文献73-79
- 致谢79-81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胜伟;彭俊彪;;有机电双稳态器件[J];化学进展;2007年09期
2 赵志忠;双稳态触发器的过渡过程[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3 王光;汪萨克;杨烨;陈宪锋;;单负材料对系统光学双稳态的影响[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高广图;;一维多临界点映射的双稳态[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5 杜锐;周广陈;刘先勇;朱莹;;双稳态膨胀筛管设计原理及其应用[J];石油机械;2006年06期
6 王夺元;有机双稳态分子的设计[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9年01期
7 姚安居;液晶光学双稳态装置[J];大学物理实验;2002年03期
8 张占山,,牛焕忠;激光谱线的多普勒展宽对多模环型激光器中光学双稳态产生的影响[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徐俊;杨普国;周遐;杨宇;;用PLC实现双稳态功能的单按钮启/停控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杨庆理;宋海涛;于铁军;朱莹;马朋举;;双稳态膨胀筛管有限元模拟研究[J];石油机械;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健;陈立群;;双稳态压电式振动型能量采集器离散模型建模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2 张新安;蔡俊毅;宋震国;;一种应用挠性双稳态机构的微进给装置[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丽华;马叶朋;张伟;;双稳态压电俘能器板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4 赵健;陈立群;;双稳态压电式振动型能量采集器离散模型建模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孙舒;曹树谦;;双稳态压电悬臂梁发电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分析[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6 Chen Zi;Guo Qiaohang;Majidi Carmel;Chen Wenzhe;Srolovitz David;Haataja Mikko;;关于螺旋带状结构的自组装和双稳态结构的力学原理和非线性几何效应[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王汉封;徐萌霞;;有限长正方形棱柱尾流的双稳态现象[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刘健;黄懿;;双线圈双稳态控制阀在龙滩电厂中的应用及改造[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团结;朱敏波;文群燕;;基于遗传算法的平面双稳态柔性MEMS的优化设计[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邹莹;肖述章;易涛;;基于二芳乙烯双稳态的光开关材料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红兵;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动力[N];中国电子报;2003年
2 ;逻辑高低电平LED数显器[N];电子报;2007年
3 成都 史为 编译;D型双稳态触发器[N];电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游胤涛;有机双稳态记忆器件电学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宋钢;金属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透射增强及光学双稳态效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牛力勇;波导结构表面等离子激光双稳态放大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4 王美良;有机双稳态器件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边江鱼;双稳态磁性配合物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强;InP基微环谐振器的理论分析及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岩;基于截面构型优化的多稳态结构跳跃特征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潇潇;复合材料双稳态层合结构动力响应与阻尼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解家男;基于双稳态结构的压电精密定位驱动器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郝磊;面孔相关的双稳态知觉的脑结构及功能基础[D];西南大学;2016年
5 彭博;基于绝缘聚合物的有机电双稳态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陈丹迪;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粘弹性行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7 孙肇鹏;柔顺双稳态机构的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田璐槐;多能级原子体系中光学双稳态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9 牛磊;柔性双稳态及多稳态机构的设计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徐琼;光驱动光力学双稳态的影响因素及双稳态“开关”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年
本文编号:1096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09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