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新型广域温度自润滑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5:09

  本文关键词:新型广域温度自润滑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r2AlC 金属基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高温自润滑


【摘要】:航天航空领域以及空间技术对材料的要求日益严格,许多极端工况超出了液体润滑油脂的承受范围,因此固体润滑材料便应运而生。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具有MAX结构的三元层状化合物Cr_2AlC,并添加到镍铬合金基体中。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了三种Ni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其中Cr_2AlC的含量分别为10wt.%、20wt.%、30wt.%。分别采用XRD、SEM、TEM、EDS、XPS、维氏硬度仪、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测试手段,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组织形貌、表面元素构成、磨损表面形貌与成分、硬度及摩擦学性能。分析了三元层状化合物Cr_2AlC合成机理,系统地研究了固体润滑剂含量及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高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材料在广域温度下的自润滑机理。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三元层状化合物Cr_2AlC,由于原料粉体熔点及饱和蒸汽压不同,计算并选择了适当比例进行合成。采用XRD分析产物相组成,确定Cr:Al:C=2:1.2:1的原料摩尔比,并合成了纯度高、粒径小的Cr_2AlC。根据三元相图以及合成路径,探究了Cr_2AlC合成中原材料组分对产物的影响机理。放电等离子烧结得到的复合材料中Cr_2AlC能保持层状结构。复合材料致密度高,复合材料的密度随固体润滑剂含量增加而降低,材料的维氏硬度随Cr_2Al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添加固体润滑剂的含量为20wt.%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达到最好,在测试温度下的磨损率均低于5.0×10-5 mm3/Nm;400℃及600℃下,摩擦系数仅为0.3,摩擦过程十分稳定。室温及200℃下复合材料发生轻微氧化,产物为NiO、Cr2O3、Al2O3,氧化层脆性高,摩擦过程中伴随着剥离,因此摩擦系数较高且摩擦过程波动较大。磨损机理为脆性断裂和剥层磨损。200℃下氧化膜与磨损表面的结合力高,磨损率降低。室温下对磨球表面不平整。在400℃、600℃高温下,复合材料表面氧化严重,氧化膜的成分为NiO、Cr2O3、Al2O3以及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NiCr2O4。同时在高温软化作用下,磨屑“釉化”形成覆盖性好、连续的润滑膜,能够显著降低摩擦系数及摩擦过程的波动。对磨球表面光滑、平整。当Cr_2AlC含量过高,会引入过多CrxCy硬质相,这会导致前期磨合期时波动很大,影响稳定性,因此要合理控制Cr_2AlC的含量。
【关键词】:Cr2AlC 金属基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高温自润滑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20
  • 1.1 课题背景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高温固体润滑复合材料12-18
  • 1.3.1 主要高温固体润滑材料分类13-15
  • 1.3.2 高温固体润滑剂的特性及分类15-18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20-27
  • 2.1 试验用原材料20-21
  • 2.2 试验材料制备21-23
  • 2.2.1 固相反应制备固体润滑剂粉体21
  • 2.2.2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镍铬基体及自润滑复合材料21-23
  • 2.3 材料组织结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23-24
  • 2.3.1 相对密度的测定23
  • 2.3.2 XRD物相分析23
  • 2.3.3 扫描电镜观察及分析23-24
  • 2.3.4 透射电镜观察及分析24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24
  • 2.3.6 块体材料的维氏硬度24
  • 2.4 材料摩擦学性能测试24-27
  • 2.4.1 摩擦系数24-25
  • 2.4.2 磨损率25-27
  • 第3章 Cr_2AlC粉末的制备与合成机理27-34
  • 3.1 固相反应法制备Cr_2AlC粉末27-29
  • 3.1.1 固相反应法制备Cr_2AlC粉末工艺路线27-28
  • 3.1.2 固相反应法制备Cr_2AlC粉末成分及形貌分析28-29
  • 3.2 不同原材料配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29-31
  • 3.2.1 原材料配比的选择29-30
  • 3.2.2 不同原材料配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30-31
  • 3.3 固相反应法制备Cr_2AlC的合成机理31-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镍基体及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34-41
  • 4.1 镍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34-36
  • 4.1.1 放电等离子烧结获得镍基体材料的相组成分析34-35
  • 4.1.2 镍基体材料的组织形貌及元素分布35
  • 4.1.3 镍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35-36
  • 4.2 镍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36-40
  • 4.2.1 不同固体润滑剂含量的镍基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分析36-38
  • 4.2.2 镍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及元素分布38-39
  • 4.2.3 镍基基体及镍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及致密度39
  • 4.2.4 镍基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39-40
  • 4.3 本章小结40-41
  • 第5章 镍基体及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41-63
  • 5.1 镍基体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表面分析41-46
  • 5.1.1 温度对镍基体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41-42
  • 5.1.2 镍基体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磨损表面形貌42-46
  • 5.2 镍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表面分析46-58
  • 5.2.1 温度对镍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46-48
  • 5.2.2 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48-58
  • 5.3 固体润滑剂含量对镍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58-61
  • 5.3.1 固体润滑剂含量对镍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的影响58-60
  • 5.3.2 固体润滑剂含量对镍基复合材料磨损率的影响60-61
  • 5.4 镍基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自润滑机理61
  • 5.5 本章小结61-63
  •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培全;未来五年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势预测[J];稀有金属快报;2000年12期

2 方峰,谈淑咏,江静华,马爱斌,蒋建清;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1)[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0年01期

3 全宏声;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天结构中的应用[J];材料工程;2001年12期

4 王镐;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广阔[J];稀有金属快报;2001年04期

5 张廷杰;铝金属基复合材料[J];稀有金属快报;2001年08期

6 张廷杰;宇航空间中的金属基复合材料[J];稀有金属快报;2001年08期

7 姜世和,王会鹤,袁海波,瞿海锦;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性及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J];汽车科技;2002年06期

8 启明;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新工艺[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5期

9 长征 ,启明;轻质金属基复合材料[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6期

10 游志勇,张永忠,赵浩峰;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发展现状[J];山西机械;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拴狮;;舰船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中国复合材料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陶进长;那顺桑;杨海霞;;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张立斌;海锦涛;;超塑性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方法的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4 张国定;;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及发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5 刘江;;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强度问题[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6 马宗义;毕敬;刘越;赵明久;张世振;;原位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及性能[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王周成;倪永金;唐毅;;电化学方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8 张荻;;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战略[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冀念;;光学级金属基复合材料在空间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丁伟民;覃继宁;;碳-镁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挤压初步研究[A];塑性加工技术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马永刚 张建宪;新材料高端产业在江苏崛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2 施萌;金属基复合材料水平连铸方法与设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3 记者 宋世涛;材料科学中的“1+1>2”[N];上海科技报;2007年

4 ;中葡“先进陶瓷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合作研究[N];科技日报;2000年

5 袁志勇;张荻:探索遗态材料之谜[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放;金属基复合材料循环响应和疲劳破坏的理论和模拟[D];上海大学;2008年

2 刘振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机械分散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龙;激光直接沉积成形原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李新亮;新型广域温度自润滑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军化;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预测及微结构拓扑优化设计[D];湘潭大学;2009年

4 张万平;在热/机械循环载荷作用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场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5 姜云鹏;短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与温度有关的宏细观力学行为数值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吴坚;在热/机械载荷作用下金属基复合材料纤维断裂分析[D];重庆大学;2002年

7 肖婵;辐照损伤合金化制备钼/铜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崔俊奎;离心凝固SiC_p/Al基复合材料颗粒分布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9 陈洲泉;不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力耦合数值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瀛;维度比与尺度效应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塑性流动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9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099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