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介孔硅—高分子生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12:09

  本文关键词:介孔硅—高分子生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抗菌材料 层层自组装 介孔硅纳米粒子 协同作用 溶菌酶 聚乙烯亚胺 4 4


【摘要】:尽管在致病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从而成为了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现在大规模使用抗生素给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小的成效,反而对人们的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我们设计了一种以介孔硅为核包含抗生素、酶、高分子和透明质酸的生物复合纳米材料(MSN-Lys-HA-PGMA),这种材料在体内和体外均具备高效的抗菌活性,其较低的细胞毒性和溶血活性也证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我们在介孔硅表面进行层层组装,利用透明质酸的酶响应特性,可以被诸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释放的透明质酸酶降解,同时进攻我们设计的纳米生物材料,进而可以使包裹层脱附,对孔内包封的阿莫西林进行定点释放,与表面溶菌酶,高分子等协同杀菌。在介孔硅表面我们分别用溶菌酶,透明质酸和乙二胺修饰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行层层自组装。其中溶菌酶和阳离子高分子可以通过正负电荷作用与细菌表面产生多重作用力,可以粘附细菌并使其聚集。我们运用动态光散射(DL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XRD)对吸附过程进行表征。MSN-Lys-HA-PGMA对耐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比同剂量的溶菌酶和阿莫西林要低很多,特别是在体内对细菌感染伤口具有很好的杀菌和抑制作用。因此,这种新型生物复合纳米材料开启了新一代替代抗生素的抗菌材料的设计和开发。科学家对微生物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而且在食品安全,消毒剂的研制,水污染检测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成果。目前对细菌的主要检测手段有平板计数法,吸光度检测,高倍显微镜观察等方法,但因操作复杂,设备价格昂贵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荧光检测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检测手段,拥有高敏感性,操作简单和快速响应等优点。因此,我们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4,4'-二硼酸基-四苯基乙烯(TPE-DB)与PEI-CD-Arg结合在一起,TPE-DB被证实可以标记死亡细菌,而TPE-DB/?-CD之间生成硼酸酯从而限制分子的内旋转(RIM)。当复合物结合在一起接触到细菌之后,会出现荧光增强现象,之后当细菌被完全杀死,细菌脱附,荧光强度降低。我们构建的这种具有AIE特性和抑菌活性的复合物同时具有检测和抑制细菌的作用,为追踪细菌活性和控制杀灭细菌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TB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威;钟伟;都有为;;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3期

2 杨瑞海;陆文雄;;复合纳米材料和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J];水泥工程;2008年01期

3 颜汉军;;复合纳米材料对混凝土及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07期

4 周庚侠;班书宝;孙天玉;顾济华;吴东岷;;大粘度复合纳米材料面投影微立体光刻系统的分辨率研究[J];应用光学;2011年05期

5 于妍妍;谷慧;刘晓倩;周天舒;施国跃;;新型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催化行为研究及其在活体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传感器;2011年04期

6 陈锋,朱依萍,马宏燎,柏子龙,张金龙;TiO_2-CdS-MCM-41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7 韩莎莎;柳婧;赵烨;呼丽娟;徐东昱;胡存智;郧文聚;李天杰;;复合纳米材料对土壤重金属离子吸持固化的模拟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8 田福祯,郭敏杰,倪丽琴,刘治虎,何恩萍,于永顺,王军;室内甲醛吸附-反应-降解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J];应用化工;2005年09期

9 颜汉军;;复合纳米材料对混凝土及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10 侯大寅;魏安方;刘鸣;;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J];纺织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宏伟;;复合纳米材料在荧光标识、药物缓释与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张杨阳;苑春刚;张艳;;Ag/Fe_3O_4/CNTs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吸附脱除气态元素汞[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张广腾;杨秋;赵薇微;潘洪志;;复合纳米材料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A];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军;刘相红;吴世华;王淑荣;;一种通用性方法构造多种贵金属/三氧化二铁复合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钟伟;;Ⅱ-Ⅵ族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调控[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6 姚建林;顾仁敖;;复合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叶晓生;石慧;何晓晓;王柯敏;何定庚;於彦汝;;Aptamer功能化Cu/Au复合纳米探针用于肿瘤诊疗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8 刘畅;童睿锋;匡勤;谢兆雄;郑兰荪;;基于表/界面调控的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9 韩杰;刘艳;郭荣;;一步溶液合成法制备导电聚合物/Au复合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宗鹏;张浩;许群;;超临界二氧化碳协助制备CNT/PVA/Pd多级复合纳米材料[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迎华;功能化复合纳米材料的磷酸化蛋白质和糖基化蛋白质分析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磊;液体微混技术及其在贵金属复合纳米材料自组装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葛文;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熊攀;铁氧体复合物的设计及其在光催化剂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萍;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分析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王雷;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软溶液过程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齐悦;金属及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徐曼;铁氧化物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姚祖福;新型氧化硅、金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组装及其在生物医学、催化上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10 赵博;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宪飞;有机/无机杂化磁性S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常远芳;新型石墨化介孔碳/二氧化钛/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宋惠青;钯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4 刘玉芳;光辅助Ag-ZnO复合纳米材料的场发射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俱玉云;氧化石墨烯、碳量子点复合纳米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催化降解、生物样品检测方面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6 徐诗函;上转换和磁性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7 王欢欢;Pt基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刘云;二硫化钼/碳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王宪伟;中空介孔碳复合纳米材料的纳米酶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10 赵拓;以金属—有机框架物为前驱体的Cu基和Ni基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57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157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5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