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氧化锌材料的光生电荷行为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界面型光催化材料的光生电荷行为调控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改性氧化锌材料的光生电荷行为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卢永春
【摘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剂,能够实现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是解决诸多与环境相关问题的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案。氧化性(ZnO),作为一种典型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质使其在太阳能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且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降解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材料。另外,ZnO还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形貌多样化、无毒、化学稳定性好和廉价等优点,并在光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与TiO_2相似的降解机理,而成为了替代传统TiO_2光催化剂的最佳选择之一。但是由于ZnO禁带宽度较宽、太阳光利用率低以及量子效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通过贵金属修饰、过渡金属掺杂等有效改性技术能够使得ZnO获得理想光电特性,预示着ZnO新的应用前景。但是关于改性元素对ZnO光催化材料的光生电荷基本行为(光生电荷的产生、分离、传输和寿命等)规律影响的相关报道却很少,而光生电荷行为的研究与太阳能转换、光催化等研究领域密切相关,是表面和界面科学的前沿课题。 本论文的工作是通过贵金属Ag负载、过渡金属离子(Co和Mn)掺杂和贵金属Pt负载Co掺杂实现对ZnO基紫外型光催化剂的改性,利用表面光电压/光电流技术(包括表面光电压(SPS)、瞬态光电压(TPV)和表面光电流(SPC)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改性元素对于ZnO光生电荷行为以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随后讨论电荷行为与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并将改性后ZnO材料所表现出的独特光电性质进行归属。围绕以上内容,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Ag负载的链状ZnO(Ag/ZnO)光催化剂,并对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和光电性质研究。表面光电压和瞬态光电压研究结果表明:Ag的负载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而且还实现了ZnO光响应范围向可见光区的扩展。在不同波段光照射下,Ag纳米粒子对于ZnO光电性质的作用不同:在紫外光照射下,Ag作为电子受体存在,接受ZnO导带中的光生电子,促进了光生电荷的分离;可见光照射下,由于Ag自身的Plasmon诱导电子传输致使材料表现出光响应范围向可见光区的扩展。基于这一优异的光电性质对样品进行了光催化活性测试,,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单纯ZnO相比较,Ag负载后的样品在紫外光和混合光照射下都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性能。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优化高效光催化剂的设计条件,并实现对其光生电荷行为的调控。 2.利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掺杂的ZnO(Co:ZnO)纳米棒光催化剂,实验表征证明Co离子进入到了ZnO的晶格并以混合价态(Co~(2+)和Co~(3+))形式存在。Co的掺杂不仅有效地将ZnO的光谱响应范围扩展到了可见光区,并且与单纯ZnO相比,在λ420nm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实验中掺杂后的样品表现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借助表面光电压谱检测技术,细节讨论了Co:ZnO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增强的光物理机制,结果表明Co与ZnO之间的电荷转移跃对于ZnO的可见光响应能力起主要贡献,这种跃迁作用有利于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输,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这些结果为设计新型的光催化剂、改变材料对入射光波长的响应范围、实现低能(可见)光催化反应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3.利用溶剂热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备了混合价态Mn离子(Mn~(3+)/Mn~(2+))掺杂的ZnO(Mn:ZnO)纳米棒光催化剂。Mn的掺入扩展了ZnO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并使得ZnO在紫外和可见照射下催化活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基于表面光电压、瞬态光电压和表面光电流的检测结果分析表明,随着Mn掺杂比例的升高,体系中Mn~(3+)含量增加,Mn~(3+)和Mn~(2+)与ZnO之间发生了强的电子交互作用,并且Mn~(3+)作为表面活性位存在于体系中,因此有效地提高了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同时延长了光生电荷寿命,进而实现了掺杂后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区光电响应信号的增强,这为体系光催化活性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论证依据。 4.在基于第二部分Co掺杂ZnO纳米棒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以氯铂酸(H_2PtCl_6)作为Pt源制备了Pt负载的Co:ZnO杂化体系(Pt/Co:ZnO)光催化剂。与单纯ZnO和前驱体Co:ZnO相比,杂化体系在紫外和可见光区都显示了较强的光活性,在可见光激发下,Pt/Co:ZnO光催化剂仅需6min就能完全降解茜素红染料,降解速率约为Co:ZnO前驱体的10倍。表面光电压和瞬态光电压研究结果表明:Pt/Co:ZnO杂化体系优越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归因于Pt和Co与ZnO之间的协同效应,由于Pt的负载使得Co掺杂后ZnO中作为光生电荷复合中心存在的表面缺陷被修复,并且能够为局域态光生电荷提供了快速的传输路径,因此在Pt负载和Co掺杂的共同作用,不仅促进了光生电荷的分离并抑制了其复合,而且提高了ZnO的光吸收效率,因此使得催化剂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均具有高效的光催化活性及增强的光电特性,提高了太阳光利用率。这些研究内容,为设计新型高效的改性ZnO基光催化剂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43.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文丽;何凯;张业;陈小平;马玉刚;;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应用[J];环境工程;2014年S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久亮,刘宽,秦秀娟,邵光杰;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研究展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刘英;梁英;刘慧宏;;水热合成纳米ZnO-Fe_2O_3复合材料及其光吸收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2期
3 张晓茹;林艳红;张健夫;何冬青;王德军;;N掺杂TiO_2纳米粒子表面光生电荷特性与光催化活性[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平;不同形貌TiO_2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凤霞;刘其丽;毕磊;;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综述[J];安徽化工;2006年01期
2 于芬;闫金良;陈建农;曲崇;;通孔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和光学特性[J];半导体光电;2006年03期
3 张海明;王新蒙;胡国锋;李育洁;李晓洁;高波;朱彦君;;阳极氧化铝模板应用研究新进展[J];半导体技术;2009年05期
4 刘政楠;郭潇;郭敏;张梅;;基底预处理对于水热法制备ZnO微/纳米管阵列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路莹;陈硕;全燮;于洪涛;;TiO_2/Au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J];催化学报;2011年12期
6 马丁;;《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刊发催化领域文章的述评(英文)[J];催化学报;2011年12期
7 田野;桑换新;王希涛;;P掺杂量对纳米TiO_2结构及其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2012年08期
8 李燕;姜斌;邓宏;蒋书文;周晓燕;;低维材料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4年03期
9 杜媛媛;丘克强;;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应用研究[J];材料导报;2007年S1期
10 饶晓俊;梁齐;梁金;安宁宁;汪壮兵;;脉冲激光沉积制备ZnO纳米棒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忠诚;舒万艮;阮建明;邹俭鹏;李松林;;紫外线屏蔽剂纳米氧化锌的固相合成[A];2005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明;李玉芳;;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和应用进展[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杨凤霞;刘其丽;毕磊;;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综述[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彦生;李刚;高宏;;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氧化锌制备和改性中应用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章晓中;刘军;;氧化锌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贺英;桑文斌;王均安;吴若峰;支华军;颜莉莉;方云英;;硅衬底上氧化锌纳米线的自组装生长及其光致发光性能[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智伟;几种半导体和稀土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张云;基于功能化纳米颗粒和仿生材料的生化分析新方法[D];湖南大学;2010年
3 曲蛟;锦州市铁合金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修复及植物产后利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宝;氧化锌纳米晶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糜裕宏;金属硫化物及铁、锰氧化物纳米结构的水热合成与表征[D];浙江大学;2007年
6 赵鹤云;SnO_2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以及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琳;低维ZnO材料的外场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贺英;一维氧化锌纳米结构自组装及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9 孙天军;氧化锌微/纳米材料的气相合成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高红;准一维ZnO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发光性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良;ZnO基纳米棒阵列气敏材料合成与性能[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殿栋;负载纳米ZnO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胡蕊;TiO_2纳米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水解制氢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刘金营;ZnO准一维阵列的制备和表征[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强;锐钛矿TiO_2光学性质的掺杂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朱明明;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维取向ZnO纳米线阵列及光学特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加智;超细粒α-PbO、ZnO的表面硫化络合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8 徐丽亚;纳米氧化锌对不同可溶性染料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陆柯;氧化锌基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陶飞豹;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及在有序纳米氧化锌生长中的应用[D];烟台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凤霞;刘其丽;毕磊;;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综述[J];安徽化工;2006年01期
2 王久亮;纳米级氧化锌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4年05期
3 张业;;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应用[J];环境工程;2011年03期
4 田静博;刘琳;钱建华;邢锦娟;秦金兰;;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8年02期
5 张鹏;李吉广;佟健;房大维;;纳米ZnO的研究现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于泳;纳米氧化锌在轮胎胶料中的应用研究[J];轮胎工业;2002年12期
7 张秋红;宋华;陈得裕;牟祖霖;;纳米氧化锌光催化剂制备方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2年05期
8 孟阿兰,蔺玉胜,王光信;ZnO纳米线的电化学制备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4期
9 魏绍东;;纳米氧化锌的现状与发展[J];化工中间体;200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佳红;纳米结构ZnO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强,杜国同,姜秀英,王金忠,杨树人;ZnO薄膜的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0年04期
2 井立强,孙晓君,徐自力,蔡伟民,杜尧国;ZnO超微粒子光催化氧化SO_2的研究[J];催化学报;2002年01期
3 袁方利,李晋林,黄淑兰,林元华;超细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新进展[J];材料导报;1998年06期
4 董厚欢;刘宝;田芳;崔永奎;;Sn掺杂ZnO微晶的水热法制备及表征[J];材料导报;2007年S1期
5 席国喜;姚路;路迈西;;水热法在无机粉体材料制备中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S1期
6 郭新,袁润章;化学气相淀积在无机新材料制备中的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1期
7 董立峰,崔作林;电弧等离子体制备纳米ZnO的气敏特性[J];材料研究学报;1998年04期
8 陈四海,任新民;紫外光照射下ZnO超微粒子表面上的光反应[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6年01期
9 徐业彬,王士良,季幼章;ZnO线性电阻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1994年01期
10 程敬泉,严会娟,魏雨;氧化锌超细粒子的制备及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楠,郭儒,刘思敏,黄春福,汪大云,高垣梅;光折变晶体中的光生伏打灰空间孤子[J];中国激光;2005年07期
2 李子亨,王德军,王平,魏霄,张清林;纳米TiO_2的光生电荷迁移特性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03期
3 王雪松;王凌凌;王德军;谢腾峰;;n-Si/TiO_2/偶氮颜料微纳米尺度下的光生电荷转移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5期
4 魏霄;陈接胜;;光生电荷行为与光催化反应[J];中国材料进展;2010年01期
5 张宇;林申;张钰;宋溪明;;ZnO/BiVO_4-V_2O_5异质结构光生电荷性质及可见光下表面光电流行为[J];物理化学学报;2013年11期
6 张娟;朱燕峰;郭亚;徐璐;漆海清;周剑章;杜荣归;林昌健;;电解质对TiO_2纳米管阵列膜光生阴极保护效应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10期
7 钱新明,宋庆,白玉白,李铁津,汤心颐,董绍俊,汪尔康;CdS敏化对TiO_2纳米薄膜电极光生电荷转移特性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德军;谢腾峰;;表面态对光生电荷的捕获及对光电活性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2 李静;杜荣归;林昌健;;纳米TiO_2复合薄膜光生阴极保护特性的研究[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樊海梅;钒酸铋基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光生电荷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宇;微纳复合材料光生电荷性质及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清林;瞬态表面光伏测试系统的建立及其在功能材料光生电荷性质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4 蒋腾飞;界面型光催化材料的光生电荷行为调控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卢永春;改性氧化锌材料的光生电荷行为及光催化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陈礼平;复合型TiO_2纳米管阵列光生电荷行为及光催化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王百齐;纳米TiO_2的改性及表界面光生电荷分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凌凌;CdS纳米棒阵列及其异质结构的制备和光生电荷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连鹏;纳米TiO_2表面结构对其光生电荷分离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王英楠;纳米ZnFe_2O_4的制备及其光生电荷行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德宁;纳米Fe_2O_3的TiO_2复合改性及其提高的可见光催化性能[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界面型光催化材料的光生电荷行为调控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6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1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