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表面的构建及其应用
本文关键词:超疏水表面的构建及其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PVP辅助溶胶凝胶过程 稳健方法 树莓状复合粒子 超疏水表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学家们对于新材料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结构层次。受自然界自净行为的启发,多级结构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比单一结构,多级结构具有更好的形貌和性能调控性。这一突破开辟了在微观尺度研究的新篇章。本文通过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的溶胶凝胶方法,成功制备出具有树莓状结构的复合粒子,这种粒子由聚苯乙烯(PS)微球为载体负载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而制成。所得产品通过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系统表征。表征结果证明PVP的质量和氨水的浓度在复合粒子的结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聚苯乙烯球表面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密度。在PVP辅助的凝胶溶胶过程当中,已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顺利的负载在聚苯乙烯球表面,形成分型复合粒子。与此同时,通过调整PVP的用量和反应体系的pH值,实现对聚苯乙烯球表面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布的调控,从而获得经典的树莓状粒子。随后,使用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对该形貌可控的树莓状粒子疏水改性并且均匀的负载在玻璃基质上。与此同时,我们研究了不同形貌的复合粒子对润湿特性的影响。最后,构建出超疏水表面,接触角达154o。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增江;田冬;肖成龙;刘伟良;;超疏水表面:从制备方法到功能应用[J];化工进展;2009年11期
2 潘光;黄桥高;胡海豹;刘占一;;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及其应用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21期
3 牟丹;周奕含;;疏水高分子单链在疏水表面上吸附和扩散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4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取得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1年04期
5 郭树虎;于志家;罗明宝;孙晓哲;;超疏水表面润湿理论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05期
6 秦亮;刘天庆;;亲/疏水表面上液滴滞后阻力的研究[J];化工进展;2012年08期
7 刘金秋;柏冲;徐文华;张献;刘迎凯;姚金水;刘伟良;;高黏附性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3年07期
8 蒋雄;乔生儒;张程煜;胡海豹;刘晓菊;;疏水表面及其减阻研究[J];化学进展;2008年04期
9 林飞云;冯杰;黄明达;钟明强;;基于不锈钢模板热压微模塑构建聚乙烯超疏水表面[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年02期
10 赖跃坤;陈忠;林昌健;;超疏水表面黏附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环;耿信鹏;王保怀;白泉;;变性牛血清蛋白在适度疏水表面上构象变化的盐浓度依赖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柴瑜;耿信鹏;彭晶晶;郑长征;;盐浓度对天然核糖核酸酶在疏水表面上吸附稳定性及构象影响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耿信鹏;郑美荣;王保怀;耿信笃;刘爱玲;;天然溶菌酶在疏水表面置换吸附焓的盐浓度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倩;杨振忠;;利用海胆状复合微球制备超疏水表面[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陈胜;崔树勋;;超疏水表面自清洁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2分会:溶液中的聚集与分子组装[C];2013年
6 冯小艳;耿信鹏;周烨;侯海云;;盐浓度对变性α-淀粉酶在疏水表面上吸附及构象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宋付权;武玉海;俞巨高;;疏水-超疏水表面的简易制备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姜程;王齐华;;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及制备[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海豹;陈立斌;黄苏和;鲍路遥;;水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弹跳行为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王媛怡;王庆军;陈庆民;;不同化学修饰超疏水表面疏冰功能的验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大庆;新面料何以冬暖夏凉[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孔令豪;磷铜超疏水表面的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2 钱柏太;金属基体上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杨昊炜;聚硅氧烷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晶;多元耦合仿生疏水金属表面制备原理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金林;反应性聚硅氧烷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超疏水表面的构筑[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梦蕾;微—纳米二元结构超疏水表面抑冰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伟;镁合金基体上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海燕;铁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张红梅;45~#钢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其防腐蚀和摩擦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刘滨;石蜡和聚丙烯材料超疏水表面的构筑[D];浙江大学;2016年
7 田昊;RTV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8 谭翠;功能化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王鹏;POSS基杂化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相分离行为及其构建超疏水表面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王力;Q235低碳钢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耐用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18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21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