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POSS的合成及其PET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发布时间:2017-11-24 11:11

  本文关键词:POSS的合成及其PET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PET POSS 环三磷腈 机械性能 热性能 阻燃性能


【摘要】:由于价格低廉、物理性能和可加工性优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广泛应用于纤维、薄膜、工程塑料等诸多领域。但PET易燃,融滴现象严重,限制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因此需对材料进行阻燃改性。一般阻燃整理多采用无卤添加型阻燃剂,其中环三磷腈类阻燃剂由于其高效的阻燃性,越来越为研究者们所重视。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合成了一种新型高效环三磷腈类阻燃剂六-(4-烯丙基醚苯氧基)环三磷腈(PACP),通过熔融共混成功制得PACP/PET复合材料,但研究发现添加PACP会导致材料机械性能的下降,因而需选择适当的添加剂,在保持阻燃效果的同时,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聚合物改性方面应用前景广泛。纳米级的分子尺度可以用以增强材料的机械性能,笼状结构的Si-O内核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同时,高温形成的Si O2覆盖层又能赋予材料良好的阻燃性能。因此,本文合成两种POSS纳米颗粒作为添加剂,分别和阻燃剂PACP一起复配到PET基体中,旨在考察二者的协同效应以及对PET力学性能、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以实现PET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能之间的统一。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分别以苯基三氯硅烷(Ph Si Cl3)、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C2H3Si(OCH3)3)为原料,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POSS,即八苯基倍半硅氧烷(OPh-POSS)和八乙烯基倍半硅氧烷(OVi-POSS);利用热重分析(TG)对二者的热稳定性和降解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OPh-POSS在氮气和空气中初始降解机理相同,在400o C之前没有质量损失,初始降解温度(T-5%)发生于440o C,在850o C的残余量分别为40.9%和30.7%,耐热稳定性优异;而OVi-POSS在氮气和空气中的降解机理具有明显差异,试样在氮气中的初始降解温度(T-5%)仅为225o C,残余量约为1.9%,耐热稳定性较差,在空气中初始裂解温度(T-5%)则为328o C,在850o C的残余量高达70.0%,且失重过程在700o C趋于稳定,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氧稳定性。(2)采用直接熔融共混的方法将OPh-POSS纳米颗粒和阻燃剂PACP添加到PET中,考察两种添加剂的引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Ph-POSS颗粒在材料中的分散尺寸约为500nm,具有一定的团聚趋势,故对材料机械性能提升有限;OPh-POSS的加入可以改善基质的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将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提高了20o C以上,纳米颗粒的异相成核效应对材料结晶性能的改善起决定作用;阻燃剂PACP在复合材料中起塑化作用,使基体的玻璃化温度降低,将OPh-POSS引入PACP/PET阻燃体系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由85.7o C升高至88.5o C,同时显著改善了体系的热机械性能;MCC测试结果表明,OPh-POSS/PACP/PET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曲线上出现了两个峰值,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热释放总量分别下降至312.3W/g和14.7 k J/g,表明两种添加剂存在着一定的协同效应,燃烧后形成致密稳定的炭层,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3)采用溶液预分散的方法将OVi-POSS纳米颗粒和阻燃剂PACP一起包覆于PET切片上,再经熔融共混制备OVi-POSS/PACP/PET复合材料,以提高POSS纳米颗粒的分散程度,考察两种添加剂的引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溶液预分散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共混过程中POSS颗粒在PET基体中的团聚,OVi-POSS在PET基体中分散较为均匀(尺寸100~200nm左右),添加1.0%OVi-POSS可使PET的断裂强度由38.12MPa提高至64.37MPa,显著提高了PET基体的断裂强度,弥补了阻燃剂PACP引入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不足;OVi-POSS的加入同样改善基质的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将基体的结晶温度提高了约35o C;OVi-POSS的引入亦提高了PET的玻璃化温度和热稳定性;OVi-POSS/PACP/PET复合材料热释放速率曲线上均为单一放热峰,燃烧后复合材料形成褶皱状致密炭层,隔绝热量和气体的传递,提高基体的阻燃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锡环;;新型纺织品阻燃剂[J];江苏丝绸;2002年05期

2 朱艳秋;聚烯烃阻燃剂的发展动态[J];石化技术;2003年04期

3 江霞;;阻燃剂追求协同效应[J];化工文摘;2004年01期

4 郭如新;日本镁系阻燃剂现状及前景[J];苏盐科技;2004年02期

5 ;不含卤素的阻燃剂[J];纺织信息周刊;2004年29期

6 黄泽雄;欧洲对阻燃剂要求严格[J];国外塑料;2004年04期

7 赵光辉,程金海,陈勇,熊玉平,关旭;我国阻燃剂的生产水平及发展动向[J];化工科技市场;2004年07期

8 ;阻燃剂[J];化工科技市场;2004年09期

9 楚红英;韩永军;;阻燃剂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动向[J];科技资讯;2007年23期

10 陈建兵;;阻燃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柳;楚红英;刘治国;;新型拥有气相和固相阻燃功能的阻燃剂[A];2009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书正;刘承美;;磷腈类绿色阻燃剂关键中间体工业化生产的几个问题探讨[A];2010年中国阻燃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秀芬;杨新改;;多结构多功能磷腈类阻燃剂研究[A];2010年中国阻燃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宇培森;郭振宇;王红梅;丁著明;;阻燃剂双(对-羧基苯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和应用[A];2010年中国阻燃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杨锦飞;黄小冬;;含磷碳键阻燃剂的研究进展[A];2011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刘润静;胡永琪;;阻燃剂研究进展[A];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弥补两大主流产品各自缺陷,锁火阻燃剂研发获得成功[A];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响;孙凌刚;钱立军;周政懋;;阻燃剂的介绍及其在阻燃材料中的应用[A];第三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彭德淼;;锑系阻燃剂研究新进展[A];2004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史翎;李素锋;李殿卿;EvansD.G.;段雪;;Zn-Mg-Al-CO_3 LDHs阻燃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04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丽;塑料阻燃剂业呼吁国家统一标准[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王雄伟;全球阻燃剂市场今年全面涨价[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何文;全球阻燃剂需求将高速增长[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上海纺织职工大学 陈荣圻;让阻燃剂更环保[N];中国纺织报;2007年

5 赵晓;阻燃剂能否迈过无卤这道坎[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刘方斌邋徐红;发展低烟无毒阻燃剂迫在眉睫[N];中国化工报;2007年

7 庞晓华;亚太引领全球阻燃剂需求快增[N];中国化工报;2008年

8 陈佳亮邋李优玉 袁再萍;美国欲禁用部分含阻燃剂产品[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9 徐小` 邵艺 刘海涛;上下游联手推广绿色阻燃剂[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记者 姚耀富;阻燃剂迎来发展新机遇[N];中国石化报;2008年



本文编号:1222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222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