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硬质合金机械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理工大学》 2013年
WC-Co硬质合金机械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施俊波
【摘要】:本文采用计算细观力学的方法建立二维多颗粒随机模型,通过连续两次生成随机模型来计算硬质合金平均残余热应力,对随机模型计算平均残余应力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并与Mari文章中所给出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圆夹杂及椭圆夹杂两种模型模拟计算了YG13、YG16硬质合金的残余应力,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建立了SHPB实验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了应变率、Co夹杂颗粒体积百分含量(fCo)及Co夹杂颗粒尺寸对硬质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SHPB实验对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可得到如下结论: (1)连续两次随机生成的模型计算硬质合金平均残余应力结果相差仅为2.83%,远小于软件自身计算所带来的误差,随机模型计算残余应力是可靠的;数值计算的结果较实验的结果小16.94%,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与实验是一致的。 (2)对硬质合金(fCo=0.178、fCo=0.23、fCo=0.28)采用椭圆夹杂(长轴为5μm,短轴为3μm)和圆夹杂(d=4μm)两者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误差小于5%,且Co夹杂的平均残余拉应力与fCo成反比,WC基体的平均残余压应力与fco成正比。 (3)应变率对硬质合金的应变有显著的影响、对流动应力影响较小。随应变率的增大应变变化较大,流动应力变化相对较小;硬质合金的流动应力随夹杂Co颗粒的体积百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量小于5%夹杂Co颗粒尺寸效应可以忽略;加载速度对硬质合金的应变率影响较大,而Co颗粒尺寸及体积含量对应变率几乎没有影响。 (4)数值模拟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吻合的,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硬质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合理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344.1;O24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珏;胡时胜;王礼立;;SHPB试验中粘弹性材料的应力均匀性分析[J];爆炸与冲击;2006年04期
2 杨震琦;庞宝君;王立闻;迟润强;;JH-2模型及其在Al_2O_3陶瓷低速撞击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爆炸与冲击;2010年05期
3 黄自谦;贺跃辉;武从海;张丽娟;肖逸锋;黄伯云;;硬质合金残余热应力的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1期
4 韩韡,许晓静,刘延山;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J];工具技术;2002年10期
5 范雄;源可珊;;硬质合金材料的残余应力测定[J];广东工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6 李志强;陈维毅;王志华;;子弹长度对SHPB测试影响的有限元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5期
7 方岱宁,周储伟;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对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数值分析[J];力学进展;1998年02期
8 原一高;王欣欣;施耀祖;;WC-Co硬质合金结构参数对烧结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2年10期
9 解念锁;王瑾;;我国硬质合金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年10期
10 王民,王松顺;硬质合金顶锤和压缸的破裂特征、破坏因素的分析和提高使用寿命的途径[J];硬质合金;199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东风;细观特征对SiCp/Al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影响的实验及数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江涛;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黄自谦;梯度结构硬质合金残余热应力的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习金;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技术的改进和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2 董钢;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技术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葆华;王自强;;ELASTIC-PLAS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PARTICLE REINFORCED COMPOSITES[J];Acta Mechanica Sinica;1999年04期
2 许金余;范飞林;白二雷;刘军忠;;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3 王泽东;许金余;吕晓聪;刘军忠;张磊;;围压作用下岩石冲击破坏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4 刘石;许金余;刘军忠;吕晓聪;支乐鹏;;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砂岩动态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黄伟,刘筱玲,赵宝荣,史洪刚,李亚峰;钨合金内部应力场的数值模拟[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6 郑宇;王晓鸣;李文彬;李伟兵;;材料对双层药型罩形成串联EFP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1期
7 姚战军;黄坚;杜月和;戴汇川;;复合材料细观损伤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1期
8 何煌;张明;曾首义;;连结状况对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影响[J];兵工自动化;2006年12期
9 张德志;李焰;钟方平;林俊德;王等旺;王长利;;冲击波壁面反射压力的压杆测试法[J];兵工学报;2007年10期
10 田阿利;尹晓春;;柔性杆对撞的二次撞击区理论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剑;张路青;王学良;;水平层状岩体边坡动力响应中的结构面效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胡明;费维栋;周刚;姚忠凯;王德尊;;基体成分对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强化行为的影响[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张明;何煌;曾首义;;连结状况对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影响[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4 陶俊林;陈裕泽;胡文军;陈刚;黄西成;;SHPB实验中几个问题的讨论[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姜锡权;胡时胜;;霍普金森杆实验技术发展综述[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卢子兴;田常津;韩铭宝;谢若泽;王仁;;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应力波加载下的压缩力学性能研究[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赵习金;卢芳云;王悟;李英华;林玉亮;;入射波整形技术的实验和理论研究[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龙源;晏俊伟;徐全军;高振儒;娄建武;周春华;;爆破振动信号小波分析和分形机理研究[A];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梁斌;卢永刚;陈忠富;;纤维增强复合壳体战斗部爆炸威力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梁斌;卢永刚;陈忠富;岳晓红;杨世全;高海鹰;;装药在混凝土中爆炸威力对比试验研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洁;SiCp/Cu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竺铝涛;纤维力学性质应变率效应和针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破坏机理[D];东华大学;2010年
3 陈荣;一种PBX炸药试样在复杂应力动态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印威;若干典型高硬度或超导功能材料的高压结构设计[D];吉林大学;2011年
5 贾虎;纤维爆炸索水下爆炸特性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马海春;锚固洞室抗爆能力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徐华东;冻结与非冻结木材中应力波传播速度规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秋萍;几种结构损伤诊断方法对比研究及实验验证[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沈煜年;复杂柔性系统多次撞击动力学的动态子结构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辉;恐怖爆炸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的冲击反应与防护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宫妍;波动方程的非结构化网格改进有限差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朝中;无定形聚合物力学行为的应变率依赖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罗娟;YG8硬质合金Ni-Cu-P化学镀层制备及钎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仕文;水耦合石材切割爆破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丁国玺;激振条件下顶煤放出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兵;超声车铣声学系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贵炫;橡胶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赵绩枫;一种新型动能弹侵彻混凝土数值模拟[D];中北大学;2011年
10 李建军;冲击载荷下弹载记录仪损坏过程的数值模拟[D];中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风华,王札立,胡时胜;有机玻璃在高应变率下的损伤型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J];爆炸与冲击;1992年04期
2 刘孝敏,胡时胜;应力脉冲在变截面SHPB锥杆中的传播特性[J];爆炸与冲击;2000年02期
3 卢芳云,W.Chen,D.J.Frew;软材料的SHPB实验设计[J];爆炸与冲击;2002年01期
4 胡时胜,王道荣;冲击载荷下混凝土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J];爆炸与冲击;2002年03期
5 巫绪涛,胡时胜,陈德兴,余泽清;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冲击压缩的试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5年02期
6 宋博,宋力,胡时胜;SHPB 实验数据处理的解耦方法[J];爆炸与冲击;1998年02期
7 刘剑飞,胡时胜;PVDF压电计在低阻抗介质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中的应用[J];爆炸与冲击;1999年03期
8 朱和祥,黎祚坚,陈国平;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J];材料导报;1995年03期
9 程秀兰,潘复生;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反应合成技术[J];材料导报;1995年05期
10 张建兵;李小强;龙雁;陈维平;李元元;;高性能WC合金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成宇;放电等离子烧结高强度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D];吉林大学;2005年
2 魏悦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压缩破坏的细观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1992年
3 郭永进;基于Taylor关系的非局部塑性理论的应用与发展[D];清华大学;2000年
4 顾晓峰;SiCp/A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器件的研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黄敏生;韧性材料损伤的微尺度效应及其机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江涛;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侯传涛;晶体材料循环变形的微尺度效应及其离散位错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逄婷婷;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B_2细晶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唐建平;霍普金森杆实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程序设计[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李洪武;亚微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浩存;一种测量金属管中残余应力的简易方法[J];物理测试;2003年03期
2 张剑寒;张宇民;韩杰才;赫晓东;;碳化硅空间用反射镜坯体残余应力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付学义;刘莉;;残余应力的危害及对策[J];包钢科技;2006年S1期
4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6期
5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补充说明[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6期
6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在重庆召开[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11期
7 翁梅;;残余应力影响及消除方法[J];内江科技;2010年09期
8 胡云卿;万海涛;;残余应力消除方法研究[J];科技广场;2011年04期
9 孙玉萍;王晓杰;;焊接箱型柱纵向残余应力的几个影响因素[J];甘肃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第16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第1轮通知[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胜强;谭援强;杨冬民;聂时君;;碳化硅切削加工残余应力的离散元模拟[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伟;;振动时效消除焊接件残余应力效果的验证[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常红;侯鑫茜;;光弹贴片法检测构件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5 姜岩;;钢丝的残余应力测定[A];全国金属制品信息网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郑渝;李志勇;;焊接结构残余应力的超声检测[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8 谢大吉;赵如发;胡德贵;王增梅;顾守仁;冯升波;;磁测残余应力法在工程中应用探试[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9 谢大吉;;磁测法测定焊缝残余应力[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10 张亦良;徐学东;肖述红;;残余应力对储罐泄漏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陶萍萍;[N];现代物流报;2013年
2 实习记者 王恒;[N];中国航空报;2014年
3 ;[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N];中国航空报;2013年
6 蔺军 谢艳花;[N];建筑时报;2007年
7 肖英龙;[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8 记者 匡华安 通讯员 李荣锋 潘东晓;[N];中国冶金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宋以国;多焊缝管板结构焊接工艺与残余应力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3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陶波;热压玻璃透镜里的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江小辉;残余应力生成机理及复杂薄壁件加工精度控制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6 孙志国;MEMS封装中的残余应力演化及其相关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7 王建花;复合材料身管残余应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肖磊;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的疲劳裂纹尖端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刘剑英;铝合金弹性熨压加工表面组织性能及工艺可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立涛;关于航空框类结构件铣削加工残余应力和变形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高频焊管焊接接头的断裂行为和残余应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陈佳伟;超声波冲击处理消除16MnR焊件残余应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梁剑;电沉积镍镀层中的残余应力表征[D];湘潭大学;2009年
4 孙新杨;纤维与树脂固化残余应力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高飞;异种钢焊接的残余应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闫俊波;残余应力对T型截面柱极限承载力影响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晓杰;焊接箱型柱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广晖;智能型机械残余应力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葛森;厚板焊接残余应力试验测量与计算[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10 王彦龙;残余应力的超声波检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2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