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预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7 19:17

  本文关键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理工大学》 2006年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预测方法研究

曹东风  

【摘要】:本文的主要任务是用计算细观力学的方法模拟研究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的实验过程,并构建一种采用二维多颗粒随机模型来预测PRMMCs动态力学性能的方法。这种二维多颗粒随机模型可以考虑应变率、颗粒体积含量、颗粒尺寸及颗粒形状等因素对PRMMCs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在金属基体随机生成颗粒,并剖分网格,构建试样的数值模型:随后分别对基体和陶瓷颗粒附加合适的材料模型,陶瓷颗粒选用Johnson-Holmquist(JH-2)损伤模型,最后用有限元软件完成对SHPB实验的模拟。为了证明预测方法的合理性,论文还用SHPB实验对PRMMCs动态力学行为的预测方法进行验证。基于以上工作,可以大致得到如下结论: 1、数值预测表明:一方面,应变率效应对PRMMCs流动应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应变率越大,对应的流动应力就越大,另一方面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随着应变率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实验结果和数值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2、数值预测表明:颗粒含量的影响非常显著,不同体积含量,在同等应变率下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差别非常明显。颗粒含量越大,PRMMCs的增强效果就越明显,特别是材料的屈服强度。实验结果和数值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3、数值预测表明:在同等体积含量下,颗粒尺寸越小,,对应的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就越高,并且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随颗粒尺寸变小呈非线性增长,实验结果显示颗粒大小对PRMMCs没有规律性影响,可能和试样的烧结缺陷有关系。 4、关于颗粒形状对PRMMCs的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数值预测结果显示:增强效果不是简单的受到颗粒形状的影响,还与颗粒和基体的应力损伤程度密切相关。颗粒尖角和过大的纵横比都更容易引起PRMMCs的应力集中,更容易产生颗粒的损伤。 5、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把实验测得的材料参数用于数值模拟,观察颗粒含量对动态应力应变的影响,数值预测结果和实验可以比较好的吻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B3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1章 绪论7-17
  • 1.1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简介7-10
  • 1.1.1 PRMMCs的组成7-8
  • 1.1.2 PRMMCs的特征以及应用8-10
  • 1.2 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10-12
  • 1.3 PRMMCs的历史12-13
  • 1.4 PRMMCs的力学性能及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13-15
  • 1.5 选题依据15-16
  •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16-17
  • 第2章 一维弹性波理论和SHPB工作原理17-26
  • 2.1 一维应力波理论17-19
  • 2.2 SHPB装置简介19-26
  • 2.2.1 装置的工作原理20-21
  • 2.2.2 压杆设计和基本方程的推导21-23
  • 2.2.3 透射波和反射波起点的确定23-24
  • 2.2.4 应变片灵敏度的标定24-26
  • 第3章 PRMMCS动态力学性能数值预测方法及研究26-45
  • 3.1 LS-DYNA简介26-27
  • 3.2 PRMMCs动态力学行为预测方法的有限元模型27-33
  • 3.2.1 Hopkinson实验系统的有限元模型27-28
  • 3.2.2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随机细观几何模型和数值模型28-29
  • 3.2.3 材料模型29-32
  • 3.2.4 数值结果的处理方法32-33
  • 3.3 数值模拟的结果和讨论33-45
  • 3.3.1 应变率影响的预测33-35
  • 3.3.2 颗粒体积含量的影响35-36
  • 3.3.3 颗粒尺寸影响的预测36-40
  • 3.3.4 颗粒形状影响的预测40-45
  • 第4章 预测方法的验证实验45-55
  • 4.1 验证实验的设计45-46
  • 4.2 SiCp/Al复合材料的制备46-49
  • 4.2.1 SiC颗粒47-48
  • 4.2.2 Al粉48-49
  • 4.2.3 试样的打磨和试样切割49
  •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49-53
  • 4.3.1 密度测定49-50
  • 4.3.2 试样的微观结构50
  • 4.3.3 准静态实验结果与讨论50-51
  • 4.3.4 动态实验结果与讨论51-53
  • 4.4 预测结果和实验的对比53-54
  • 4.5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55-57
  • 5.1 结论55-56
  • 5.2 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1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1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1-62
  • 致谢6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媛;孙坤;杨永安;;TC18钛合金绝热剪切带晶粒细化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力;胡时胜;;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的恒应变率加载设计[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刘永强;李然;张睿娟;撒玉宝;杨俊;陈子敬;;分层介质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的SHPB试验技术[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3 赖建中;孙伟;;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冲击压缩性能[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4 赵习金;卢芳云;王悟;李英华;林玉亮;;入射波整形技术的实验和理论研究[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单仁亮;程瑞强;徐慧玲;喻华华;;云驾岭煤矿无烟煤的动态本构特性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宋力;胡时胜;;SHPB实验中的端面凹陷修正[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赖建中;孙伟;;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冲击压缩和层裂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谭柱华;韩旭;庞宝君;罗韶华;;高体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SiCp/2024AI动态力学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大武;锆金属动态力学性能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赵秀阳;复合材料三维重构及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数值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3 张江涛;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东风;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韦晓乾;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传播模型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3 李伟;大理岩动态力学性能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邹途祥;纯铝的晶粒细化机制及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5 姜爱峰;压缩状态下叠层复合材料层缩区力学行为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6年

    6 郑新广;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材料设计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24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