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柱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学非线性性质
本文关键词:金纳米柱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学非线性性质
【摘要】: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种子生长法,通过调节合成过程中反应物Ag NO3的加入量,改变生成物金纳米柱的长径比(σ)制备了一系列金纳米柱。利用SEM,TEM,UV-Vis等方法对金纳米柱试样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波长为532 nm的纳秒激光和皮秒激光对金纳米柱分别进行Z扫描测试其光学非线性性质。表征结果显示,随着σ的增加,其纵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位红移,金纳米柱试样的σ和激发光的能量的不同直接影响其光学非线性性质;在纳秒激光的激发下,金纳米柱的光学非线性性质归因于表面等离子体吸收与非线性散射;而在皮秒激光激发下,其光学非线性性质则归因于基态等离子体的漂白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北化院燕山分院;
【分类号】:O614.123;TB383.1
【正文快照】: 不同形貌的纳米贵金属材料,尤其是纳米金、银的可控合成和性质研究,由于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纳米贵金属催化、药物负载与释放及生物标识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备受各国学者的重视[1-8]。由于合成方法简单且稳定性相对更高等优势,金纳米柱的合成最具应用前景。相较于体相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鹰,孙岳明,刘举正,吴建耀,李富铭;几种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学非线性[J];中国激光;1998年03期
2 李淳飞;宋瑛林;;C_(60)分子的研究概况及其新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3年03期
3 郑文琦;单凝;裴松皓;彭慰先;王杏乔;;单体卟啉和二聚体卟啉的合成及其三阶光学非线性的研究[J];有机化学;2008年03期
4 刘志斌,潘海滨,金锋,张新夷,周映春,黄素秋;取代基对卟啉三阶光学非线性及弛豫过程的影响[J];光学学报;1996年07期
5 刘志斌,张新夷,周映雪,田宏健,许慧君,周庆复;以柔性链共价连接的卟啉-酞菁二元分子三阶光学非线性及激发态弛豫过程的研究[J];科学通报;1995年14期
6 张强,赵志国,李利珍,顾玉宗,邢前,毛艳丽,郭立俊,余保龙,符瑞生,黄亚彬;In_2O_3纳米微粒的光学非线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7 卿胜兰;辜敏;甘平;;三阶光学非线性CdS-SiO_2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溶胶-凝胶制备及表征[J];硅酸盐学报;2013年03期
8 钱鹰,肖国民,林保平,李海航,袁春伟;新型双羟乙氨基硝基型偶氮分子的合成、光学非线性和热稳定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卿胜兰;甘平;;高三阶光学非线性Cd/CdS-SiO_2复合薄膜的电化学 溶胶凝胶制备及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13年06期
10 杨景海,徐辑彦,卢士忠;新型光学非线性材料——金属有机络合物晶体[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柏峰;张程祥;田德诚;;各向异性半导体掺杂复合材料的光学非线性增强特性的理论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叶明新;姬利永;张艳武;刘丽英;徐雷;王文澄;;席夫碱类有机分子的合成和二阶光学非线性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云祥;宋瑛林;杨俊义;王金勇;赵永贵;翁天满;;C_(70)在皮秒时域的三阶光学非线性研究[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燕;王沛;焦小瑾;明海;;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的光学非线性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张丙芳;张学如;李茫雪;白士刚;刘勇;;含光学非线性介质薄膜对表面等离子波的影响[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雪华;;准相位匹配微结构中光学非线性频率转换的准确解-格林函数方法[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佘卫龙;;光折变空间孤子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佘卫龙;;光折变空间孤子的研究(特邀)[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曹鹏飞;杨昆;;ps/ns脉冲序列作用下热致光学非线性的动力学理论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10 李芳琴;杨峰;宗楠;杨晶;彭钦军;崔大复;许祖彦;;Z-扫描技术的理论及KBBF晶体三阶光学非线性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应;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诱导的金纳米结构的三阶光学非线性增强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方宇;氮化镓晶体的光学非线性及光生载流子动力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刘秀;光激励下有机分子重新取向诱导的液晶三阶光学非线性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杨俊义;基于相位物体若干光学非线性测量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欧阳秋云;静电自组装薄膜光学非线性测量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韩亚萍;金属银、铜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学非线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钱鹰;有机多极分子和偶极分子的光学非线性[D];东南大学;2005年
8 李常伟;硒化锌及芴类衍生物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陈聪;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的电学及光学非线性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孙真荣;PPV衍生物及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三阶光学非线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巍巍;高灵敏度光学非线性动力学测量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贾纪平;反射Z-扫描方法测量半导体InN的光学非线性[D];苏州大学;2015年
3 史敏;表面三阶光学非线性测量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彭显楚;Z-扫描表征技术与分散黄-7薄膜的光学非线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5 储祥勇;新型有机材料光学非线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孙恩伟;掺铪铌酸锂晶体的光学非线性吸收与折射特性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蔡琦婧;反射4f相位相干成像法测量材料表面光学非线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永兴;Z扫描方法测量硫系玻璃三阶光学非线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刘宓;基于Z-扫描技术的半导体纳米粒子三阶光学非线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方用;非线性吸收诱导的热光学非线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6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26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