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相变蓄热水箱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相变蓄热水箱数值模拟
【摘要】:构建空气源热泵-相变蓄热水箱供暖系统,通过相变储能技术的合理应用,优化了太阳能、空气热能等非连续能源的供能方式,有效提高了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相变蓄热系统采用了6m~3的保温水箱作为蓄热容器,选取46#石蜡为主要相变材料,304#不锈钢管为封装材料。建立蓄热系统的三维数学模型,采用有效热熔法对相变材料的焓值进行处理,运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研究相变蓄热系统的蓄放热性能。模拟结果显示,系统的蓄热时间为9.2 h,理想蓄热量为102.4kW·h,能够单独提供低能耗建筑连续采暖11.1h。空气源热泵-相变蓄热水箱供暖系统能实现大跨度的间歇供暖,在利用非连续能源供暖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4BAJ01B04-02)
【分类号】:TB34
【正文快照】: 1空气源热泵系统因对环境污染小、机组能耗较低、性能相对稳定、节能潜力巨大以及良好的社会 效益,因此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应用效果较好。对于北方地区,由于受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制约,空气源热泵系统制热性能波动幅度较大。针对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冬季使用时结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润萍;徐小龙;;主动式太阳房相变蓄热地板供暖实测研究[J];建筑科学;2013年08期
2 刘超;;六水氯化钙重结晶的相分层机理和控制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5年03期
3 刘超;;改性六水氯化钙相分层储热性能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5年04期
4 冯国会;崔洁;黄凯良;李慧星;郭慧宇;;基于太阳能热水的毛细管网壁面低温辐射采暖系统[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5 冯国会;韩淑伊;刘馨;黄凯良;李慧星;;相变墙房间夏季夜间通风效果实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凯良;北方住宅冬季通风与高效储能新风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国建;冯国会;朱能;胡艳军;;新型相变储能电热地板采暖系统[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才;相变蓄热装置在供暖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05年07期
2 李小玲;马贵阳;;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在空调制冷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房丛丛;钱焕群;;相变蓄热技术及其应用[J];节能;2011年Z2期
4 刘永坤;陶于兵;唐宗斌;;相变蓄热单元性能强化的数值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5 李明广;张洋;李月锋;张东;;相变蓄热单元的研究进展[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1年02期
6 徐治国;赵长颖;纪育楠;赵耀;;中低温相变蓄热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7 王胜林,王华,祁先进,李洪宇;陶土基高温相变蓄热复合材料的制备[J];工业加热;2004年04期
8 刘金才;适用于余热回收的相变蓄热供热装置的研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李启宇;赵敬德;李林林;黎荣标;;相变蓄热水平套管内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03期
10 姜益强;齐琦;姚杨;马最良;;圆柱形壳管式相变蓄热单元的蓄热特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国会;张雪研;胜兴;冯革宇;;相变蓄热火墙性能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春强;李国建;;可移动式相变蓄热设备研究[A];浙江制冷(2013年第01期总第102期)[C];2013年
3 王胜林;王华;祁先进;李洪宇;;高温相变蓄热的研究进展[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4 李志永;陈超;罗海亮;邓超;;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耦合传热模型的建立与实验验证[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5 刘靖;王馨;张寅平;狄洪发;江亿;;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蓄放热性能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6 林坤平;张寅平;狄洪发;;相变蓄热电加热地板的优点与应用可行性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肖静静;王侃宏;张永新;;太阳能相变蓄热辅助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汪玺;袁艳平;邓志辉;张文婷;王怡佳;;热水/电能一体化相变蓄热水箱的设计[A];第十四届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志永;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丽丽;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控制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李鹏;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李伟;管外与球体内相变蓄热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杨小平;高温相变蓄热过程流动与传递规律[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相变蓄热换热器的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泛函;相变蓄热罐的模拟与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志锋;相变蓄热热垫产品的研究及开发[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4 蹇瑞欢;相变蓄热技术及理论在空调蓄热装置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5 沈斌;相变蓄热换热强化及蓄热器性能实验[D];重庆大学;2009年
6 刘靖;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研制及热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汪玺;相变蓄热水箱的设计及其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袁小永;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无机水合盐相变蓄热装置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9 晋瑞芳;太阳能相变蓄热装置蓄热性能实验及模拟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10 孔冉;相变蓄热地板传热特性及其供暖房间热性能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92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29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