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矩形薄板的精细积分模型
本文关键词:多孔介质矩形薄板的精细积分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多孔介质矩形薄板 吸声 Biot理论 齐次扩容精细积分法
【摘要】:基于三维Biot理论和弹性薄板理论,考虑多孔介质薄板骨架与流体的耦合作用,导出了多孔介质矩形薄板在谐激励作用下的一阶常微分矩阵方程。利用齐次扩容精细积分方法,对两对边简支矩形薄板在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两种情况下的弯曲振动问题进行了求解,对比经典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对于数值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适用于中高频段的分析计算。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科技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162001,11502056)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GXNSFBA139007)
【分类号】:TB383.4
【正文快照】: 引言由于多孔介质材料具有出色的吸声、吸能特性,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工程领域。因此,对其进行声振性能研究,尤其是对多孔介质板壳结构的声振特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956年,Biot提出饱和含流多孔介质振动和声传播理论,创建了多孔介质材料动力学分析的经典理论[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维耀;黄延章;;多孔介质对气-液相变过程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年01期
2 司广树,姜培学,李勐;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和换热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3 李传亮;多孔介质的应力关系方程——答周大晨先生[J];新疆石油地质;2002年02期
4 杨满平,李治平,李允,王正茂;油气储层多孔介质的变形理论及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3年06期
5 刘泽佳,李锡夔,武文华;多孔介质中化学 热 水力 力学耦合过程本构模型和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6 李铎;宋雪琳;高志娟;代锋刚;李方红;;多孔介质中铁的吸附分配和迁移特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赵治国;解茂昭;;伞喷油雾与热多孔介质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8 李明春;田彦文;翟玉春;;多孔介质反应体系中的耦合扩散效应[J];化工学报;2008年10期
9 王关晴;程乐鸣;郑成航;骆仲泱;岑可法;;往复热循环多孔介质“超焓燃烧”特性[J];化工学报;2009年02期
10 刚洪泽;刘金峰;牟伯中;;多孔介质中微生物生长行为和传输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蕊娜;姜培学;赵陈儒;黄寓理;;流体在微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韦昌富;;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3 黄拳章;郑小平;姚振汉;;含液多孔介质力学问题的边界元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饶文涛;李本文;;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工业应用数值模拟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郁伯铭;员美娟;;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分形分析[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尚平;于大森;吴万娣;;生物脏器多孔介质的孔径分布和比面[A];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1年
7 刘志峰;赵刚;张有为;刘正锋;李柯;王晓宏;;固体颗粒在逾渗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特性[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吴金随;尹尚先;;颗粒堆积型多孔介质内孔喉模型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黄拳章;郑小平;姚振汉;;用边界元法模拟含液多孔介质的等效力学行为[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建省;王晓纯;;具有流固热耦合影响的可变形多孔介质动态物质面分界特征[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刘相东;多孔介质干燥理论与应用并行[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饶文涛;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及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3 饶文涛;新一代燃烧技术——多孔介质燃烧[N];中国冶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赛;多孔材料毛细孔收缩热质传递及分形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欧阳小龙;多孔介质传热局部非热平衡效应的基础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苗同军;裂缝型多孔介质渗流特性的分形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琪;悬浮微小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特性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代华明;多孔介质内煤矿低浓度瓦斯燃烧波多参数耦合时空演化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郑佳宜;硅藻土基调湿材料内热湿迁移过程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陈仲山;多孔介质内热质弥散及湍流预混火焰特性的双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宏升;基于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超绝热发动机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林博颖;惰性多孔介质内的液雾燃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张东辉;多孔介质扩散、导热、渗流分形模型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重金属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模型与仿真[D];重庆大学;2012年
2 范雪晶;液体形态对颗粒堆积型多孔介质传递特性的影响[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戴振宇;部分填充多孔介质通道内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4 赵哲;颗粒堆积多孔介质干燥过程模拟及试验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璐;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折褶滤芯数学模型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雨晴;太阳能多孔介质空气吸热器传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晟昊;孔隙尺度下多孔介质声传播的格子Boltzmann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周欣欢;均质流体及多孔介质温度分布的磁共振测量[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朱自浩;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分解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汤凌越;多孔介质内油气混相与扩散特性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94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29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