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的有机荧光复合材料探针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功能化的有机荧光复合材料探针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出处:《兰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荧光探针 金属离子 检测 吸附 多功能复合材料
【摘要】:荧光分子探针因其具有响应快捷、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极限高等特点,正逐渐被应用于环境和生物体系中金属离子的检测。本论文将荧光分子探针嫁接在无机纳米材料上,并把复合荧光探针应用于环境和生物领域中,从而提升了无机纳米材料对环境中金属离子的去除能力,是设计并合成一种能选择性检测和有效去除金属离子的多功能新材料的有效方法。1.通过水合热法和模板法合成出了具有纤维状结构的介孔硅球(KCC-1),并且利用嫁接的方法把预先设计并合成的有机分子前体(RB-Si)与其反应,从而制备出一种多功能的荧光复合材料(RB-KCC-1)。然后,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分析了RB-KCC-1的结构特征。该荧光复合材料对Hg2+显示较好的选择性,并且还可以裸眼检测。此外,该复合材料还是一种去除水溶液中Hg2+的吸附剂,最大平衡吸附量是115.47 mg g-1。因此,该种荧光复合材料有望被应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Hg2+。2.通过水合热法、溶胶-凝胶法和模板法合成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纤维硅复合材料(Fe3O4@SiO2@KCC-1),并将设计合成的喹啉衍生物有机前体(AQ-Si)嫁接在该种无机材料上,从而制备了一种能检测和去除Zn2+的多功能荧光复合材料(AQ-Fe3O4@SiO2@KCC-1).然后,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分析了AQ-Fe3O4@SiO2@KCC-1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荧光复合材料对Zn2+显示较好的选择性,而其他相关金属离子不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由于AQ-Fe3O4@SiO2@KCC-1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顺磁性,所以该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去除水溶液中的Zn2+,并且还可以通过磁铁来回收,最大吸附量是157.24 mg g-1。3.通过共沉淀法和微乳液法合成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颗粒(Fe3O4@SiO2),并且利用嫁接的方法把荧光分子前体与其反应,从而制备出一种多功能的荧光复合材料(RB-Fe3O4@SiO2).然后,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分析了RB-Fe3O4@SiO2的结构特征。RB-Fe3O4@SiO2对Hg2+展示较高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并且还可以裸眼检测。此外,RB-Fe3O4@SiO2还是一种去除水溶液中Hg2+的吸附剂,该种复合材料有望被应用于检测和去除水溶液中的Hg2+。
[Abstract]:The fluorescent molecular probe because of its fast response, high sensitivity, good selectivity, high detection limit, detection is being applied to the metal ions in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The fluorescent molecular probe grafted on nano inorganic material, and the composite fluorescent probe used in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fields, so as to enhance the the inorganic nano material removal of metal ions in the environment,.1.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ynthesis of selective detection and effective removal of metal ions of new multifunctional material design and the heat of hydration method and template method combined with a mesoporous silica fibre structure (KCC-1), and the use of grafting method the preliminary design and organic synthesis of precursors (RB-Si) and its reaction, thus preparing fluorescent composite multifunctional (RB-KCC-1). Then,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measurements. RB-KCC-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 The fluorescence of Hg2+ composites showed good selectivity, and can also be naked eye detection. In addition, the composite material is a kind of removal of Hg2+ in aqueous solution of adsorbent,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is 115.47 mg g-1., therefore, this kind of fluorescent composite material is expected to be used for the removal of Hg2+.2. in aqueous solution through hot hydration method, sol-gel method and template method to synthesize a core-shell structure silicon fiber composites (Fe3O4@SiO2@KCC-1), and the design of organic precursors in the synthesis of quinoline derivatives (AQ-Si) grafted on the inorganic material, thereby producing a multifunctional fluorescent composite material can detect and remove the preparation of Zn2+ (AQ-Fe3O4@SiO2@KCC-1). 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Q-Fe3O4@SiO2@KCC-1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mea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orescence of Zn2+ composites showed good selectivity, and other related No apparent effects of metal ions. In addition, because AQ-Fe3O4@SiO2@KCC-1 has large surface area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the composite material can be used to remove Zn2+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also can be recovered by the magnet,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is 157.24 mg by g-1.3. method and microemulsion method was synthesized with nuclear magnetic nanoparticles shell structure of the co precipitation (Fe3O4@SiO2), and the use of grafting method to fluorescent molecular precursor and its reaction, thus preparing fluorescent composite multifunctional (RB-Fe3O4@SiO2). Then, through various means of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RB-Fe3O4@SiO2 RB-Fe3O4@SiO2 showed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to Hg2+, and can also be naked eye detection. In addition, RB-Fe3O4@SiO2 is a kind of Hg2+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 as absorbent, the composite material is expected to be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and removal in aqueous solution Hg2+.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型无机纳米材料在黄石问世[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10期
2 刘强春,杨一军,戴建明;微乳法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曹洁明,房宝青,王军,郑明波,邓少高,马贤佳;离子液体在无机纳米材料合成上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5年06期
4 孙兰萍;许晖;;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进展[J];化工装备技术;2006年03期
5 方晓生;张立德;;气相法合成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9期
6 隋晓锋;袁金颖;袁伟忠;周密;;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引发自由基可控聚合反应[J];化学进展;2008年Z2期
7 陈孝云;邱仁辉;;绿色离子液体在无机纳米材料合成中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15期
8 ;杨仕平教授无机纳米材料分子影像课题组简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刘淑娟;罗明标;李金英;花榕;林海禄;李芳清;;无机纳米材料吸附分离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年03期
10 袁小娟;王进美;;无机纳米材料和胶黏剂在阻燃后整理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小平;李万灯;蒋强;刘亚津;;抗菌除臭纤维用无机纳米材料[A];第五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广社;;无机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与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3 陶菲;杨鹏;;模拟细胞电融合法和培养法诱导制备无机纳米材料[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王丽莉;李冬冬;杨兴华;汪舰;孔德鹏;;有机/无机纳米材料修饰的聚合物微结构纤维的制备与应用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程其进;陈文志;张风燕;Kostya Ostrikov;;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无机纳米材料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6 郭广生;甄志超;俞行;;无机纳米材料的改性研究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A];第四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唐智勇;;手性无机纳米材料:制备,光学性质和生物应用[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王岳峰;李楠庭;魏先文;;C_(60)衍生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钟家柽;;无机纳米材料简介[A];新世纪科技与湖北经济发展——2001首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姚开胜;李鑫莹;王键吉;;离子液体对CuS纳米结构两相热合成的调控作用[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春玲;新型无机纳米材料在我市问世[N];黄石日报;2008年
2 李宏乾;无机纳米材料合成获重大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记者 戴丽昕;无机纳米材料医用前途广泛[N];上海科技报;2009年
4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崔铮;印刷电子技术的前世今生[N];科技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磊;中国印刷电子能否“刷”出新兴产业[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溢;带电荷纳米线诱导无机纳米材料的生长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段小川;基于离子液体的液相法制备无机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宋智勇;基于无机纳米材料的病毒检测及抗病毒治疗[D];浙江大学;2015年
4 石华强;溶剂萃取体系制备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5 周密;一维非碳无机纳米材料表面聚合物可控功能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姚开胜;应用离子液体调控的液—液界面合成无机纳米材料[D];兰州大学;2012年
7 郭效军;几种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交通;聚合物表面修饰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功能性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汪斌华;半导体无机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张辉;稻壳基无机纳米材料的提取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郁晓婷;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荧光传感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柏祥洋;氧化锌纳米晶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红;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郑文慧;自组装法制备几种多维无机纳米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5 孙泽斌;功能化的有机荧光复合材料探针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赵雁飞;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及界面的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刘娜;离子液体辅助的电化学方法合成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敏;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许超;室温离子液体辅助无机纳米材料合成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惠钦;不同结构形貌无机纳米材料的离子热合成及表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5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6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