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Sc对镁基储氢材料吸放氢动力学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3 04:26

  本文关键词:Sc对镁基储氢材料吸放氢动力学影响 出处:《稀土》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Sc 密度泛函理论 镁基储氢材料 氢气 能量势垒


【摘要】: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Sc作为催化剂对氢气在Mg(0001)表面解离和扩散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对Sc原子在Mg(0001)表面的稳定吸附和替代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c原子将替代在表面的第二层稳定。接下来有对氢气在Sc替代在第二层的Mg(0001)表面解离和扩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由于Sc的存在,氢气在其表面的解离势垒下降至0.57 e V,氢原子在其表面扩散的势垒降低至0.11 e V,利用分波态密度分析得出Sc原子d轨道上的电子对氢气在Mg表面解离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氢原子在Sc原子上方的hcp位向Mg内部扩散的势垒由0.69 e V下降至0.26 e V。大幅度降低氢原子向Mg内部扩散的阻力,也为氢原子向Mg内部扩散提供了更多的通道。Sc有效提高了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是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动力学性能很好的催化剂。
[Abstract]:With the first principle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of Sc as the catalyst of hydrogen in Mg (0001) surface dissociation and diffusion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Firstly, the Sc atoms on Mg (0001) surface stable adsorption and alternative posi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c atoms will be replaced in second stable surface layer the next of hydrogen in the Sc substitution in the second tier of the Mg (0001) surface dissociation and diffusion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c, the hydrogen dissociation barrier on the surface of e decreased to 0.57 V, the hydrogen atoms on the surface of the diffusion barrier decreased to 0.11 e V, the use of wave state density analysis of Sc D atomic orbitals on the electron of hydrogen to promote role on the surface of Mg dissociation; more importantly, the hydrogen atoms in the internal diffusion of HCP Mg orientation Sc atoms above the barrier by 0.69 e V down to 0.26 e V. lower hydrogen atoms to Mg The resistance of internal diffusion also provides more channels for the diffusion of hydrogen atoms into Mg..Sc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kinetics of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Mg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and is a good catalyst for improving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Mg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KJT142102310462;KJT142192310186)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平顶山学院高层次人才基金
【分类号】:TB34
【正文快照】: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和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和未来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寻找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储氢材料就显得十分必要。Mg由于其储量大、成本低、储氢质量含量高(Mg H2的储氢质量比达到7.6%)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储氢材料[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峻青;周仕学;王振华;吕英海;;镍对镁碳复合储氢材料性能的影响[J];矿冶工程;2008年04期

2 朱敏;陈立新;雷永泉;陈军;车成卫;;储氢材料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团管理回顾[J];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02期

3 ;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J];河南化工;2009年06期

4 范士锋;;金属储氢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0年02期

5 ;吸附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J];化工科技市场;2010年05期

6 蒋利军;;稀土储氢材料现状及展望[J];四川稀土;2010年01期

7 ;美研制出新型液态储氢材料[J];化工中间体;2011年12期

8 王洪晶;林秀梅;车文实;;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26期

9 林江;氢化物储氢材料及其热泵和空调的研究进展[J];新技术新工艺;2002年01期

10 张文丛,房文斌,罗念宁,于振兴,王尔德;储氢材料性能测试装置设计及应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明功;李燕月;刘吉平;付松;;金属储氢材料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周仕学;张同环;张鸣林;张彩娥;陆帅帅;赵培伟;张文才;;气氛对镁基储氢材料与噻吩反应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3 张鸣林;杨敏建;张同环;张光伟;陈海鹏;;钼在反应球磨制备镁基储氢材料中的作用[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4 高萍;刘吉平;崔明功;付松;张娜;;储氢材料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罗晓东;张静;靳晓磊;胡宾宾;;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雷桂芹;周仕学;;碳种类对镁碳复合储氢材料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刘啸锋;马光;李银娥;姜婷;郑晶;;储氢材料的研究与进展[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立贤;张箭;宋莉芳;刘淑生;姜春红;司晓亮;焦成丽;王爽;徐芬;李芬;;新型储氢材料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9 王平;;以车载储氢为目标的储氢材料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仕学;杨敏建;雷桂芹;吕英海;王斌;;微晶碳用于制备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A];2008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orum Programme and Abstract[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姚耀;氨硼烷化合物成储氢材料新星[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记者 刘霞;美研制出硼—氮基液态储氢材料[N];科技日报;2011年

3 戴年珍 张珍丽 赵永江;储氢材料的专利信息分析和利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柳方秀;让“明日之花”盛开得更加艳丽[N];中国冶金报;2010年

5 陶加;吸附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宏乾;氢储运:多条途径共同发展[N];中国化工报;2011年

7 王玲;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8 冯卫东;美用纳米重力计发掘新储氢材料[N];科技日报;2008年

9 羽佳;储氢材料 21世纪新能源的“储蓄所”[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云;轻质储氢材料的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陈晓伟;硼氮基储氢材料放氢机理及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刘光;新型高容量镁基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董琪;基于金属有机碳化物的储氢材料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杨敏建;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郑时有;轻质储氢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马建丽;两类无机储氢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储氢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邵杰;硼氢化锂基储氢材料的优化改性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吴峻青;纳米碳复合储氢材料制备及储氢机理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10 郭军;储氢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汪;金属氮氢化物复合材料储氢循环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2 张旭刚;新型金属氮化物储氢材料的性能[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3 杨敏建;储氢材料中金属作用机理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同环;镁基储氢材料与噻吩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慧;新型轻质元素储氢材料储放氢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6 刘华;轻金属储氢材料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7 谭琦;碳镁储氢材料控制性制备及放氢动力学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温雯;车用金属储氢系统热仿真及热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谢衍生;金属复合储氢材料的研制[D];东南大学;2004年

10 刘敏;反应球磨法制备镁基复相储氢材料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72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72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4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