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氧化物薄膜及纳米线器件的电阻开关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Cu氧化物薄膜及纳米线器件的电阻开关特性研究 出处:《暨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CuO纳米线 热氧化法 直流磁控溅射 电阻开关 导电机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氧化铜纳米线(CuO NW)器件和铜氧化物薄膜器件的电阻开关特性。首先,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大量的CuO NW,利用一种简单的液体点滴法进行CuO NW电阻式随机存储器(RRAM)器件的组装,对CuO NW器件表面形貌、电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一维的CuO NW RRAM器件具有明显的电阻开关特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电阻开关效应可以用导电灯丝的热效应进行解释。接着,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载玻片和FTO导电玻璃上采用不同的沉积条件(氧气流量分别6 sccm、9 sccm、12 sccm、15 sccm、18 sccm、21 sccm、24 sccm)分别溅射了具有不同氧含量的Cu氧化物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谱的测量,发现随着氧气流量的不断变化,薄膜成分从纯的Cu2O变为Cu2O和CuO的混合物,最后又变为纯的CuO。最后,制备了不同电极材料(Ag、Cu)、不同立体结构(平面结构、立体结构)、不同氧分量(CuO、Cu2O)的Cu氧化物薄的RRAM器件。通过电学测试对比,我们发现了以下四点:1)平面结构的Cu氧化物薄膜RRAM器件阻变现象不明显。2)用Cu电极和Ag电极制作的RRAM器件都观察到了双极型特性,前者制作的RRAM器件具有更大的高低阻值比;且Cu电极RRAM器件能观察到单极型的阻变现象。3)在以Cu电极作为上电极的铜氧化物薄膜立体结构的RRAM器件中,CuO薄膜的RRAM器件比Cu2O薄膜的RRAM器件更稳定,可控性和耐受性更好。4)铜氧化物薄膜器件中的电阻开关效应同样可以用导电灯丝的热效应进行解释。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opper oxide nanowires (CuO NW) resistance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 and copper oxide thin film devices. Firstly, a large number of CuO NW were prepared by thermal oxidation method, CuO NW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using a simple liquid drop method (RRAM) device assemb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NW device CuO the morphology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O NW RRAM device with one-dimensional resistive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s obviously,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sistance switching effec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thermal effect of conductive filament. Then, using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with different deposition conditions on glass and FTO conductive glass (oxygen the flow rate were 6 SCCM, 9 SCCM, 12 SCCM, 15 SCCM, 18 SCCM, 21 SCCM, 24 SCCM) Cu oxide films with different oxygen content respectively by sputtering, X ray diffraction (XRD) measurement and transmission spectrum, we found that with the Changing the flow rate of oxyge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ilm from the pure Cu2O into a mixture of Cu2O and CuO, and finally turned into pure CuO. finally, different electrod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Ag, Cu), different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planar structur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different oxygen components (CuO, Cu2O) RRAM devices Cu thin oxide. By comparing the electrical test, we found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1) Cu oxide thin film RRAM devices with planar structure variable resistance phenomenon is not obvious.2) with RRAM devices Cu and Ag electrod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bipolar RRAM device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er have produced a greater level of resistance ratio; and Cu electrode of the RRAM device can observe unipolar resistive phenomenon in.3) using Cu electrode as the RRAM device of copper oxide film on the electrod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RRAM device of CuO thin film is more stable than RRAM Cu2O thin film devices, controllability and resistance of.4 copper oxide film) The resistance switching effect in the device can also be explained by the thermal effect of the conductive filament.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忠模;;我国蓝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取得新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3期
2 董建华;“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神州学人;1999年12期
3 卢利平;;中乌合作项目“碲铟汞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通过验收[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3期
4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第十一卷(2005)总目录[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5年04期
5 熊金柱;;量子线器件电致性能模拟研究[J];煤炭技术;2010年11期
6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J];物理;2013年02期
7 彭练矛,陈清,梁学磊,车仁超,夏洋,薛增泉,吴全德;碳纳米管室温单电子器件的构建和特性测量[J];物理;2002年12期
8 龚旗煌;胡小永;童利民;;若干新型微纳光子学器件研究[J];物理;2010年09期
9 於黄忠;彭俊彪;;影响共混结构聚合物光电池性能的因素[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9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龚旗煌;胡小永;李智;古英;张家森;杨宏;;介观光子学器件研究进展[A];2008介观光学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曹镛;;聚合物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的进展[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3 童利民;;微纳光纤及其器件研究进展[A];2008介观光学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操秀英;进军多学科前沿交叉新领域[N];科技日报;2010年
2 唐婷邋徐玢;探索在下一代电子器件发展最前沿[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繁新;碳基纳米器件光电特性研究和金属材料中氦原子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委福祥;新型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3 郭鹏;有机电双稳材料与器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杨树威;新型自供能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的探索及研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张晓波;染料掺杂的有机电致磷光/白光器件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6 刘向;有机薄膜晶体管及微腔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7 胡仕刚;超薄栅氧MOS器件栅泄漏电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举庆;石墨烯基导电薄膜及其有机半导体二极管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王蜀霞;有机半导体LPPP发光性质及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刘文军;纳米CMOS器件的新测量方法并用于可靠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斌;Cu氧化物薄膜及纳米线器件的电阻开关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肖建伟;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二氧化钛光阳极构筑及界面调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魏彩红;苯并噻二唑—苯胺—芴类聚合物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贵州;原位生长介质层MIS-HEMT器件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连锋;高k介质/金属栅锑化镓MOS器件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6 秦雪雪;GaN基毫米波异质结构器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金霞;基于GaN MOS器件的注入和氧化工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郑良晨;小尺寸应变LDMOS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罗文;超支化电磷光绿光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徐光明;新型SOI D-RESURF LDMOS高压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4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7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