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稀土掺杂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出处:《广州化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低温水热法合成了直径分别为11~48和9~15 nm的棒状氧化锌和稀土La~(3+)掺杂氧化锌微粒。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等对氧化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及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纳米Zn O是结晶良好的棒状晶体,La~(3+)的掺入使氧化锌晶体发生了晶胞膨胀,紫外吸收增强,带隙向紫外区偏移,随La~(3+)掺杂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增加。
[Abstract]:Rod and rare earth La~(3 doped zinc oxide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1148 nm and 9 nm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t low temperatur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UV-vis DR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PLL)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zinc oxide. The nanocrystalline ZnO prepared in this study is a well-crystallized rod-like crystal, and the doped ZnO crystal can cause the expansion of the crystal cell, the enhancement of the ultraviolet absorption, and the shift of the band gap to the ultraviolet regi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a~(3 doping concentration.
【作者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TQ132.41;TB383.1
【正文快照】: 氧化锌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和选择性优良的传感器以及实用高效的环境友好光催化剂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1-4]。纳米Zn O材料的研究,不仅集中于自身的性能,而且基于Zn O掺杂材料的研究相当广泛,掺杂可改变其禁带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籍远明;纳米氧化锌材料的制备与应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贾漫珂,王俊,郑思静,张克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4期
3 刘建本,陈德根,张永康,肖卓炳,陈上,吴竹青;气-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氧化锌[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年05期
4 王红艳,张莉;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杨秀培;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张新军,毋伟,陈建峰;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J];功能材料;2004年04期
7 潘明月;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应用[J];四川化工;2005年04期
8 陆鹏,陆红霞,李世涛,邓少高,曹洁明;多糖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10期
9 张建华;;纳米氧化锌的功能及应用前景[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5年01期
10 杨凤霞;刘其丽;毕磊;;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综述[J];安徽化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印万忠;丁亚卓;;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现状和发展概况[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明;李玉芳;;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和应用进展[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春光;李晋林;罗青松;;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应用[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马正先;;用钛酸酯偶联剂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A];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洪若瑜;李建华;倪静;;连续微波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表征[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周忠诚;舒万艮;阮建明;邹俭鹏;李松林;;紫外线屏蔽剂纳米氧化锌的固相合成[A];2005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活性纳米氧化锌亮相[N];中国建材报;2004年
2 ;国产活性纳米氧化锌粉体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3 魏程;活性纳米氧化锌成为陶瓷产业新原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4 晚风;纳米氧化锌有效提升人造石材环保功能[N];广东建设报;2006年
5 陈国方 陈顺日 吴单;强强联手谱新篇[N];安康日报;2009年
6 ;美国推出新型氧化锌填料[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振希;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在精细化学品中应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2 叶红勇;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6年
3 吴振玉;用热镀锌渣中回收锌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曹俊;直接沉淀-微波焙烧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肤色产品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尚素利;微波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过程动力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詹国平;纳米氧化锌制备新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肖鑫;聚丙烯酸盐分散制备钠米氧化锌及其聚合物杂化材料[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8 杜利静;经口摄入纳米氧化锌在小鼠中的分布和毒性[D];上海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7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7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