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含量对钛镍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本文关键词:Cu含量对钛镍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出处:《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铜模吸铸法成功制备Cu含量不同但直径相同的TiN i基非晶复合材料试样 (Ti_(0.5)Ni_(0.5))_(100-x)Cu_x,研究Cu含量(x=0,10,15,20,25,30,35,40)对TiN i基非晶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铜的含量x=20时,合金断裂强度和塑性应变都很高,此时合金具有最优良的综合性能。随着x值的增大, (Ti_(0.5)Ni_(0.5))_(100-x)Cu_x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呈现一个从上升、降低再到上升的波形变化,但总体呈现降低趋势。Cu元素在TiN i基复合材料中的适量添加(x≈25)可以提高TiN i基非晶材料的塑性,但添加量较多(x30)时,既不能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又不能提高合金的强度。在x=15时,合金有最高的断裂强度2440 MPa,达到了较高的屈服强度1471MPa,且其产生了17.15%的塑性应变,在x=25时,合金塑性应变有所提高,塑性变形达到了21.35%。
[Abstract]:The effects of Cu content ( x = 0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N i - based amorphous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loy has the best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
【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551101)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LQ13E01000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of Lanzhou(2014-2-9) Young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Q201406)
【分类号】:TB33;TG139.8
【正文快照】: A category of substances composed of atoms and mole-covery of ordered arrangements in disordered ones,and thecules in spatial arrangements that are not periodically or-seeking of simplexes and perfections from enormous com-dered as in crystals with long-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叶金;电弧熔铸的Nb-18Si-5Mo-5Hf-2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中国钼业;2003年03期
2 张美忠,李贺军,李克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J];材料工程;2004年02期
3 游宇,周新贵;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纤维复合材料;2004年04期
4 罗文波;唐欣;谭江华;赵荣国;;流变材料长期力学性能加速表征的若干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7期
5 严振宇;徐强;朱时珍;刘颖;;Sm_2Zr_2O_7-ZrB_2/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6 张怀良;材料的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5年02期
7 铃木义雄 ,汪立;新型炭的力学性能[J];新型碳材料;1990年02期
8 王承忠;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试验的近期研究动态(提纲)[J];铸锻热;1996年01期
9 俞树荣;材料的力学性能模糊分析[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沈怀荣;航天结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众迎;龙连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青;卢嘉德;胡良全;;酚醛树脂结构与高温力学性能相关性的探索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黄玉亭;杨勇新;李平;顾习峰;王明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估[A];第十八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玉金;周玉;宋桂明;黄智恒;雷廷权;;钨丝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罗靓;张佐光;张立功;孙志杰;;复合材料层板预夹杂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6 卢国兴;阮冬;;蜂窝铝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杨文;赵丽滨;张建宇;;石英/酚醛复合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罗健林;段忠东;;巴基管复合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温茂萍;张葵阳;李明军;朱风云;陶磊;;垫层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10 李志君;李学成;包建文;陈祥宝;;M40J/EC复合材料的湿热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长亮;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与制备[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秦利军;三维编织C/C复合材料关键基础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高岩;多轴向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4 竺鑫桥;海胆牙齿ST区纳米结构、力学性能及变形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段书用;面向车身应用的LGFRP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焦传梅;无卤阻燃EVA、POE及其交联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杜爱兵;独居石结构稀土磷酸盐及其复合材料的导热与力学性能[D];清华大学;2009年
8 张晓立;爆炸压实非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丁学忠;复合材料的氧化损伤及高温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左惟炜;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抗冲击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鲁婷菊;纤维素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崔保伟;Zn盐水热涂覆Al_(18)B_4O_(33)w增强2024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维松;聚丁烯-1导电屏蔽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调控[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陈永龙;纳米SiO_2与短切碳纤维增强环氧—双马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吴倩倩;新型复合材料金字塔点阵结构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张婷婷;纤维增强PCBT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8 焦亚军;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9 田雪;W_f-Cu-Zn和W_f-W-Cu-Z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沙源;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79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7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