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补角度对复合材料修补片固化过程温度和热应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挖补角度对复合材料修补片固化过程温度和热应力的影响 出处:《玻璃钢/复合材料》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树脂基复合材料 修补片 挖补角度 固化过程 温度场 热应力
【摘要】:利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不同挖补角度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修补片热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并分析了挖补角度对修补片的温度、固化度和热应力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挖补角度越小,修补片中心点处的温度峰值越大,固化速率越快,热应力越大;挖补角度越小,修补片非中心点处的固化速率越快,热应力越小,且挖补角度对非中心点处的热应力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后可知,在一定挖补角度范围内,合理选择挖补角度,可控制修补材料内部热应力,并获得较好的复合材料修补质量。研究结果为实际修理提供了良好的数值依据。
[Abstract]: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angle patch repair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rmal heat curing process of the stress field, and analyzes the temperature of scarf patch, effect of curing degree and thermal stres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carf angle is smaller, the peak temperature patch at the center of the larger, faster curing rate, the larger the thermal stress; at the angle is smaller, the cure rate of patch non center point more quickly, the thermal stress is small, and the scarf angle on the non center point of the thermal stress.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in at certain angles, a reasonable choice of patching repair material can control the angle of internal thermal stress, and composite repair good qual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numerical basis for practical good repair.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233202,U1333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6201)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X2015-8)
【分类号】:TB33
【正文快照】: 本文作者还有赵鹏和张晨东。修理损伤复合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叫作挖补修理。挖补修理的优势在于其维修成本低、安全性高、修理后材料强度高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的修理。根据该方法可将复合材料挖补修理的研究分为试验研究和数值研究。试验研究虽然可以直观地反映固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萍;;园筒形壳体热应力的简便计算方法[J];陕西化工;1981年03期
2 S. Bhaduri;曾纪荣;;计算园柱形筒体热应力的简便方法[J];机械强度;1981年02期
3 魏占成;李中翰;;利用快速加温热应力修复矿用备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84年04期
4 S. Bhaduri;曾纪荣;陈秋霞;;计算圆柱形筒体热应力的简便方法[J];化工设备设计;1981年01期
5 S.BHADURI;张荣歧;;计算球壳热应力的简便方法[J];炼油设备设计;1983年01期
6 金泉林,刘晓飞;板热应力弯曲的试验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7 S.BHADURI;肖尧荣;;求圆筒壳体中热应力的简化方法[J];化工与通用机械;1981年09期
8 孙蓟泉,盛义平;无孔平板定常热应力的薄板比拟法[J];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9 金泉林;板热应力弯曲的若干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10 周兆锋;陈明和;范平;王杨根;王荣华;李枫;;钛合金热应力矫形实验装置的研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慧玲;陈凯;潘琼瑶;;热应力对发动机系统强度影响仿真分析[A];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C];2013年
2 任辉;杨邦朝;苏宏;顾永莲;蒋明;;BGA焊点的失效分析及热应力模拟[A];第十四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岳动华;张兴义;周军;;零场冷YBaCuO超导块材热应力实验测试[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刘景和;王英伟;孙晶;李建利;张亮;;PWO晶体生长与完整性研究[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王学兵;张幸红;杜善义;;TiB_2-CuFGM的使用过程中变形及热应力的数值模拟[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潘光平;;降低HG-670-13.7-YM9型锅炉再热出口主安全门导汽管弯头漏泄次数[A];全国第八届电站锅炉专业技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岳铁兵;王燕;牛兰良;曹进成;;微波助磨作用浅析[A];第九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3年
8 杨志斌;蒋军亮;周苏枫;;波纹管热应力和热模态分析[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益军;基于激光热应力的金属薄板无模成形的基础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荡;硅通孔热应力对于器件性能的影响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波;冰层热应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3 张晓芳;MLCC热应力损伤与噪声相关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永强;焊接渣盘的设计及其热应力分析[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5 宋文明;电子元件热应力有限元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1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9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