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纳微结构金属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8 07:18

  本文关键词:纳微结构金属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出处:《云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NiO SnO_2 纳微结构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摘要】:随着新能源材料的快速发展,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Ni,Sn基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分别为718mAh/g和782 mAh/g。同时,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存在循环性能不稳定、倍率性能差等问题。为改善其电化学性能,本文利用MOFs为模板、构筑混合基质、微波HCl协调侵蚀等方法,制备了纳微结构NiO@C、 NiFe2O4和SnO2@TiO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制备的中空核壳结构NiO@C微球负极材料,其比表面积为182.646 m2/g,具有疏松的介孔结构。介孔结构为电化学反应提供了足够的反应空间,为锂离子的穿插提供便捷的通道,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经电化学性能检测可知,在一个理论容量的电流密度下,经200次充放电循环后,该材料的放电容量仍保持在962 mAh/g,表现出良好的电极性能。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原材料价格低廉,为快速合成中空核壳结构材料、能源储存、传感器、催化剂等应用方面提供一个新的合成路径。结合混合基质和中空纳米立方结构的优点,利用溶剂热法,以金属有机框架驱动合成了中空介孔结构的NiFe2O4纳米立方负极材料。空心纳米立方结构可以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并提供足够的空隙空间,使材料可充分缓解由于体积变化引起的机械应力。此外,混合元素可以使电化学循环过程中体积逐步变化。在一个理论容量的电流密度下,经过200次的电化学循环后,其容量能保持在975mAh/g,当恒定电流密度为10C时,材料的容量可以达到652 mAh/g,表现出了优秀的电化学性能。本方法为中空介孔混合基质的制备、能源存储、环境优化等应用方面提供了新颖的合成路线。以α-Fe2O3为模板,通过微波协调侵蚀和溶剂热法,结合混合基质的优点来改善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制备了一个空心胶囊结构SnO2@TiO2材料。Ti02涂层可以提高中空Sn02电极的导电性。经过电化学测试了解到,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一个理论容量的电流密度下,该中空纳米胶囊结构SnO2@TiO2电极的容量为770 mAh/g,经过200次的电化学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可达96.1%以上。这种方法可以为中空纳米胶囊结构、储锂功能材料、催化剂等的制备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Abstract]:A new type of NiFe2O4 nano cubic cathode material with hollow mesoporous structure is prepared by using MOFs as a template , and its capacity can be maintained at 962 mAh / g .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2;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军;;硅基负极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2年04期

2 刘元刚;唐致远;陈玉红;徐强;;商品化石墨作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表征[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02期

3 罗益锋;碳纤维制的锂电池负极材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1996年Z1期

4 池汝安;陈志伟;路莎莎;;负极材料四氧化三钴的液相沉淀法制备及其性能[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张强;艾常春;刘洋;胡意;张睿;田琦峰;;四氧化三钴负极材料合成方法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14年03期

6 赵敏;;一种可弯折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J];橡胶工业;2009年09期

7 张力;;日本将量产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J];现代化工;2012年08期

8 王红强;李庆余;颜志雄;张安娜;代启发;;锂在负极材料中的扩散行为对其大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影响[J];应用化工;2007年07期

9 ;索尼新型锂电池采用锡类负极材料使容量增加25%[J];粘接;2011年09期

10 刘先龙,宋怀河,陈晓红;锂离子电池用石墨类炭负极材料的改性[J];炭素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星;姚霞银;许晓雄;刘兆平;;高性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宰建陶;陶立奇;钱雪峰;;具有多级微纳结构的石墨烯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合成[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吴玉祥;;锂电池之负极材料技术[A];推进节能环保,,给力绿色崛起——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2年海南机械科技学术报告会特邀专题报告集[C];2012年

4 罗飞;褚赓;李俊杰;李泓;陈立泉;;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5 杨军;王可;文钟晟;解晶莹;刘宇;王保峰;;高容量二次锂电池负极材料[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扬;范少夫;陈桥;吴刚;;基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碳/硅复合负极材料[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唐好庆;唐致远;;负极材料Li_2ZnTi_3O_8/C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冯雪娇;杨军;苗荣荣;王久林;努丽燕娜;;硅基负极材料结构设计及电化学研究[A];中国固态离子学暨电池材料青年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付丽君;张涛;吴宇平;吴浩青;;锂离子电池碳包覆负极材料的研究[A];庆祝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固态离子学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左朋建;尹鸽平;郝雪峰;;锂离子电池硅铜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东周;锂电负极材料开发亟须多样化[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钱卓 本报通讯员 张德杰 李培强;平度将建全球最大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N];青岛日报;2010年

3 王芳 姜木金;科捷项目建设争分夺秒[N];镇江日报;2010年

4 钱卓 许伟军;平度加快建全球最大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N];青岛日报;2011年

5 万红波 谢燕婷 胡玉连;锂电池碳负极材料专利申请现状及发展趋势[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6 徐海 明山 兆军;低温镍-氢电池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01年

7 ;金属贮氢/镍电池用无钴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8 黄正 首席记者 彭文辉;正拓新能源公司签约投资我市锂能产业[N];宜春日报;2011年

9 李玉峰;建北方最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N];天津日报;2006年

10 记者解广军;北汽集团投资鸡西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深加工项目奠基[N];鸡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洪岭;锂离子电池用锡基、铁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肖涵;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伟;钛氧化物作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夏青;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5 汤红;锂离子电池硅/rGO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6 沈飞;用于钠离子电池的碳基负极材料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李维汉;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碳基及合金类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吴昊;硅/锗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作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9 任文锋;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6年

10 李永妮;生物模板法合成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TiO_2/C及其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凤莲;锡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2 赵百丹;水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aTi_2(PO_4)_3的制备与电化学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洪兵;锂离子电池多孔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

4 刘恋;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陈永坚;超快速充放电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徐孟豪;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aTi_2(PO_4)_3的研究与改性[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付从龙;基于石墨烯改性的金属氧化物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妍;稻壳原位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班庆初;锂离子电池硅/铝系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表征[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张苏;静电纺丝法设计和制备微米金属硅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96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96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3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