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活性炭纤维网状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3 07:15

  本文关键词:活性炭纤维网状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 出处:《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活性炭纤维 活性炭纤维网状体 超级电容器 光催化 复合材料


【摘要】:从富勒烯、碳纳米管到石墨烯,21世纪被预言为“超碳时代”。在碳材料家族里,应用历史最悠久的当属活性炭材料。几千年来,活性炭材料因其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以及丰富的表面基团,广泛应用于环境、化工、医药、催化等领域。近年来,活性炭材料的双电层储电性能使其在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中得到了新的应用。日新月异的合成技术给活性炭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今,纤维状活性炭的开发使连续的宏观体材料的构筑成为可能,为活性炭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论文以梭织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纬平纹添纱组织、纬平纹组织、缎纹组织五种编织结构的棉织物为原料,通过高温还原反应合成网络状活性炭纤维结构体。该网状体秉承棉织物编织结构,可反复扭转、弯曲,且具有一定的拉伸性能。纬平纹与纬平纹添纱组织的网状体表现出较好的拉伸性能,其中纬平纹添纱组织的网状体断裂伸长率达32%,可以在应用过程中与周围材料形成良好的配伍性。缎纹组织和斜纹组织的网状体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拉伸强度。相对于原织物,活性炭纤维网状体的拉伸性能得到较好保留,纬平纹添纱组织的活性炭纤维网状体的伸长率仅损失7%。同时,五种编织结构的活性炭纤维网状体均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对活性炭纤维网状体进行功能材料的表面包覆。采用水热法在活性炭纤维网状体表面负载一维NiCo_2O_4。充分利用网状体的力学特点和电学特性,构筑全电化学活性材料的柔性复合电极。NiCo_2O_4纳米棒长约1μm,直径约为30~50 nm,由活性炭纤维表面向外发散生长,纳米棒之间彼此分离,因此NiCo_2O_4能有效的与电解质接触。活性炭纤维自身的孔道结构可以加速电子传输,表面的一维纳米结构可以提高离子在二维或准二维空间的传输速率(法拉第准电容效应),从而提高复合电极性能。复合电极的最高比电容达1402.7 F.g~(-1)(电流密度为2 mV.cm~(-2))。循环充放电1000次(电流密度为20 mV.cm~(-2))的比电容衰减了21.1%。在拉伸20%的工作条件下,复合电极呈现出几乎相同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活性炭纤维网状体表面负载Cu_2O。利用Cu_2O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和活性炭纤维的物理吸附特点构建治理污染效率更高的复合材料。Cu_2O纳米立方体表现出比Cu_2O纳米球更好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pH等于9条件下制备的立方体Cu_2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佳,光照3.5 h后,中性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已达到95.9%。酸性环境下,复合材料前期脱色较快,但后期脱色效率较低。当甲基橙浓度大于10 mg.L~(-1)时,立方体Cu_2O复合材料的脱色效率随着甲基橙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当甲基橙的浓度小于10 mg.L~(-1)时,脱色效率的增加不再显著。立方体Cu_2O复合材料重复使用六次后的脱色率依旧保持在83.0%(光照3.5 h)。本论文基于全棉织物的原料选择,在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纺织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为活性炭体材料提供了一种更为可持续发展、可设计的合成路线。论文同时对活性炭纤维网状体的表面功能化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活性炭材料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environment , chemical industry , medicine , catalysis and so on . The decolorization efficiency was no longer significant .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after repeated use of cubic Cu _ 2O composite was 83.0 % ( light 3.5 h ) . Based on the selection of the raw materials of the whole cotton fabric , this paper provides a more sustainable and designable synthetic route for the activated carbon material . The paper also studies the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fiber mesh , and provides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material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凌凯;刘海清;;活性炭纤维对钯的吸附性能研究[J];当代化工;2011年03期

2 刘鹤年;黄正宏;王明玺;康飞宇;;常温下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对NO的催化氧化性能[J];化工学报;2011年02期

3 王俏运;郑育英;黄慧民;黄石峰;姬文晋;;ACF的制备及其在VOCs回收中的应用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11期

4 朱冬冬;胡玉才;于会弟;杨迎霞;刘娴慧;;活性炭纤维对贵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J];当代化工;2008年02期

5 陈秋飞;张学军;田艳红;;沥青基活性碳纤维的电容特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秦军;陈明鸣;王成扬;王文燕;赵朔;张翠;;炭化温度对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孔结构的影响[J];炭素;2007年03期

7 邓兵杰;曾向东;李惠民;;活性炭纤维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四川化工;2006年04期

8 晁攸明,张铱,

本文编号:1417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17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9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