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碳基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8 04:48

  本文关键词:碳基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理工大学》 2015年

碳基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娜  

【摘要】:碳是地球上少数几个自远古就被发现的元素之一,其热力学稳定性高,不易被腐蚀,在高温处理后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且能和金属元素紧密结合形成杂化结构产生协同效应,在催化及能源领域展现出显著提高性能,具有较大研究价值。近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明星材料石墨烯以特殊的形式展现出碳材料的魅力。它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好、力学性能强、质量轻易合成等特点,其在强酸中的氧化态—氧化石墨更是为其与纳米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紧密结合提供了广阔平台。几乎与石墨烯复合的材料都在原有基础上或多或少地提高了多方面性能,形成巨大的商业市场。另外人们发现,在碳材料中掺杂氮、硼、氟、磷等元素也可以改变其内部结构和综合电子分布,在不同应用领域得到显著性能提高。本工作重点研究对碳材料的改造及其与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化学结合,旨在合成出综合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并分析其结构及形成机理,目前在雷达吸波、火箭推进剂热催化、锂离子电池、氧还原四个领域取得应用进展,发现了碳基无机纳米材料在其中的出色应用及巨大工业化前景。 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微波法、水热法、湿化学法等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碳基纳米材料,将Ni, Co, CoNi, Mn3O4, Cu2O等无机纳米材料与石墨烯等不同形式的碳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多个不同领域获得了显著提高性能,降低了工业生产成本,使该系列材料获得较高商业应用价值。 1.利用维生素C作为碳源,在120oC溶剂热的条件下制备出Ni-C及CoNi-C块体材料应用于微波吸收,对材料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详细表征,发现超细金属/合金纳米粒子均匀紧致地嵌于碳基中,稳定耐腐蚀,可重复性好。经对比发现材料Ni-C-18.2%可达到35dB的最佳吸收值(4mm)且吸收频带宽,高于一般传统吸波材料。而另一产物CoNi-C由于强大的自然共振、极化滞后以及电磁参数高度匹配,吸波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在5-18GHz频率范围内的微波吸收均超过10dB,其中在7.7GHz处4mm厚度样品的吸收高达50.2dB,远高于一般传统吸波材料。由于该体系产物含碳量高,该材料密度小,生产成本低,稳定性高,环境友好,有效大商业应用价值且为新型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2.合成出了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Mn3O4/GR和Ni/GS纳米复合物。产物由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得,以氧化石墨为前驱体,在醇体系中无机粒子的形成与氧化石墨的还原同步进行,所得粒子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氧化石墨还原完全,导电能力强,有效防止了纳米粒子的团聚导致的催化活性位减少。经测试使高氯酸氨热分解温度降低约100℃,催化效果突出。此种材料设计可推广应用到其它金属/金属氧化物与石墨烯复合的纳米材料应用到不同的催化领域。 3.设计了一种绿色简单高效的微波辅助合成方法制备具有双导电系统的Cu2O@Cu-GS复合物。Cu2O@Cu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均匀分散在石墨烯表面,粒径约为100nm。该材料在50m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高达775mAh/g,远高于Cu2O@Cu(小于100mAh/g)和Cu2O-GS(416mAh/g)。各种表征结果显示石墨烯在提高复合物比容量和稳定性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氧化亚铜表面的铜单质也有助于大幅提高产物电化学性能。本设计使NiO@Ni-GS, Fe3O4@Fe-GS, Co3O4@Co-GS等复合结构有望被成功合成并应用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取得更佳效果。 4.设计了一种简易方便产量大的掺氮纳米碳壳的合成方法。该产物在碱性环境中显示出优秀的电催化性能,反应电势达-0.229V,可作为燃料电池电极有效促进ORR反应的进行,,其效果甚至优于商用铂碳电极(20%)和其它大部分掺氮碳材料。该材料具有防甲醇中毒性,在碱溶液中的稳定性强,其电化学活性可媲美掺氮碳纳米管阵列或掺氮石墨烯,而合成过程简易度和产量远高于其余二者。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最佳煅烧温度为800℃,催化效果最好,为同类材料的合成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1;O613.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稼祥;美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复合材料的简介与评述[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01期

2 赵东林,周万城;结构吸波材料及其结构型式设计[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6期

3 赵东林,周万城;涂敷型吸波材料及其涂层结构设计[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4期

4 赵军;徐复铭;周伟良;刘建民;;覆碳铁、钴、镍纳米复合材料对AP的催化热分解[J];火炸药学报;2006年05期

5 马振叶,李凤生,崔平,白华萍;纳米Fe_2O_3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3年10期

6 冯永宝,丘泰,张明雪,李晓云,沈春英;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12期

7 赵东林,周万城;纳米雷达波吸收剂的研究和发展[J];材料工程;1998年05期

8 张健;张文彦;奚正平;;隐身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4期

9 赵东林,周万城;新型隐身材料的研究和发展[J];飞机设计;1997年02期

10 李亚栋,李成韦,李龙泉,钱逸泰;γ-MnO_2纳米晶的水热合成及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珂珂;崔平;;碳纳米管负载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07年03期

2 刘辉;高云雷;赵东林;沈曾民;;热处理对羰基铁粉磁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0年06期

3 刘辉;高云雷;赵东林;迟伟东;沈曾民;;镀镍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吸波性能[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1年05期

4 王伟君,王玉萍;对——甲砜苯丝氨酸合铜(II)纳米晶的合成及表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5 赵东林,沈曾民;炭纤维结构吸波材料及其结构设计[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6期

6 朱子新,杜则裕,徐滨士;表面工程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4期

7 朱正吼,王开坤;纳米填料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特性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2期

8 李江海,孙秦;结构型吸波材料隐身特性的优化设计算法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9 骆武,孙娜,夏志东,胡传炘 ,安跃生,李万志,杜新瑜,吴新;伪装网雷达吸波涂层的研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10 于仁光,乔小晶,张同来,苗艳玲,任慧;新型雷达波吸收材料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增光;姜琦;刘宏伟;辛丽花;;掺铝纳米α-FeOOH对册田水库水中铅和氟的吸附[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星国;;纳米材料研究及其应用[A];第三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褚秀娟;张华;;纳米二氧化锰对甲醛去除效率的影响[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魏美玲;周长灵;滕祥红;李贵佳;;国内外隐身材料发展概况及趋势[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何显运;张兴华;周彦豪;;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张晓宁;葛凯勇;王群;毛倩瑾;周美玲;;SiC粉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及其在电磁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刘素琴;赵家昌;黄可龙;;不同相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性能[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张克立;陈晨;张勇;席美云;袁良杰;孙聚堂;;纳米吸波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函;徐国跃;翁履谦;王芹;王秀华;;微米级硫化物半导体的红外发射率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10 陈蓓京;陈利民;亓家钟;朱雪琴;蒲玉萍;王强;;纳米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敬伟;多形态聚吡咯的制备与吸波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魏文娴;金属氧化物和草酸盐催化太根发射药热分解反应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金伟;超细TiO_2及其复合粉体的制备、表征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任丙南;选择性催化还原NO低温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丽;Fe基双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高频性能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丁世敏;电磁吸波混凝土材料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雪爱;Fe_3O_4基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复合薄膜电磁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邵春明;低红外发射率涂层(LIREC)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曹礼梅;电加热—液态气相催化法在环境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范国利;微结构可控的金属和复合金属氧化物基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新型二氧化锰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其电磁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利阳;环氧树脂基吸波涂层的电磁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鲁统雷;NBT陶瓷粉体的水热合成及其形貌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曹昌盛;模板法制备一维铁氧体纳米线(管)及其磁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政道;不同形貌碘化亚铜和氧化铜基纳米材料的结构构筑与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慧芬;微波辅助液相控制合成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代雄;二氧化钛与锰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8 程斌;玻璃微珠为基的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梁魁;二氧化硅基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许炯;UF膜法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其对异丙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毅,李凤生,谈玲华;纳米α-Fe_2O_3的制备及其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J];兵工学报;2004年01期

2 余洪斌,赵振声,聂彦,邓联文;一种多晶铁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J];表面技术;2002年01期

3 马振叶,李凤生,崔平,白华萍;纳米Fe_2O_3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3年10期

4 王彦妮,张志琨,崔作林;纳米粒子在乙炔聚合反应中的催化作用[J];催化学报;1995年04期

5 曾祥云,李家俊,师春生;碳纤维在电磁功能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1998年01期

6 赵东林,周万城;纳米雷达波吸收剂的研究和发展[J];材料工程;1998年05期

7 王建华;;隐身技术与隐身材料新进展[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3年01期

8 吴明忠,赵振声,何华辉;长径比对多晶铁纤维吸收剂微波电磁参数的影响[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7年04期

9 张继松;抗电磁干扰材料及器件的开发动向[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5年01期

10 赵振声,吴明忠,何华辉;多元醇还原法制备高纯度金属磁粉[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型无机纳米材料在黄石问世[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10期

2 刘强春,杨一军,戴建明;微乳法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曹洁明,房宝青,王军,郑明波,邓少高,马贤佳;离子液体在无机纳米材料合成上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5年06期

4 孙兰萍;许晖;;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进展[J];化工装备技术;2006年03期

5 方晓生;张立德;;气相法合成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9期

6 隋晓锋;袁金颖;袁伟忠;周密;;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引发自由基可控聚合反应[J];化学进展;2008年Z2期

7 陈孝云;邱仁辉;;绿色离子液体在无机纳米材料合成中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15期

8 ;杨仕平教授无机纳米材料分子影像课题组简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刘淑娟;罗明标;李金英;花榕;林海禄;李芳清;;无机纳米材料吸附分离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年03期

10 袁小娟;王进美;;无机纳米材料和胶黏剂在阻燃后整理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小平;李万灯;蒋强;刘亚津;;抗菌除臭纤维用无机纳米材料[A];第五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广社;;无机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与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3 陶菲;杨鹏;;模拟细胞电融合法和培养法诱导制备无机纳米材料[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王丽莉;李冬冬;杨兴华;汪舰;孔德鹏;;有机/无机纳米材料修饰的聚合物微结构纤维的制备与应用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郭广生;甄志超;俞行;;无机纳米材料的改性研究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A];第四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唐智勇;;手性无机纳米材料:制备,光学性质和生物应用[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程其进;陈文志;张风燕;Kostya Ostrikov;;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无机纳米材料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8 王岳峰;李楠庭;魏先文;;C_(60)衍生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钟家柽;;无机纳米材料简介[A];新世纪科技与湖北经济发展——2001首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姚开胜;李鑫莹;王键吉;;离子液体对CuS纳米结构两相热合成的调控作用[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春玲;[N];黄石日报;2008年

2 李宏乾;[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记者 戴丽昕;[N];上海科技报;2009年

4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崔铮;[N];科技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磊;[N];科技日报;2014年

6 王德禧;[N];中国化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小川;基于离子液体的液相法制备无机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石华强;溶剂萃取体系制备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3 周密;一维非碳无机纳米材料表面聚合物可控功能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姚开胜;应用离子液体调控的液—液界面合成无机纳米材料[D];兰州大学;2012年

5 郭效军;几种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交通;聚合物表面修饰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功能性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汪斌华;半导体无机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张辉;稻壳基无机纳米材料的提取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良保;Keggin结构的12-硅钨酸体系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安徽大学;2007年

10 李娜;碳基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雁飞;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及界面的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刘娜;离子液体辅助的电化学方法合成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敏;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超;室温离子液体辅助无机纳米材料合成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惠钦;不同结构形貌无机纳米材料的离子热合成及表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张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溶剂热合成无机纳米材料[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贵云;无机纳米材料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D];扬州大学;2006年

8 王焕琴;以纤维素为模板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蒲文丹;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分子和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徐梅;无机纳米材料改善纤维素保鲜膜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碳基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4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