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固化变形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固化变形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2年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固化变形数值模拟
王晓霞
【摘要】: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可设计性强、抗疲劳性和耐腐蚀性好以及便于整体成型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汽车、舰船、体育器材等领域。复合材料制品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制造工艺。树脂传递模塑(Resin Transfer Molding, RTM)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成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技术之一。针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确立的大飞机重大专项,开展纤维复合材料的树脂传递模塑制备技术研究,实现高性能、低缺陷、低成本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RTM工艺的固化阶段是影响制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固化过程中,由复合材料内部温度场和固化度场分布的不均匀性而引起的热应力以及固化收缩应力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形状以及尺寸稳定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可能导致复合材料层合板发生翘曲、基体开裂以及分层等现象。因此,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之一 在固化过程中,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内应力在时空间的分布具有非均匀、非稳态、强耦合的特点,需要揭示其演变规律,进而发展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的调控机制。因此,本文以RTM工艺中热固性树脂的固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应用交联反应动力学理论、高分子交联反应统计理论、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理论、复合材料热-弹性理论、复合材料本构理论、数值传热学和有限元模拟方法等学科知识,开展树脂固化反应-交联结构-力学性能的集成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复合材料的固化收缩应力和热应力的形成机制,数值模拟内应力的演变过程以及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固化变形。然后分析各种工艺因素和结构因素对内应力和固化变形的影响方式和影响规律。引入局部灵敏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各种工艺因素和结构因素对固化变形的影响程度及规律。根据固化变形对其影响因素的局部灵敏度分析结果提出固化变形的调控方法。 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 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形成的热应力主要是由复合材料的温度场控制的,而固化收缩应力主要是由复合材料的固化度场控制的。要掌握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和固化收缩应力,对复合材料温度场和固化度场的准确模拟是关键。本文根据热-化学模型和固化动力学模型的耦合计算,求解了复合材料的温度场和固化度场,分析了影响温度场和固化度场的影响因素,如固化工艺温度、对流换热系数、热传导系数、升温速率、材料厚度和纤维体积分数等。 在模拟温度场和固化度场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温度-时间-固化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等固化条件下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的对数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通过数据拟合,提出了一种简化固化动力学模型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时间-温度-固化度三者之间较为简单的关系式,简化了原先较为复杂的固化动力学方程。简化后的方程能够方便地用于工程实际,避免了繁琐的求解。 时间-温度-转变(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TTT)图是分析和设计固化过程的有用工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大多数的TTT图都是通过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出的,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还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本文以一种具体的树脂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得到了TTT图,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取决于其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而材料结构是实现所需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基础。从理论上来说,总可以找到某种材料结构来满足材料的某些性能需求。从应用的角度看,必须知道用于形成某种材料结构的加工工艺条件。同时,必须建立材料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既能够根据材料结构来定量地预测材料性能,又能够根据对材料性能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材料结构。因此,进行材料的加工工艺—微观结构—宏观力学性能的集成研究,分析在具体的加工工艺条件下树脂结构、力学性能的演变过程,对于材料的开发、加工工艺的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分子交联统计理论、树脂固化动力学、数值传热学等理论知识,建立了树脂固化过程的温度场、化学反应程度场和交联结构场的基本方程,分析了在固化反应过程中温度、固化反应程度、交联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物理量的基本变化规律,实现了固化工艺-交联结构-力学性能之间诸多场量的集成研究。 分析了固化过程中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变化,给出在固化过程中复合材料的模量、密度、热膨胀系数、比热、热传导系数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变化规律;然后结合一个具体的算例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的固化工艺温度下,树脂及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收缩应变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在固化过程中复合材料内应力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结构件固化变形的工艺因素及结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固化工艺温度、降温速率、对流换热系数、纤维体积分数、铺层方式、固化反应放热、固化收缩、层间纯树脂和树脂的粘弹效应等。任何一种树脂材料都或多或少具有粘弹效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我们的研究中,由于计算机资源的限制和出于对计算时间的考虑,我们大多采用了线弹性模型。而在分析树脂的粘弹效应对固化变形的影响时,我们设计了几组对比算例,对比分析了线弹性模型和粘弹性模型的差异。研究发现,在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分数比较高、树脂固化收缩率比较低的情况下,采用线弹性和粘弹性两种模型计算的固化变形量差别不大,因为这时树脂的粘弹效应不显著。 在分析了各种工艺因素及结构因素对固化残余应力和固化变形的影响规律之后,为了研究工艺及结构参数对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的影响程度,引入了局部灵敏度分析方法,量化了这些因素对固化变形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纤维体积分数、固化收缩率、铺层方式和固化工艺温度都对复合材料固化变形有着显著的影响。在采用局部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固化变形的影响程度之后,根据局部灵敏度分析结果,着重针对对固化变形影响程度比较大的因素提出了调控固化变形的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B3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演龙;;功能材料在舰船工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装备制造技术;2014年04期
2 郑锡涛;刘振东;梁晶;;大型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变形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15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正方;桥隧工程安全监测的光纤光栅传感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玲;基于粘弹性理论的树脂及其纤维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13年
2 姚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粘弹行为[D];扬州大学;2013年
3 刘丹;复合材料壳体热芯缠绕张力制度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4 苗雅男;基于热芯缠绕工艺的张力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泽英;碳纤维表面氧化行为及其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4年
6 李栋;树脂基复合材料曲面构件固化变形过程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1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训传,李松年,赵天惠;复合材料弹翼结构热力力学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 曾黎明;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1年03期
3 杨博,薛忠民,阿茹娜,张佐光;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4年02期
4 于佳,王振清,张博明,王殿富,张宝艳,陈祥宝;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固化工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J];材料工程;2005年04期
5 程群峰;方征平;益小苏;廖建伟;唐邦铭;许亚洪;;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和TTT图[J];材料工程;2007年S1期
6 戴棣,乔新;粘弹性基体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固化残余应力和曲率变化[J];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03期
7 谢怀勤,陈辉,方双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模压成型过程固化度与非稳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复合材料学报;2003年05期
8 万里冰,武湛君,张博明,王殿富;光纤布拉格光栅监测复合材料固化[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3期
9 郭战胜,杜善义,张博明,武湛君;厚截面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温度场研究Ⅰ:模拟[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5期
10 戴福洪,武湛君,张博明,杜善义;复合材料RTM成型工艺固化过程三维数值模拟[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俊英;树脂传递模塑工艺过程的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正方;桥隧工程安全监测的光纤光栅传感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其,曾邦禄;动态硫化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共混材料[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7期
2 冯威,罗欣,杨金才,张立群,金日光,杨洪毅,黎安;硫酸钙晶须/PP/EPDM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7期
3 张振,赵志鸿,李桂珍;2001年我国热固性工程塑料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5期
4 郭奕崇,闫宝瑞,信春玲,李庆春;塑料土工格栅拉伸过程的试验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08期
5 李小兰;王久芬;黄福生;;PBT-PHB热致性液晶共聚酯的合成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11期
6 石建江;陈宪宏;肖鹏;;阻燃玻纤增强尼龙66的研制及其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1期
7 刘柏松;刘国栋;张留成;;液晶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3期
8 蒋学文;朱红旗;季根忠;徐金城;齐陈泽;;贝壳微粉改性EP复合材料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08期
9 杨军;张汝英;;汽车把手面盖表面浮纤解决方案[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5期
10 侯天伟;陈勇军;;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建国;陶钧;曾胜;金涛;;地基平面沉降下的大型石油储罐模态分析[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应迁;石艳;唐克伦;刘明;;外压容器临界载荷特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艾浩;董春迎;;非对称复合材料层合板多稳态构型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万超;王宏芹;王玲;王鹏程;杜彬;;高热稳定性能LED导电胶树脂体系的研究[A];2011中国电子制造与封装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青平;白武明;王洪亮;;多重网格在二维泊松方程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马毓;赵启林;江克斌;;树脂基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坤宁;万水;;复合材料桥面板截面参数分析与设计研究[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辉;孙利平;雷龙;;板簧支架动态外载的计算和疲劳分析[A];第八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9 李同春;朱寿峰;赵兰浩;胡继刚;;考虑坝体与坝肩动力相互作用的坝肩稳定动接触降强算法[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10 张汉云;张燎军;;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带横缝高拱坝的抗震性能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哲;车身概念设计智能CAE关键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琛;光纤陀螺光路偏振特性及温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白会娟;导电材料结构电磁热弹性多场行为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查云飞;类菱形车转向系统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5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潘健怡;铝合金型材挤压的数值模拟及模具结构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许兰贵;变壁厚大锥度薄壁铝罐成形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海锋;网格结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卢兆刚;基于混合FE-SEA方法的汽车薄壁件中频声学特性预测及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普伟;基于单元流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经验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学武;基于磁控技术的TIG焊残余应力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胡婷萍;大厚度电子束焊缝的超声检测及缺陷散射信号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李静涛;煤矿开采岩层与地表变形数值模拟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马飞飞;框架结构轻钢加层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帅;大型渠道混凝土振动密实成型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章;复合材料薄壁梁的耦合静变形及其振动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权;起重机减速器变位斜齿轮副有限元仿真分析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范子嘉;长脉冲激光与金属相互作用的热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邹宗勇;建筑膜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雨,万怡灶,张宗强,周福刚,王玉林;纤维表面处理对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尼龙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9期
2 李庶林;;试论微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3 石志龙;徐超;;亚婆髻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稳定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4 王玉果,王玉林,万怡灶,董向红;纤维表面处理对三维编织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2期
5 杨淑连;申晋;李田泽;;基于双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流速传感器[J];半导体光电;2009年05期
6 张家坤,弓俊青,岳清瑞,佟晓利,姚谦峰;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王曼霞,赵稼祥;碳纤维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0年01期
8 保庚,杨福江;缠绕张力公式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0年06期
9 郑安呐,胡福增;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研究I:界面分析及界面剪切强度的研究方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4年05期
10 王永贵;梁宪珠;曹正华;张博明;戴福洪;张铖;;热压罐工艺成型先进复合材料构件的温度场研究综述[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荣霞;节段接缝剪切变形及其在桩—土—桥梁体系中的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沈小燕;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及扩大应变传感范围的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许家忠;内固化高压玻璃钢管制造工艺及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敏;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大明;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增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岳广全;整体化复合材料壁板结构固化变形模拟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田恒;基于FBG传感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固化残余应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长威;苯乙炔封端三分支酰亚胺基体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昭锐;PAN基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结构对其氧化行为的影响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青;基于粘弹性理论高分子材料形状记忆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2 简多;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重庆大学;2013年
3 刘梦微;基于GPS的桥梁变形监测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焕成,李建新;复合材料层合残余应力实验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2 段华军,马会茹,王钧;RTM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0年05期
3 高国强,薛忠民;RTM工艺过程缺陷产生机理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1年02期
4 张少春,陆关兴,黄怿,张伟东;RTM充模过程的数值模拟[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6年06期
5 杨正林,陈浩然;层合板在固化全过程中瞬态温度场及固化度的有限元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7年03期
6 陈继荣,王井岗,焦扬声;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固化工艺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8年03期
7 刘润山;发展中的双马来酰亚胺型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J];材料工程;1991年01期
8 段跃新;姚福军;张佐光;;RTM工艺模拟及干斑缺陷控制研究[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9 李萍,陈祥宝;RTM技术的发展及在航空工业的应用[J];材料工程;1998年01期
10 贾玉玺,原波,杨俊英,安立佳;树脂传递模塑过程的数学描述和数值模拟进展[J];材料研究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继辉;邱桂杰;;LCM成型工艺中气泡形成机理[A];第十四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固化变形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