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荧光传感体系的构筑

发布时间:2018-01-26 19:01

  本文关键词: 荧光 量子点 金纳米簇 传感器 出处:《江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相关学科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荧光分析法在灵敏度、选择性、准确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其应用范围也遍布各个领域。因为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纳米材料为构建新型灵敏的荧光传感器提供了优秀的敏感材料。本文研究了纳米材料(量子点、金纳米簇)在荧光检测生物分子如葡萄糖、凝血酶、碱性磷酸酶和小鼠Ig G方面的应用。量子点是一种发展成熟、应用广泛的荧光纳米材料,具有好的光稳定性,窄的发射光谱,高的发光强度,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金纳米簇是比量子点尺寸更小的一种荧光纳米材料,直径通常小于2 nm,是继量子点之后的又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超小的尺寸,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溶性,大的斯托克斯位移,低的毒性,高的量子产率和易于合成等优点,使其在生物检测方面备受瞩目。本论文以量子点(Cd S、Cd Te量子点)和金纳米簇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量子点荧光猝灭的葡萄糖传感器构建了一种新型灵敏的量子点-双酶(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复合体系用于葡萄糖直接检测。HRP的两种底物,邻苯二胺(OPD)和3,3’-二氨基联苯胺(DAB)的氧化产物(ox OPD和ox DAB)能够有效地猝灭巯基乙酸修饰的Cd S量子点的荧光。最佳实验条件下,量子点猝灭效果与葡萄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当使用OPD(或DAB)作为HRP的底物时,检测限可达0.1μmol/L(或20 nmol/L)。本方法还成功地应用于人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检测,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对血清样本进行预处理,检测结果令人满意。2、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与模拟酶信号放大作用的高灵敏凝血酶荧光传感器利用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引起Cd Te量子点荧光猝灭的原理建立了一个新型灵敏检测凝血酶的适体传感器。具有模拟酶作用的二次配体Pt NPs/G-四面体/hemin和G-四面体/hemin在H2O2存在下催化对苯二酚(HQ)生成大量的2-羟基-对苯醌(HPB),HPB与Cd Te量子点之间存在PET作用,引起量子点荧光猝灭。另外,Cd Te量子点和与其相连的G-四面体/hemin中的hemin之间也有PET作用。基于二次配体和G-四面体/hemin引导的双重PET过程对荧光信号的输出起到一个放大作用,由此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最佳实验条件下,凝血酶在0.05 pmol/L到10 n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最低检测限可达0.015 pmol/L。该方法思路新颖、灵敏度高、选择性好。3、基于金纳米簇的荧光增强型高灵敏碱性磷酸酶检测及免疫分析应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修饰的金纳米簇中,簇与修饰模板BSA之间通过Au-S键相连,Au-S键对金纳米簇的结构及荧光起到稳定和保护的作用。KMn O4能够氧化金纳米簇中的Au0及修饰模板BSA,破坏表面结构进而导致金纳米簇荧光发生猝灭。抗坏血酸(AA)则能够还原被KMn O4氧化的Au3+及BSA,使表面结构恢复从而使金纳米簇荧光得到恢复。另外,碱性磷酸酶(ALP)能够催化其底物抗坏血酸磷酸三钠盐(AAP)分解生成AA。基于此我们建立了一种灵敏检测ALP的增强型荧光传感器,检测限可达0.003 U/L。另外,我们还拓展了该方法在小鼠Ig G免疫分析方面的应用,检测限可达1.5 pg/m L。本实验具有便捷、灵敏度高与选择性好等优点,为构建基于贵金属纳米簇的增强型荧光传感器在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57.3;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旺苗,陈旭炜;纳米材料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吴新建,林素英;纳米材料及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我国纳米材料在化工领域的应用[J];湖北化工;2001年02期

4 张海霞,张喜昌;纳米材料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王贵军;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化工方面的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1年01期

6 易楠;台湾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1年02期

7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在杭州召开[J];江苏陶瓷;2001年02期

8 张方;纳米材料发展之我见[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01期

9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6期

10 谷雨;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发展现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延玲;冯萍;匡少平;;ZnO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袭著革;;纳米材料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七届学术会议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3 刘宏;;山东省纳米材料科技发展报告[A];山东省材料发展报告(2007-2008)[C];2008年

4 张秋禹;谢钢;罗正平;;纳米材料在化工方面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周海光;李秀女;田中群;;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冯西桥;王刚锋;余寿文;;纳米材料有效性质中的界面效应[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金晓鸿;;纳米材料在船舶领域中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王建山;冯西桥;秦庆华;;纳米材料手性形貌形成的表面应力机制[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立;黄承志;;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光散射分析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玲;刘晓勤;姚虎卿;;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方;纳米材料走近纺织[N];中国纺织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任丽梅;纳米材料生产有了“标准”可依[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张晓枫;纳米材料测试体系在上海建成[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驻浙江记者 董波;浙江省纳米材料开发应用协会成立[N];中国建材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刘纪生;纳米材料技术与钢铁工业结缘[N];中国冶金报;2004年

6 徐风;我国发布七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明河;从房地产业到纳米材料[N];科技日报;2000年

8 通讯员 蒋宏 记者 何连弟;大面积纳米材料实现可操控排布[N];文汇报;2002年

9 沈学友;纳米材料安全吗[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10 岳阳;建立纳米材料安全评估体系迫在眉睫[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广茹;铬、钼、钨氧化物和含氧酸盐微/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山东大学;2009年

2 穆庆鑫;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迪;低维纳米材料界面性质的理论和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徐树玲;铜基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与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淑芬;几种氧(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许华胜;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郭江江;水相体系中软模板法制备片状聚苯乙烯纳米材料[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8 顾福博;乳液体系中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生成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9 吕春艳;氧化锌微/纳米材料的调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赵艳;铜系金属及其氧化物纳米材料的低温液相合成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秀平;纳米材料及铋膜修饰玻碳电极的研究和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沈冉;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谢立娟;硫化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0年

4 程思;压力作用下几种纳米材料的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任德香;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谭琳;基于离子液体制备纳米材料及其在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燕妮;掺铕氟磷酸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桂义才;锰二元化合物微/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杜伟杰;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和检测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雪原;纳米材料在靶向药物传输及生物分子检测上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6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66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9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