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几类生物纳米界面的粘附接触

发布时间:2018-01-26 19:46

  本文关键词: 几类 生物 纳米 面的 粘附 接触 出处:《浙江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粘附接触力学作为固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在自然界的演化以及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机械结构的接触咬合、轮轨接触、动植物的攀爬、功能涂层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粘附接触问题在介观和微观尺度上尤为重要,特别是微观尺度上,物体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界面的接触粘附往往较体积力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如细胞粘附、纳米颗粒的药物运输等生物纳米系统。本文针对几类典型生物纳米界面的粘附接触问题,以球形颗粒与弹性基底的接触模型以及分子键介导的界面粘附模型两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于经典的刚性小球与柔性基底接触的Johnson-Kendall-Roberts(JKR)模型,当小球尺寸减小到数百纳米甚至几纳米时,纳米颗粒与弹性固体表面的粘附能趋近于环境热涨落的特征能量kBT(kB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受热波动的影响,纳米颗粒与表面粘附将呈现出明显的随机性。我们基于经典的Kramers理论,将纳米颗粒与固体表面的粘附状态演化视为广义扩散过程,并用粘附状态的概率密度分布来表征随机的粘附状态。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双纳米颗粒随机粘附的弹性耦合,并提出了调控纳米颗粒粘附寿命的力学方法。对于分子键介导的生物界面粘附,我们建立了相关的内聚力模型,研究了受体-配体连接的生物界面受到单调加载、循环加载等不同条件下的力学响应。通过预测界面间分子键状态的时空分布演化,我们发现界面分离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率相关性,能量耗散在中间加载速率上取极大值。在加载速率较大的循环加载中,界面表现出明显的迟滞效应,迟滞效应在连续多次的循环加载中累积并逐渐饱和。这一内聚力模型有助于理解外力作用下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粘附和脱粘,以及细胞粘附介导的细胞迁移。我们在分子键介导的内聚力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跨尺度的膜-基底剥离模型,分子键状态在整个界面范围进行时空演化,并形成合力作用于膜上,从而与膜的拉伸以及弯曲变形耦合。由于分子键特征能量与环境中热噪声能量尺度接近,热涨落的作用使得多个分子键发生解离,即使在低于传统理论预测的临界拉力下,界面剥离也将发生。这一理论模型还阐明了外力、膜弯曲刚度和分子键特征能量等因素对于膜剥离速率和剥离作用区尺寸的定量影响。本文还研究了整合素-纤粘蛋白复合介导的界面力学问题。这一问题中,界面的动力学过程除了整合素-纤粘蛋白的解离和重连之外,还包括纤粘蛋白的折叠和解折叠,并且与界面的弹性变形相互耦合。我们运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这一耦合系统的界面分离过程。由于逆锁键解离和纤粘蛋白解折叠的协同与竞争,该复合界面呈现出很强的率敏感性。界面应力的空间不均匀导致尺寸效应、模量效应和形状效应。纤粘蛋白解折叠可以有效降低局部应力的机制可用于调控界面应力分布并控制界面失效模式。我们建立了液体围绕下刚性小球与弹性基底接触的固-液复合粘附接触模型。接触界面周边的液桥内将产生拉普拉斯压差,并改变球与基底接触面的粘附能。液体的存在将导致粘附强度在JKR和DMT两个经典结果之间光滑过渡,强度本身呈现负一次方的尺度律。同时,在球和基底的准静态分离-靠近过程中将发生固-液复合粘附与完全湿接触的相互转化,并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O64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彭龄,许嘉龙,邓永瑞;关于钛合金中界面相[J];上海钢研;1989年05期

2 段慧玲,王建祥,黄筑平,黄红波;具有非均匀界面相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静力学问题的解析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3期

3 陈富利;蒋持平;;含非均匀界面相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热传导性能预测的递推公式[J];复合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4 赵磊;刘协权;倪新华;钟国辉;孙涛;;含界面相复合材料的柔度预报[J];机械工程师;2010年06期

5 ;钛合金的界面相[J];稀有金属;1979年02期

6 林永新;胡跃君;;钛合金界面相的电子显微镜研究[J];金属热处理;1988年11期

7 邓永瑞,邱东耀;Ti-5Al-2Mo-3Zr合金中的界面相[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9年01期

8 周洋;周万城;罗发;朱冬梅;;SiC_f/SiC复合材料BN界面相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9 唐绍锋;梁军;杜善义;;含界面相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维应力场的二重双尺度方法[J];复合材料学报;2010年01期

10 贺鹏飞,王浩伟,,吴人洁;界面相多重开裂对纤维强度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培君;;含黏弹界面相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动态有效性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王成禹;卢子兴;;含界面相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振国;陈永强;黄筑平;;含非均匀界面相球形粒子填充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有效热膨胀系数预测[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彭孟军;廖永贵;解孝林;;相容性高分子体系界面相互扩散行为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刘冲;;界面相性态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应力传递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6 宋丹;孙秀芬;魏海荣;;Ti—4.5Al—5Mo—1.5Cr合金界面相的电镜研究[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7 韩军;袁鸿;;扭转作用下管接头界面力学性能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8 金士九;史卫华;王霞;张春昕;余云照;;芳纶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相[A];北京粘接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胶黏剂论文集[C];1992年

9 张欣欣;冯妍卉;田乃媛;徐安军;;冶金流程工序界面的关键技术[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涛;王建华;傅强;张孝仪;官德斌;;表面处理对PUR-R/GF界面相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骥;几类生物纳米界面的粘附接触[D];浙江大学;2017年

2 杨仲;考虑界面相的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晓宏;碳纤维/树脂单丝复合体系界面力学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龙莹;陶瓷涂层及含纤维陶瓷界面相C/C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D];中南大学;2012年

5 夏克林;匹配分界面与边界面法(MIB)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年

6 杨慧;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王晓强;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细观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唐绍锋;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双尺度渐近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旭恒;多孔膜支撑的两互不相溶电解质溶液界面上离子转移反应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毕家海;柱[5]芳烃的设计合成、界面组装及外场响应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霄;橡胶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空间量化分析及界面相影响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伟伟;既有建筑改造类艺术街区街道的复合界面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吕玲;品牌文化视角下校园APP界面设计探索[D];东南大学;2015年

6 王静静;C_F表面涂层及PIP法3D-C_F/SiC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7 张温馨;激光成形Ti_3Al/TC11连接界面的强韧化工艺及其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薛红;大环芳烃功能化界面的构建及其手性响应性能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马增晖;基于用户潜意识行为的移动终端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6年

10 孙逊;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SiBCN界面相的工艺与结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66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66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