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蛋白质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发布时间:2018-02-09 09:08

  本文关键词: 复合纳米粒子 荧光蛋白纳米方块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生物影像 药物控释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复合纳米粒子是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分子或纳米尺度的材料组成的纳米粒子,其往往有着组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且可以很好的取长补短,利用组成材料的优点,形成新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纳米材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所使用物品的组成材料也越来越关心,按照人们所需要的,新材料应该是是绿色的、环境友好的且对人体没有伤害的。但是如今很多纳米材料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很难完全达到理想的标准,复合纳米粒子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本文中选用了蛋白质作为主体,提高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还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究,并且成功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主要合成了两种复合纳米粒子,BSA-BPB复合纳米粒子和CTRA-MSNs复合纳米粒子。BSA-BPB复合纳米粒子是我们设计并合成的一种新型水溶性荧光蛋白纳米方块。加热BSA会形成一个类似于立方体的蛋白质框架,在加热过程中,利用BSA与BPB的结合能力,将BPB掺杂于蛋白质框架中,由于BPB本身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的特性,所以就形成了一种BSA-BPB纳米立方体(BBNCs)AIE-dots。此AIE-dots合成方法简单快速,合成原料低廉,并且蛋白质框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结构。在生物影像的实验中,它可以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酵母和动物细胞,其荧光信号也可以穿透小鼠组织,非常适用于生物成像的领域。CRTA-MSNs复合纳米粒子,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新型的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与α-糜蛋白酶A蛋白(CTRA)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复合形成的纳米粒子,由于CTRA与其抑制剂苯基甲磺酰氟(PMSF)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引起CTRA发生蛋白构象的变化,CTRA-MSNs复合纳米粒子从而解组装。所以CTRA-MSNs复合纳米粒子可以装载药物,适用于药物控释系统。这种主客体控释系统可以在体外和细胞内平稳工作,并且这种类型的生物开关可以通过使用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不同蛋白质-抑制剂,从而扩展到其它药物载体系统。
[Abstract]:Composite nanoparticles are nanoparticles made up of two or more molecules or nanoscale materials. They often hav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nstituent materials, and they can make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nstituent 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terials used, according to what people need, the new materials should be green. But many nanomaterials today have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fully meet the ideal standard. The appearance of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just solves this problem. For example, in this paper, protein is chosen as the main body to improve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mechanism of its formation is also explored. In this paper, two kinds of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BSA-BPB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and CTRA-MSNs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BSA-BPB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are a new kind of water-soluble fluorescent egg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hite nanometers. Heating BSA creates a protein frame that looks like a cube. In the heating process, using the binding ability of BSA and BPB, the BPB is doped into the protein frame. Because BPB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ggregation induced luminescence (AIEs), a kind of BSA-BPB nano-cube BBNCsO AIE-dots.This AIE-dots synthesis method is simple and rapid. The synthetic material is cheap, and the protein framework provides a very good biocompatibility structure. In bioimaging experiments, it can enter yeast and animal cells through the cellular endocytosis. Its fluorescence signals can also penetrate mouse tissues, and are well suited to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imaging. CRTA-MSNs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It is a new type of nanocrystalline particles based on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 and 伪 -chymotrypsin A protein (CTRAA) supermolecular interaction.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TRA and its inhibitor 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 (PMSF), The protein conformation of CTRA is changed and CTRA-MSNs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are unassembled. So the CTRA-MSNs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can be loaded with drugs and can be used in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 This kind of host and guest 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 can work smoothly in vitro and in cells. And this type of biological switch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drug carrier systems by using different protein-inhibitors that exist in nature.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R3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宝;王海涛;杨平;;负载型钌/氧化物复合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和变换催化反应性能[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杨建辉;逯乐慧;张洪杰;;贵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08期

3 韦伟;张权;郑行望;;Chitosan/Fe_3O_4/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催化特性研究[J];化学学报;2013年03期

4 王艳芹,程虎民,马季铭;半导体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性质及在光电转换方面的应用[J];化学通报;1999年08期

5 王迁;;PVA-Chitosan-SiO_2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4期

6 汪绒;韩海洲;郑行望;李玉虎;;磁性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与青铜器的相互作用研究[J];化学学报;2010年17期

7 孙莉;刘福田;姜庆辉;孙雪娇;陈秀秀;;单分散性Fe_3O_4/CoO/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陶瓷工业;2010年06期

8 余松林;俞昊;朱美芳;陈彦模;;电喷湿法制备二醋酸纤维素/硫化锌复合纳米粒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曾宪明;新型银-二氧化硅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陈进;张海燕;李丽萍;陈天立;;核壳型碳-铝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丹丹;张文珠;叶志强;王桂兰;袁景利;;荧光素-铕复合纳米粒子比率型荧光探针的制备与应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登科;黄昊;俞快;李璞;张雪峰;董星龙;;氧化物包覆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研究[A];2007年全国粉体工业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罗培辉;石高全;;碳点/金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对芳香化合物的拉曼检测[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崔彦娜;王德平;李永勇;董海青;叶松;;聚乙二醇/介孔硅球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体外细胞毒性[A];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进展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严华;齐磊;刘善堂;;金银复合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的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寒;薛亚楠;黄娟;温凯凯;罗晓刚;蔡宁;喻发全;;酸敏感葡聚糖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7 涂虎;陆源;蒋林斌;邓红兵;;壳聚糖季铵盐/牛血清蛋白/累托石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载药缓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8 郭成花;李怀祥;王瑞华;张华;;多孔硅复合纳米粒子的光致荧光特性[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卉;崔占臣;林权;;具有荧光和磁性功能含稀土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质[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孙海龙;郭清华;徐敏敏;沈理明;袁亚仙;姚建林;顾仁敖;;铁氧化物@AuAg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磁富集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吕波;金属(铁、镍)复合纳米粒子“核/壳”结构及其电磁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冠男;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生物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姜立忠;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4 杨伯涵;两亲型“蜈蚣”状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多功能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4年

5 常钰磊;多功能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6 密丛丛;稀土掺杂发光纳米颗粒的微波辅助合成、磁功能化及生物分析应用[D];东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娇;利用厌氧菌制备Ag/AgCl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冉志鹏;二氧化硅基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3 王玉磊;几种镍基复合纳米粒子薄膜阻变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谢国亮;基于纳米粒子标记催化氧化还原循环信号放大技术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5 孙一强;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生长机理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6 刘金浩;利用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制备氧化铈及其复合纳米粒子[D];济南大学;2015年

7 盛丽华;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8 宋琳琳;Janus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9 张风收;铂基催化剂控制合成及其快速宏量制备工艺开发[D];济南大学;2016年

10 黄文秀;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及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活性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97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97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c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