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Ag缓冲层对ZnO:Al薄膜结构与光电性能的改善

发布时间:2018-02-20 23:43

  本文关键词: 射频磁控溅射 AZO/Ag/AZO 光电性能 出处:《物理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AZO薄膜和不同Ag缓冲层厚度的AZO/Ag/AZO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薄膜的物相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霍尔效应测试仪和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实验技术对薄膜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Ag缓冲层厚度对AZO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能影响较大.当Ag层厚度为10 nm时,AZO(30nm)/Ag(10 nm)/AZO(30 nm)薄膜拥有最优品质因子,为1.59×10~(-1)Ω~(-1),方块电阻为0.75Ω/□,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为84.2%.另外,薄膜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呈现金属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特性,光电热稳定性较好.
[Abstract]:At room temperature, A series of high quality AZO thin films and AZO/Ag/AZO composite films with different Ag buffer thickness were prepared on glass substrates by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phase and surface of th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y was characterized. Th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AZO thin films were studied by using Hall effect tester and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Ag buffer lay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AZO thin films. When the thickness of Ag layer is 10 nm, the AZO thin film has the best quality factor. The film resistance is 1.59 脳 10 ~ (-1) 惟 ~ (-1) 惟 ~ (-1), the square resistance is 0.75 惟 / -and the average transmittance in the visible region is 84.2%. In addition, the variation trend of film resistance with temperature shows the variation of metal resistance with temperature, and the photoelectric thermal stability is better.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140064,11304081,51301062)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远川,王立铎,董桂芳,张德强,邱勇;铜酞菁缓冲层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机理研究[J];功能材料;2002年03期

2 雷鸣;李果;孙瑞萍;蒲明华;王文涛;武伟;张欣;张红;张勇;程翠华;赵勇;;一种新型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涂层导体用RE_2O_3(RE=Y,Sm,Eu,Dy,Yb)缓冲层[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8期

3 蔡增辉;刘志勇;鲁玉明;蔡传兵;;低成本电化学法制备RE_2Zr_2O_7缓冲层[J];无机材料学报;2012年11期

4 冼爱平;斯重遥;;Sialon陶瓷与40Cr钢连接中缓冲层的作用[J];金属学报;1991年06期

5 马高峰;雷宁;张国防;郭金亮;白宏斌;冯宝奇;卢亚峰;李成山;闫果;;金属有机沉积法制备La_2CuMnO_6缓冲层薄膜及其结构表征[J];材料导报;2012年16期

6 陈庆永;邵明辉;姜宏伟;郑鹉;王艾玲;;不同缓冲层和保护层对NiFe/PtMn双层膜磁性的影响[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年04期

7 李果;蒲明华;孙瑞萍;王文涛;张欣;武伟;雷鸣;张红;杨烨;程翠华;赵勇;;高分子辅助化学溶液沉积制备涂层导体CeO_2缓冲层[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1期

8 贾迎飞;马书懿;陈海霞;陶亚明;侯丽莉;孟军霞;尚小荣;;Zn缓冲层对氧化锌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0年09期

9 金沈贤;钟智勇;唐晓莉;荆玉兰;张怀武;;TbFeCo缓冲层对钴铁氧体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能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8年11期

10 彭柳军;杨培志;自兴发;宋肇宁;;铜基薄膜太阳电池无镉缓冲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武;殷学松;邓龙江;;缓冲层对Au膜电阻率的影响[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阎有花;卢志超;周少雄;李正邦;;宽带隙缓冲层CuI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潘红星;王茺;熊飞;张学贵;杨杰;李天信;杨宇;;缓冲层生长温度对量子点生长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4 武娜;骆群;马昌期;;有机-无机复合薄膜作为电子缓冲层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5分会:有机光伏[C];2014年

5 王国松;张珊珊;甄营;董巧燕;姜宏伟;;Ta缓冲层对超薄NiCo薄膜微结构和磁电特性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6 金沈贤;钟智勇;任学恒;张怀武;;Fe_3O_4缓冲层对CoFe_2O_4薄膜磁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7年

7 刘亚光;孔令寅;李绍辉;刘海鸥;张雄福;邱介山;;ZnO层作为过渡缓冲层而诱导合成的稳定ZIF-8膜的高温气体渗透[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李占国;刘国军;尤明慧;熊敏;李梅;李林;;MBE生长中缓冲层对InSb/GaAs质量影响的研究[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蔡志海;张平;谭俊;;硅基体BN_x注入缓冲层对c-BN薄膜生长和结合强度的影响[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10 周丽萍;季勇;季红;王艾玲;郑鹉;姜宏伟;;(Ni_(0.81)Fe_(0.19))_(66)Cr_(34)缓冲层对Ni_(74)Co_(26)薄膜各向异性磁电阻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包装箱用带缓冲层的复合纸垫板[N];中国包装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婧;溶液法对阳极界面修饰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辉;缓冲层外延生长及其与超导层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3 高芳亮;大失配缓冲层技术外延生长In_(0.3)Ga_(0.7)As薄膜及其电池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雷鸣;高分子辅助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涂层导体缓冲层长带[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张欣;高分子辅助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涂层导体缓冲层和超导层[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徐林华;缓冲层、包覆层对提高ZnO纳米薄膜紫外发射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燕怡;高温超导涂层导体氧化物缓冲层的PVD法制备[D];清华大学;2013年

8 尹伊;铁电薄膜生长及器件制备工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程飞;MoO_3作为阳极缓冲层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李彬;铁酸铋/钛酸锶钡双层膜多铁耦合效应与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涛;基于乳酸体系CSD快速制备GdBiO_3缓冲层的工艺及其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何志娟;功能化的纳米ZnO作为阴极缓冲层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5年

3 刘颖;化学水浴法制备铜锌锡硫太阳电池缓冲层及其性能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许文鹏;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阴极缓冲层的退火工艺优化和光学模拟[D];吉林大学;2016年

5 刘华艳;以SrTiO_3为缓冲层的超晶格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6 杨洁;LiF缓冲层对基于酞菁铜二极管电存储器的性能调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陈艳丽;酞菁氯铝缓冲层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赵强;退火条件及同质缓冲层对生长ZnO薄膜特性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侯捷;基于BST的多层薄膜及其可调器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香亚;芳纶纤维增强防刺电动车轮胎缓冲层材料制备与表征[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0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520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0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