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水热生长时间对钼掺杂三氧化钨纳米棒阵列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28 01:17

  本文关键词: 水热合成 钼掺杂 三氧化钨纳米棒阵列 电致变色 出处:《人工晶体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水热生长时间条件下成功制备了钼掺杂三氧化钨纳米棒阵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XRD)系统研究了生长时间对于制备得到的纳米棒阵列的微观形貌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钼掺杂三氧化钨纳米棒阵列的平均尺寸、生长密度和取向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探讨了不同时间对其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规律。当生长时间为6 h时,所得钼掺杂的三氧化钨纳米棒阵列具有较大的光学调制(65.3%)以及较高的着色效率(87.3 cm2/C)。
[Abstract]:By hydrothermal method, Molybdenum doped tungsten trioxide nanorods array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at different hydrothermal growth times. The preparation of molybdenum doped tungsten trioxide nanorod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system. The effects of the prepared nanorod arrays on th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nanorod array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The average size, growth density and orientation of molybdenum doped tungsten trioxide nanorod arrays were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ime on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was discussed. The molybdenum doped tungsten trioxide nanorods array has a larger optical modulation (65.3) and a higher coloring efficiency of 87.3 cm ~ 2 / C ~ (2 +).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2025,51572020)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蔚;傅相锴;马丽华;;聚苯胺/聚苯乙烯磺酸-聚乙烯醇电致变色膜的制备和表征[J];功能材料;2008年01期

2 张金伟;刁训刚;马荣;张鲁玉;王怀义;武哲;舒远杰;;ZAO/WO_3/PAMPS/ZAO全固态电致变色薄膜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05期

3 楼贤春;周学东;曾涛;;Al_2O_3/B-Al-NiO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J];陶瓷学报;2009年03期

4 刘平;王娟;关丽;腊明;蒋传煜;童真;邓文基;;电致变色聚噻吩及其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5 涂亮亮;贾春阳;翁小龙;邓龙江;;聚苯胺衍生物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与物性研究[J];化学学报;2010年24期

6 张旭苹,陈国平;电致变色智能玻璃研究的现状[J];新型建筑材料;1995年09期

7 王晓光,江月山,杨乃恒,袁磊,王毓民;氧化镍及氧化钨薄膜电致变色机制的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7年04期

8 孙宁,赵灵芝,张玉杰;电致变色薄膜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1998年05期

9 张静蓉,陈铮,杨长生,戴基智;溶胶-凝胶法制备钨电致变色膜[J];功能材料;2000年04期

10 辛玛丽;黄梅;;电化学法制备可溶性聚3-甲氧基噻吩电致变色膜的研究[J];四川化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树威;李梅;郑建明;徐春叶;;自供能智能变色窗的开发[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胡行方;;电致变色薄膜及器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温海林;马晓川;牛海军;;含三苯胺基噻吩芳香酰胺的制备及电致变色变色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4 陈明洁;沈辉;;光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器件的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5 何延春;;电致变色薄膜在航天器热控方面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何延春;;电致变色薄膜在航天器热控方面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刘化然;阎刚印;刘芳;盛英卓;冯博学;;射频溅射制备氧化镍电致变色薄膜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8 马晓川;温海林;牛海军;;含咔唑和三芳胺的聚甲亚胺的制备及电致变色、酸致变色和光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9 马利;胡睿;;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变色膜[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马利;胡睿;;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变色膜[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NIMS开发出多色电致变色电子纸显示元件[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2 卢新才 谢胜武 吕绪良;高技术伪装欺骗术悄然登场[N];解放军报;2005年

3 记者 姜澎;纳米“变色龙”变色只需2秒[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董云;智能窗用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的结构与性能调控及器件设计[D];东华大学;2013年

2 金会义;新型光致变色电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尚福亮;电致变色氧化钨薄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俊;三氧化钨基电致变色薄膜与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蔡国发;金属氧化物基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及性能改善[D];浙江大学;2014年

6 薛博;钨青铜纳米材料薄膜的制备和电致变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庞月红;离子液体中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质和器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再轲;柔性衬底WO_3-MoO_3电致变色薄膜溶胶—凝胶制备及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王诗铭;多金属氧酸盐-TiO_2复合膜在光伏器件和电致变色器件上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丽阁;磁控溅射WO_3和NiO_x互补型电致变色薄膜[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5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545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4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