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磷酸钠改性聚氨酯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
本文关键词: 聚氨酯纳米粒子 三聚磷酸钠 细胞毒性实验 出处:《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为主要原料,二羟基甲基丙酸(DMPA)作为功能单体,异丙醇作为封端剂,并以三乙胺中和,制得聚氨酯离聚物(PUI)。再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以及三聚磷酸钠(STP)溶液处理,制得表面修饰的聚氨酯粒子(PUI-STP)。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马尔文粒度分布仪、核磁共振仪(NMR)及X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粒子为圆球形,大小较为均一,平均粒径为179.2 nm,达到了纳米尺度,且PUI-STP中增加了大量P元素,说明三聚磷酸根已经被成功引入到聚氨酯纳米粒子表面。红细胞体外试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diphenyl methane-4- (4-diisocyanate) -diisocyanate (MDI), polytetrahydrofuranediol (PTMG), dihydroxymethyl propionate (DMPA) as functional monomer, isopropanol as capping agent, and triethylamine were used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and then neutralized with triethylamine. Polyurethane ionomer was prepared, then treated with sodium 12 alkyl sulfate solution and sodium tripolyphosphate solution, the surface modified polyurethane particle PUI-STP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Ma Erwe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strument.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M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s were spherical, uniform in size, an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179.2 nm, which reached the nanoscale size, and a large number of P elements were added to the PUI-ST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ipolyphosphate has been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to the surface of polyurethane nanoparticles. The results of erythrocyte test in vitro show that the nanoparticles have good blood compatibility. The results of cytotoxic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nanoparticles had good cytocompatibility.
【作者单位】: 扬州市职业大学生物与化工工程学院;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计划(FX013)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求购质量稳定的三聚磷酸钠[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3年03期
2 陈善继;中国三聚磷酸钠的发展前景[J];无机盐工业;2003年03期
3 刘康莲;况紫燕;雷莉莉;;三聚磷酸钠螯合钙能力的测试[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周骏宏;况紫燕;雷莉莉;;三聚磷酸钠的钙螯合力影响因素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9年04期
5 杨春荣;肖鹤声;;三聚磷酸钠的制备、性质和用途[J];化学通报;1965年05期
6 ;全国第二次三聚磷酸钠协作会在武汉召开[J];日化情报;1974年01期
7 张挧;离子交换色层法分离测定工业三聚磷酸钠[J];日用化学工业;1981年01期
8 王淑英;三氯三(乙二胺)络钻(Ⅲ)重量法测定三聚磷酸钠的含量[J];日用化学工业;1981年04期
9 李■明,王明月,周木生;在三聚磷酸钠生产中回收二氧化碳[J];日用化学工业;1982年01期
10 乐志强;;日本三聚磷酸钠出口增加[J];无机盐工业;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奇;王丹丹;魏太保;张有明;;5-氯-2-羟基-1,,3-二苯甲醛对三聚磷酸钠的荧光识别[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周立群;杨念华;方光荣;王驰伟;袁良杰;梁永光;程锦国;孙聚堂;;纳米CaCO_3的室温固相合成及三聚磷酸钠的控制机理[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婷;付静;冯章启;王宏银;何农跃;;能有效改善紫杉醇包埋和缓释效率的纳米药物载体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记;宜昌市三聚磷酸钠缘何大涨[N];中国信息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刘方斌;三聚磷酸钠大量出口的日子不长了[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姚文;菲终止对我三聚磷酸钠反倾销[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国化;国内三聚磷酸钠需求不会大增[N];中国商报;2001年
5 崔小明;三聚磷酸钠仍有发展前途[N];中国化工报;2001年
6 刘方斌;明年 硼砂需求将稳步增长 三聚磷酸钠形势严峻[N];中国化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高一;马龙产业循环经济创造效益[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云立;四川磷酸盐企业“变法”谋振兴[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王云立;高磷价挑战磷酸盐行业生存底线[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云立;磷酸陷入上下两难境地[N];中国化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边佳;ABS工程塑料表面微蚀体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47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54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