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修理拉伸性能
本文关键词: 层合板 机械连接修理 有限元分析(FEA) 破坏模式 强度恢复率 渐进损伤 钉载分配 出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带损伤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强度会降低约55%,需要对其进行修理以恢复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针对带圆形损伤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了机械连接修理方案,通过轴向拉伸试验评估其修理效果。根据试验条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的修理方案对破坏模式、破坏载荷、应力分布、钉载分配等产生的影响。试验及有限元分析(FEA)均表明,修理后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其强度恢复率达到55%~60%左右,应力集中部位主要在修理区域最外侧的钉孔旁,最终破坏模式为母板沿修理区域最外侧一排钉孔断裂。使用双面修理、增加螺栓排数、采用金属补片、适当增加补片厚度,可减缓应力集中,改善钉载分配,提高结构强度恢复率。
[Abstract]: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mposite laminates with damaged holes will be reduced by about 55%. It is necessary to repair the composite laminates with damaged holes to restore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pplication. A mechanical connection repair scheme is designed for composite laminates with circular damaged hol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failure mode, failure load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repair schemes. Experiment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recovery rate of the composite laminates after repair is about 55%, and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is mainly near the nailhole on the outermost side of the repair area. The ultimate failure mode is the breakage of a row of nail holes along the outermost side of the repair area. Using double-sided repair,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bolts, using metal patches, appropriately 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patch, can slow down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of nail load. Increase the recovery rate of structural strength.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培峰,赵承杰,李海涛;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疲劳性能测试控制程序的编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年03期
2 孙先念,陈浩然,陈绍杰;含椭圆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前缘接触效应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04期
3 郭兆璞,陈浩然;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压缩强度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0年02期
4 佟景伟,谢马岳,王世斌,沈珉,P.Priolo,F.Aymerich;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数值分析与实验[J];实验力学;2000年02期
5 孙先念,陈浩然,苏长健,刘相斌;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剩余压缩强度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0年04期
6 洪明,陈浩然;含层间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动力响应研究(英文)[J];船舶力学;2000年06期
7 何录武,李乐;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高阶理论[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黎胜,赵德有;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铺层几何对结构声传输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01年02期
9 韩省亮,李旭之,于良,韩小平;复合材料层合板动态断裂韧性与损伤扩展的实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杜忠华,赵国志,王晓鸣,欧阳春;复合材料层合板抗弹性的工程分析模型[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吉桂秀;陈浩然;洪明;;含多个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自振特性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2 卢智先;矫桂琼;王平安;朱胜利;;含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压缩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3 郭翔鹰;张伟;陈丽华;;二自由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郭翔鹰;张伟;姚明辉;陈丽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混沌运动分析[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郭翔鹰;张伟;陈丽华;;复合材料层合板动力学方程的混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郭翔鹰;张伟;;角铺设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动力学分析[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郭翔鹰;张伟;;角铺设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混沌运动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郭翔鹰;张伟;;角铺设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混沌运动[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刘远东;;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动力破坏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10 吕霞;周储伟;;复合材料层合板螺栓连接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洪明;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与声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刘伟先;复合材料层合板真空辅助湿铺贴挖补修理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刘志强;雷电环境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电—磁—热—结构耦合效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曹俊;遗传算法及其在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5 任晓辉;复合材料层合板C~0型高阶锯齿理论[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璐;含分层缺陷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扩展行为与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侯玉品;复合材料层合板铺层设计与离散结构选型优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50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55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