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环境稳定性研究
本文选题:地质聚合物 切入点:秸秆 出处:《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地质聚合物合成过程中掺入秸秆,合成一种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秸秆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环境稳定性是材料的重要指标,考察了该复合材料耐酸雨淋溶和抗氧化硫硫杆菌侵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秸秆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在pH值为3以上的酸雨淋溶下,抗压强度维持在36MPa左右,扫描电镜显示其内部层状结构完好,耐酸雨淋溶性能良好.将复合材料浸泡在氧化硫硫杆菌的菌液中,21d抗压强度为26.30 MPa,28d抗压强度仍有18.40 MPa,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氧化硫硫杆菌虽然会对秸秆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产生一定影响,但其无定型三维网状硅铝酸盐结构依然存在.
[Abstract]:The incorporation of straw in the geological polymer synthesis process, the synthesis of a material with good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straw - polymer composite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material, the composite acid rain leaching and anti erosion performance of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w geological polymer composites in the pH value acid rain leaching of more than 3,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remained at about 36MP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layered structure of its internal condition, acid rain leaching performance.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were soaked in liquid sulfur oxidizing bacteria, 21d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26.30 MPa, 28d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18.40 MP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although the display thiooxidans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geopolymer but no straw,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aluminosilicate stereotypes still exist.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分类号】:TQ177;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型聚合物复合材料托盘[J];硅酸盐通报;2007年04期
2 李福强;陈福林;岑兰;陈慧雪;;天然短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09年09期
3 史博;梁亮;;聚合物复合材料教学浅析[J];广东化工;2010年07期
4 武秀阁;芳香族聚合物复合材料[J];纺织特品技术;1984年Z1期
5 信华;;西方诸国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产销现状及前景[J];国外塑料;1990年04期
6 信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聚合物复合材料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及前景[J];材料导报;1991年02期
7 薛群基,阎逢元;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填料的摩擦学作用[J];中国科学基金;2000年04期
8 王克俭,周持兴;大振幅剪切振动下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动力学[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6期
9 李侃社,王琪;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10 何春霞;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崇林;袁才登;王勇强;李莹;董霞;;辐射改性三维编织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A];天津市核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白松浩;;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何春霞;;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4 白松浩;;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英哲;杜金红;赫秀娟;童昕;成会明;;纳米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郑伟;胡信国;张翠芬;;高能量密度硫/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7 魏征;董爱梅;姚建;;聚苯乙烯-层状有机/无机复合氧化硅聚合物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李海红;高原;;二硫化钼填充高岭土基矿物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冯炎聪;宁南英;邹华;密建国;田明;张立群;;分子动力学模拟纳米颗粒的分散对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10 邓建国;;耐高温高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秀兰;瓦克皮革聚合物复合材料获奖[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王建;轻质、易回收的复合材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毛倩超;注塑制备聚丙烯和聚乙烯单聚合物复合材料[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郑春明;多孔无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在制糖工业的中试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3 文风;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腐蚀行为和金属离子扩散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云飞;聚合物/粉煤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周婷;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吴宗超;β-环糊精模板法制备二硫化钼/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叶舣;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表面润湿行为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谢凝钰;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电特性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6 王龙飞;成型参数对模内自增强共注成型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杨磊;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模内自增强成型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永莉;沸石/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李晴媛;无卤阻燃苯乙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阻燃性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遂;聚乙烯单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型工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63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56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