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贵金属纳米颗粒可控合成及其性质测试

发布时间:2018-03-15 22:21

  本文选题:醇热法 切入点:晶种生长法 出处:《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醇热法、晶种生长法等实验方法,在制备样品时对反应物用量,反应条件进行灵活操控,成功制备了球状银纳米粒子,棒状金纳米粒子。并对金、银纳米粒子的相关性质进行表征,研究讨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醇热法,使用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合成球状的银纳米粒子,平均粒径48.6nm。2.采用晶种生长法,制得分散性良好,无团聚,平均粒径长度为50nm,平均直径为20nm的金纳米棒,并对样品的进行TEM、SERS表征。3.采用晶种生长法,制得分散性良好,无团聚的球状金纳米粒子,其粒径尺寸为17nm。4.使用银溶胶作为SERS的基底,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检测罗丹明B样品,检出限为1×10-4mg/mL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Abstract]:In this paper, spherical silver nanoparticles, rod-like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alcohol thermal method, seed growth method, and flexible manip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reactants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in the preparation of samples. The related propertie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discussed as follows: 1. The spherical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alcohol thermal method and PVP as surfactan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48.6 nm.2.The dispersit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as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seed growth. Gold nanorods without agglomeration,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50 nm and an average diameter of 20 nm,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 SERS. The spherical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good dispersion and no agglomeration were prepared by the method of seed growth. The particle size was 17nm.4.The silver sol was used as the substrate of SERS,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Rhodamine B was 1 脳 10 ~ (-4) mg / mL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and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57.37;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华;黄胜堂;;银纳米粒子比色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0年12期

2 张瑛洧;李海龙;孙旭平;;基于银纳米粒子构建荧光传感平台用于核酸检测[J];分析化学;2011年07期

3 张志良;张兴业;辛智青;邓萌萌;宋延林;;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喷墨打印电路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11年10期

4 郑志刚;姚元元;张延彪;姚辉;徐超;尹洪宗;;银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杀灭机理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5 王睿;潘凌云;夏晓东;韩丹翱;齐霁;杨罕;;不同形态银纳米粒子的非线性光学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1期

6 陈延明;韩娇;;水相中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动力学行为研究[J];材料导报;2012年S2期

7 何声太,姚建年,解思深,汪裕萍,江鹏,时东霞,张昊旭,庞世瑾,高鸿钧;表面包敷1-壬基硫醇的银纳米粒子形成过程及其自组织有序阵列[J];中国科学(A辑);2001年06期

8 汤皎平;水合肼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16期

9 王刚,端木云,崔一平,张宇,刘宓;聚集效应对银纳米粒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秋玉;张澜萃;于敏;;淀粉保护的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郑先亮;崔小强;郑伟涛;;温度和波长对光诱导制备银纳米粒子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2 宫永纯;陈国杰;陈延明;沈国良;;丁二胺为还原剂合成银纳米粒子及表征[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吴焘;刘世勇;;温敏性聚合物/银纳米粒子复合胶囊的制备[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彭君;凌剑;张玲艳;曹秋娥;丁中涛;;基于光合成纳米簇催化生成银纳米粒子的色度法检测抗坏血酸[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5 冯兴丽;黄绍鑫;马厚义;;聚合物保护的金、银纳米粒子的相转移技术[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6 孙玉静;宋永海;王丽;孙兰兰;郭存兰;杨涛;刘哲林;李壮;;Ⅰ型胶原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组装的多层膜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卢雁;梁慧君;;不同粒径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丁瑞平;王蒙;孙希鹏;王玉芳;;玻璃基质中银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9 周全法;包建春;徐正;;还原-保护法制备形状可控的金银纳米粒子[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10 程敬泉;姚素薇;张卫国;王宏智;;超声诱导银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制备及其表征[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杜华斌;银纳米粒子对某些有益细菌伤害极大[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杜华斌;加开发银纳米粒子水过滤技术[N];科技日报;2011年

3 常丽君;银纳米粒子能自发形成有新证据[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巍巍;新型银纳米粒子墨水问世[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剑;银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散射在生化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蒋小春;基于银纳米粒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姜翔宇;基于浸润性原理的一维纳米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石洋;基于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银纳米粒子与液晶复合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封雷;高性能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低成本制备:调控热点强度与分子可亲性[D];吉林大学;2016年

6 董新义;柠檬酸根修饰银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D];吉林大学;2009年

7 唐彬;各向异性银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表征、分析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刚;聚集对银纳米粒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聂闯;银纳米粒子治疗鼠皮肤及虹膜黑色素瘤有效性及生物毒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10 张丹慧;基于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锋;银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抗菌活性及机理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王茜;基于银纳米粒子的蛋白质与小分子荧光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黄梅颖;光化学法合成银纳米粒子/蛋壳膜复合物及其在抑菌和固定化α-淀粉酶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15年

4 罗秦;手性小分子诱导制备具有光学活性的银纳米粒子[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5 幸红林;电纺纤维负载金属纳米粒子[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姜芳;基于热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陈书希;环缩醛类化合物光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王艳君;硅包银纳米粒子与脱氧核酶探针对血清铁铜离子的检测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徐一充;银/氯化银复合材料纳米等离子体光催化传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石叶萌;银纳米粒子的光诱导法制备及形貌演化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17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617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