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润湿性对纳米多孔陶瓷膜输运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7 02:11

  本文选题:润湿性 切入点:输运通量 出处:《化工学报》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实现复杂环境中高效回收水资源,采用先进的膜技术,基于建立的半连续超临界相反应改性实验装置对纳米多孔陶瓷膜分别进行亲水和疏水表面改性,通过接触角测量、微观结构观测等方法对润湿改性前后的纳米多孔陶瓷膜进行表征。基于单管管外水蒸气冷凝传热实验系统,对润湿改性前后的纳米多孔陶瓷膜进行了冷凝液输运特性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混合气体温度、冷却水流速、跨膜压差和水蒸气体积分数等典型运行参数对纳米多孔陶瓷膜的冷凝液输运通量的影响规律与机理。同时,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水在不同润湿性纳米孔内输运模拟体系,研究水分子在不同润湿性纳米孔内的输运规律。
[Abstract]:In order to recover water resource efficiently in complex environment, the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nano-porous ceramic membrane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semi-continuous supercritical phase reaction experimental device, and the contact angle was measured. The nano-porous ceramic films before and after wetting modific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of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utside a single tu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densate transport of nano-porous ceramic film before and after wetting modification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temperature of mixed gas and the flow rate of cooling water were revealed.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some typical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transmembrane pressure difference and water vapor volume fraction on the condensate transport flux of nano-porous ceramic membrane were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olecular dynamics method was used. A simulation system of water transport in different wettable nano-pores was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transport law of water molecules in different wettable nano-pores.
【作者单位】: 安徽建筑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5JD19,KJ2017A488) 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503062012) 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开放基金~~
【分类号】:TB383.2;TQ1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月琴,吴基球;多孔陶瓷的制备、应用及发展前景[J];陶瓷工程;2000年06期

2 王苏新;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及用途[J];江苏陶瓷;2002年04期

3 马文,沈卫平,董红英,顾淑媛;多孔陶瓷的制造工艺及进展[J];粉末冶金技术;2002年06期

4 刘珩,安黛宗,萧劲东;多孔陶瓷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陶瓷;2003年04期

5 文忠和;多孔陶瓷的结构 性能及应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朱新文,江东亮,谭寿洪;多孔陶瓷的制备、性能及应用:(Ⅰ)多孔陶瓷的制造工艺[J];陶瓷学报;2003年01期

7 陈昌平,李国星,郭兰静,宋红章,杨德林,卢红霞;多孔陶瓷的制备应用及展望[J];河南建材;2003年04期

8 杨坤,齐荣,杨涛;绿色多功能材料——多孔陶瓷[J];广州化工;2004年04期

9 李湘洲,刘昊宇;多孔陶瓷的研究现状与应用[J];陶瓷;2005年05期

10 刘红华;多孔陶瓷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山东陶瓷;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少健;秦旭芝;苏秀娟;莫伟;;矿物多孔陶瓷制备与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秦旭芝;马少健;;矿物多孔陶瓷制备与应用[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3 吴清仁;李清涛;缪松兰;吴彦霖;侯丹雅;朱方;;资源化利用建陶工业污泥烧制多孔陶瓷的实验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循环经济与建材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4 吴清仁;李清涛;缪松兰;吴彦霖;侯丹雅;朱方;;资源化利用建陶工业污泥烧制多孔陶瓷的实验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王伟;韩京增;王文杰;;多孔陶瓷的研究及应用现状[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管理及综合卷)[C];2012年

6 张学斌;刘杏芹;孟广耀;;天然沸石多孔陶瓷的研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曾垂省;陈晓明;闫玉华;李世普;李建华;;一种新型的有序可控生物多孔陶瓷的制备技术[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谷磊;刘有智;申红艳;;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对其表面涂层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9 丁贯保;漆虹;邢卫红;徐南平;;粒径分布对氧化铝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孔结构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10 罗震峰;冯小明;艾桃桃;;以冰为模板制备氧化铝多孔陶瓷及成孔机理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冀渝;超轻质多孔陶瓷研发成功[N];广东建设报;2005年

2 古月;多孔陶瓷发展前景广阔[N];广东建设报;2006年

3 古月;多孔陶瓷发展前景广阔[N];广东建设报;2006年

4 周忠华;陶瓷废料生产中的再利用[N];广东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岭领;低成本中空纤维陶瓷膜的制备耦合有害金属的固定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吴贞;轻质高强钇硅氧多孔陶瓷的可控制备、微观结构和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胡路阳;氧化铝和氧化硅多孔陶瓷冷凝成型与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孙阳;轻质高强氧化铝微米级多孔陶瓷的制备与性能[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5 潘建梅;先驱体转化多孔硅氧碳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多孔陶瓷过滤器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2 宋超;多孔陶瓷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3 杨晨;干压成型制备高吸音多孔陶瓷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宏耀;羟基磷灰石粉体及其多孔陶瓷的制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吴国天;煤矸石制备堇青石多孔陶瓷的烧结与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6 刘丽;煤矸石多孔陶瓷的制备工艺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7 郑淑芝;孔隙率对多孔陶瓷压制变形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张晗;垃圾焚烧飞灰低温烧结制备多孔陶瓷体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9 舒欣;TiO_2多孔陶瓷制备工艺及其水处理装置研发[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10 李誉;过滤用莫来石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22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622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