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液体及其二氧化碳气体分离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多孔液体 切入点:微孔 出处:《化工进展》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多孔液体是一类存在永久性孔洞且具有流动性的新型多孔材料,兼具微孔材料和液体的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多孔液体的概念,总结了三类多孔液体制备方法,分析了其特点和形成条件。第一类多孔液体是由具有空腔的刚性主体单元形成的纯液体,主要制备方法为将具有孔洞的有机大分子或纳米颗粒进行适当修饰,使其能在常温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第二类多孔液体是将具有空腔的刚性主体分子溶解在合适的位阻溶剂中形成永久且空置孔洞,最新合成方法为缩合反应一步法得到主体分子,与较好相溶性溶剂分子互配;第三类多孔液体也是由具有空腔的刚性主体和位阻溶剂组成,配制过程中寻找相匹配的微孔框架、位阻溶剂和分散剂,得到稳定流体相是关键步骤。综述了多孔液体用于二氧化碳气体分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种类多孔液体捕集二氧化碳的优缺点和捕集机制。最后对多孔液体合成方法及其在气体分离过程应用进行了展望。
[Abstract]:Porous liquid is a new kind of porous material with permanent pores and fluidity.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microporous material and liquid, a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porous liquid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ree kinds of porous liquids are summarized,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The main preparation method is that organic macromolecules or nanoparticles with pores are modified properly so that they can exist in liqu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econd kind of porous liquid is that the rigid main molecule with cavity is dissolved in a suitable steric resistance solvent to form a permanent and empty pore. The latest synthesis method is to obtain the host molecule by one step condensation reaction, which can be matched with the better solubility solvent molecule. The third kind of porous liquid is also composed of rigid body with cavity and steric resistance solvent.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the matching microporous frame, steric resistance solvent and dispersant are found. It is a key step to obtain stable fluid phas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orous liquid used in carbon dioxide gas separation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porous liquids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their mechanism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porous liqui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gas separation process are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6022,5127620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3256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06112015CDJXY145501)项目
【分类号】:TB383.4;TQ0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梅;刘有智;申红艳;;气体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1年04期
2 ;《气体分离与液化设备》出版发行[J];深冷技术;1981年02期
3 ;《气体分离与液化设备》发行征购[J];深冷技术;1982年03期
4 王学松;;膜法气体分离及其发展(二)[J];辽宁化工;1985年03期
5 王爱勤;;《气体分离与净化》杂志创刊[J];膜科学与技术;1987年02期
6 唐文俊;;用于气体分离的综合装置[J];低温与特气;1988年04期
7 王莉君;;气体分离方法的种类与特征[J];科技促进发展;2011年S1期
8 ;适用于氧和氮气体分离的新碳素膜[J];现代化工;2000年02期
9 李健;利用旧φ500合成塔外筒改成气体分离装置[J];小氮肥;2000年02期
10 ;气体分离设备科技信息网第十二次大会在丹阳召开[J];深冷技术;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诚;孔瑛;卢福伟;;氟化物接枝改性乙基纤维素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2 程新华;曾昌凤;张利雄;徐南平;;新型气体分离炭膜[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3 呼立红;王同华;张兵;王震;丁孟贤;;聚醚酰亚胺基低温热解膜的气体分离性能[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4 姚日远;;气体分离装置的技术改造[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佟辉;翟磊;杨士勇;范琳;;含氟苯侧基型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6 庄胜强;;江苏省气体分离与液化的现状及展望[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曹鲁杰;林贻超;闫秋菊;孔春龙;陈亮;;金属有机骨架CAU-1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魏玺群;陈健;;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A];第五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刘庆岭;王同华;王楠;梁长海;刘诗丽;曹义鸣;邱介山;;炭膜的功能化及其在气体分离上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冬兰;王金渠;贺高红;张秀娟;杨宝功;吴玉斌;;膜吸收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谢昭萍;我国气体分离技术有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少娟;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2 逯春晶;金属有机骨架膜的合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宇;聚酰亚胺/碳纳米管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江园;支撑炭膜的制备及用于膜催化强化反应过程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3 肖鹏;介孔炭修饰复合炭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汤培峰;气体分离装置操作优化的智能化方法[D];浙江大学;2003年
5 王楠;沸石/炭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胡施俊;超音速喷嘴涡流管气体分离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森;管式硅基裂解膜孔径大小的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8 闫健娜;新型炭膜研制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9 张春娟;一种新型ZIF-9-67膜的制备及其对CO_2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10 方华东;孔狭缝及孔网络模型在炭膜气体分离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2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63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