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材料传热特性分析与散热结构优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多孔材料传热特性分析与散热结构优化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理工大学》 2008年
多孔材料传热特性分析与散热结构优化设计
张永存
【摘要】: 防热是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电气电子等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空天飞行器热障问题、高温环境下对温度敏感的仪器设备的热保护问题、电子器件散热问题等均需要有效隔热和积极散热措施。多孔材料(包括最新研发的点阵材料)同时具备轻质、多功能和可设计等特点,在满足其他功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防热性能。闭孔多孔材料具有低的传热系数可用于隔热;开孔多孔材料由于具有流动通道,可用于主动散热;可设计特点为轻质防热等多功能设计提供了保证。多孔材料隔热、强化传热等性能分析与研究以及以其为基础的散热结构设计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这一需求的牵动下,本文主要研究了考虑辐射和对流等影响的多孔材料热传输性能的表征方法,建立了考虑辐射影响的闭孔多孔材料热性能分析的多尺度方法、单向开孔金属材料主动散热性能分析的传递矩阵方法和快速数值方法;研究了最优散热结构构型设计理论,建立了基于拓扑优化技术和仿生的最优散热构型设计的数学物理模型和求解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考虑辐射的多孔材料传热性能表征的多尺度方法。以闭孔类多孔材料(又称空心材料)高温隔热应用为背景,建立了考虑辐射的传热性能表征的多尺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具有严格数学理论的均匀化方法计算具有周期性分布的空心材料的传热性能,得到了纯导热时的等效传热系数和空心材料较为精确的温度场。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空心材料等效辐射传热系数。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孔穴形状与尺寸对空心材料换热性能的影响。 (2)金属蜂窝材料主动散热性能表征的新方法:传递矩阵法和快速数值算法。开孔类超轻多孔金属材料除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外,本身还是优良的传热介质。以金属蜂窝材料强迫对流换热应用为背景,提出了两种分析方法:传递矩阵方法和快速数值算法。传递矩阵方法以金属蜂窝夹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避免了现有理论模型中的一些近似,是一个更精确的理论模型。与现有的理论模型相比,所预测的结果处于皱壁模型和等效介质模型预测的结果之间,且更趋近于数值仿真的结果。快速数值算法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会属蜂窝填充的复杂结构的换热性能分析以及多功能优化设计需求的推动下,以及有限元法和传递矩阵方法的双重启发下提出来的。该方法继承了传递矩阵方法的计算精度,同时继承了有限元方法的广泛适用性。与有限体积法相比,计算效率提高3到4个数量级。针对两个具体算例,通过与有限体积方法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3)基于拓扑优化的导热通道的几何构型设计方法。针对电子设备中基本科学问题,体-点导热问题,提出了基于拓扑优化的导热通道的几何构型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设计结果在性能上远大于仿生优化所获得的结果,且能突破现有构造方法的性能设计极限。另外,设计结果与自然界中自然树的结构相似,比利用构造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在结构上更趋近于自然树。 (4)最优传热结构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针对许多实际电子元器件不能超过额定最高温度值这一要求,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实现最高温度最低的优化模型的建立。利用一个平板导热优化问题,首先评估了以热量传势容耗散(又称散热弱度)为优化目标的现有优化模型来实现设计目的的近似程度,提出了一个基于几何平均温度的散热性能描述指标,并以此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个新的散热结构设计优化模型。通过与现有优化模型和理论最优设计的比较,说明几何平均温度是描述散热性能的良好指标,所建立的优化模型能够有效获得散热结构的最优设计。 (5)基于仿生思想的树状多级通道对流散热结构设计。从实际散热结构设计出发,改进了基于仿生思想获得的树枝状分形通道对流冷却散热结构的设计方法。改进后的设计方法能够满足任意长宽比的生热表面的散热要求,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在各种条件下,最优设计的分形层次均为7,生热表面一定的条件下,最优的长宽比为1.87。这些研究结果能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32010,90205029,1072106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2006CB601205)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272)的资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B383.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高辉;杨自春;;管道多层隔热系统的传热分析及优化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王世忠;;低辐射玻璃的概念与应用问题的讨论[J];玻璃;2011年07期
3 伊智;刘筱婷;张卫军;李国军;陈海耿;;考虑段间辐射修正的三元模型[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1年02期
4 李文辉;马委元;白文康;谢樱;;蓄热式燃烧技术在石化管式炉上的应用前景[J];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2011年01期
5 郭水华;饶文涛;;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室式加热炉的设计与应用[J];宝钢技术;2011年03期
6 赵伟;蔡菲;蔡珣;曹伟伟;朱波;;高温石墨炉用碳素材料的热辐射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7期
7 韦刘轲;贾志刚;;乙烯裂解炉非均匀传热对裂解产物收率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年03期
8 铁占续;王惠才;李海霞;孟凡茂;;煤矸砖隧道窑余热利用设备优化配置数值模拟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王旭;刘世水;禹方杰;;邯钢棒二车间双蓄热加热炉的技术改进与节能创新[J];山西冶金;2011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继光;;辐射和新风技术的节能机制研究和应用[A];第十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严继光;;辐射和新风技术(RCF)节能机理的研究和实践[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治岷;;黑体强化辐射传热节能新机理[A];第八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增武;李保卫;刘海洋;武文斐;李义科;苍大强;;一种新的混合模拟方法分析三维封闭空腔内辐射传热[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5 倪长也;金峰;卢天健;;超轻多孔材料三明治板抗侵彻性能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褚治德;汪健生;孟宪玲;杨俊红;;红外辐射的教学要改革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提高[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倪文;王寅生;王国清;;基于辐射传热理论对提高纤维质绝热材料绝热效果几个问题的探讨[A];绝热材料的前景与施工[C];2002年
8 欧阳德刚;周明石;朱小平;王海青;朱善合;张道明;刘占增;;红外辐射材料的研究及其在武钢工业炉上的应用[A];红外辐射与对流传热的节能减排研究——全国第十一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明伟;张立文;张凡云;李辰辉;;真空热处理炉瞬态传热过程有限元模拟[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10 刘海洋;;新热流法计算辐射传热[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杭州蓝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刘起英;[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郭廷杰;[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3 ;[N];经理日报;2003年
4 刘起英 李会;[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周秀芳;[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6 特约记者 李明;[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7 吴伟;[N];广东建设报;2003年
8 高平;[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 胡左;[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蒙华 实习生 陈媛;[N];中国建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存;多孔材料传热特性分析与散热结构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华玉龙;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动、传热和燃烧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阎军;超轻金属结构与材料性能多尺度分析与协同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王刚;太阳能利用中的热物理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莫松平;辐射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程强;求解辐射传递方程的DRESOR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欧阳奇;基于辐射图像的高炉回旋区温度场重构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王明伟;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真空热处理及热胀形过程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乔瑜;基于自适应化学理论的均相反应过程模拟及其在甲烷预混火焰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益群;生物质在流化床中热解过程的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伟;窄谱带模型在气体辐射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曹建;矿热炉无水冷骨架矮烟罩的设计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于鹏峰;基于火焰图像的电站锅炉燃烧检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鹏;超轻多孔材料及电子设备散热性能分析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冬;O_2/CO_2燃烧条件下气体辐射特性参数计算及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兴刚;基于CCD辐射能图像的焚烧系统温度场重建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乔心全;二维变折射率介质辐射传热及表观发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赵震;锅炉炉膛几何形状对炉内传热影响的数值计算研究[D];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2001年
9 任清华;流体载热远红外气相辐射加热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王永娟;U玻芯材PET空气间隙结构的保温性能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多孔材料传热特性分析与散热结构优化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