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巴胺辅助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多巴胺 + 碳酸钙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海洋贻贝类生物通过足丝分泌的黏附蛋白,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防水性以及极强黏附性等特点,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大量研究表明:3’4-二羟基-L-苯基丙氨酸(多巴,DOPA)是海洋贻贝类生物分泌的相关黏附蛋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贻贝黏附蛋白所具有的这种超强黏附能力,主要与多巴中特有的分子结构以及其与基底材料的相互作用方式等相关。多巴胺作为多巴衍生物的重要成员,具有与多巴相似的结构和性质,同样可以实现对基材表面的黏附,因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本论文基于对多巴胺的结构、性质以及聚合机理的了解,对海洋贻贝能黏附在不同材质表面的特性进行模拟仿生,通过多巴胺在碱性、有氧环境下的氧化自聚合,对不同基底材料仿生修饰上黏附性聚多巴胺(PDA)。聚多巴胺通过自身超强的黏附性,可实现对基材表面的功能化修饰。利用聚多巴胺中邻苯二酚等活性基团的作用,在基底材料表面通过不同的功能化途径引入功能性物质,制备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聚多巴胺类复合材料。通过研究聚多巴胺类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为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硅片为基材,通过聚多巴胺仿生修饰,在其表面形成聚多巴胺膜。聚多巴胺膜表面含有丰富的功能性邻苯二酚基团和氨基基团,可以作为调控碳酸钙矿化的有机基质。以CaCl2溶液为钙源,通过(NH4)2CO3的分解来提供CO2气体,在有机基质聚多巴胺和酸性大分子聚丙烯酸(PAA)的协同作用下,调控碳酸钙的矿化,最终构筑聚多巴胺-碳酸钙有机-无机复合涂层。通过SEM、XRD、IR对不同矿化天数下形成的碳酸钙表征分析,提出了碳酸钙薄膜的形成机理。(2)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苯乙烯为单体,通过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单分散PS微球。以PS微球为基材,在其表面实施聚多巴胺仿生修饰,形成PS/PDA模板微球。利用PDA表面的功能基团,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液,通过仿生硅化制备“草莓型”PS/SiO2复合微球。对PS/SiO2复合微球的组成、结构做了表征分析,提出了“草莓型”PS/SiO2复合微球的形成机理。并进一步对由“草莓型”PS/SiO2复合微球构筑的超疏水和超亲油界面进行了研究。(3)同样以PS/PDA为模板微球,[Ag(NH3)2]+作为前驱液,通过表面聚多巴胺层的作用,将Ag[(NH3)2]+结合到PS模板微球表面,并原位还原成Ag纳米粒子,成功地制备负载Ag纳米粒子的PS/Ag复合微球。对PS/Ag复合微球的组成、结构做了表征分析,提出了PS/Ag复合微球的形成机理。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材料进行研究,考察了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以及针对人胚肾细胞(HEK239T)的生物相容性研究。(4)在碱性乙醇-水介质中通过多巴胺的氧化自聚合形成单分散的PDA微球,以PDA微球为模板,模拟人体组织内环境中磷灰石的形成机理,在模拟体液(SBF)中诱导羟基磷灰石(HAP)的矿化反应,利用一种仿生方法制备仿骨组织的聚多巴胺-羟基磷灰石(PDA/HAP)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并利用TEM、SEM、XRD、TGA对复合材料表征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ructure ,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of poly dopamine ( DOPA ) , which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surface of marine mussel .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is modified by oxidation of dopamine in alkaline and aerobic environment .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S / SiO2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as studied by using PS / PDA as template .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S / SiO2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as studied .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峰;谭家政;张会臣;;表面形貌对润湿性及抗附着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4年02期
2 柏芳;王泽华;王国伟;周泽华;江少群;;防海生物污损材料研究现状[J];腐蚀与防护;2014年05期
3 孔墨奇;徐慧;何勇菊;张鹏华;;磁性介孔纳米硅微球的制备及药物释放行为研究[J];材料导报;2014年10期
4 李珍妮;邓字巍;;仿贻贝黏附性多巴胺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年01期
5 连峰;王增勇;张会臣;;疏水/超疏水船用铝合金表面制备及其耐久性[J];材料工程;2015年01期
6 彭琴;牛玉芳;廖明义;金美花;;两亲接枝共聚物PS-g-PEO膜的制备及其表面浸润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7 陈普奇;王芳;逄艳;洪英蕊;余斌;赵雪;罗仲宽;;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超疏水涂层的制备[J];材料导报;2015年S1期
8 LIU JiWei;XU JunJie;LIU ZhengWang;LIU XiaLin;CHE RenChao;;Hierarchical magnetic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for microwave absorption:Synthesis,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 studies[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4年01期
9 毕磊;潘纲;;微生物自模板法制备多孔中空微球及应用[J];科学通报;2014年25期
10 苑成策;张群;董巍;徐云鹤;徐慧芳;;有机硅改性滤纸制备油水分离材料[J];化学与黏合;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志刚;金属氧化物微/纳米结构的合成、表征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朱刚;独特形貌氧化锰纳米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容性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泓筠;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及应用[D];湘潭大学;2013年
4 盖世丽;光磁功能化介孔SiO_2基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张燕;聚多巴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组装膜与组装微胶囊的制备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6 李云峰;喷雾燃烧制备氧化铁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建淦;纳米二氧化锰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8 李成超;基于前驱体法的多孔无机胶体材料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王岩岩;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磁、传感等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10 王庆成;超疏水生物水面超大承载机制及其仿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惠蓉;氧化锌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伟;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及表面浸润性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胡智伟;超疏水氧化铁表面的水热制备及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张洪鑫;纳米磁性Fe_3O_4/TiO_2复合体制备及在磁性纸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蔡锡松;有机—无机杂化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罗永乐;新型油水分离滤网涂层的制备及其表面润湿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杨洋洋;金属铜网为基体超疏水膜的制备及其在油水混合液分离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8 沈晓杰;几种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吕宇君;基于SiO_2/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效凯;铝基层状微纳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抗覆冰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88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88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