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功能化修饰纳米银负载姜黄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
本文选题:姜黄素 + β-环糊精 ; 参考:《食品科学》2017年21期
【摘要】:采用纳米银材料制备负载姜黄素(curcumin,Cur)的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功能化纳米银——Ag@β-CD@Cur,并进一步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粒度仪鉴定Ag@β-CD@Cur的表面形貌、粒径大小和稳定性。运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检测Ag@β-CD@Cur对人肝癌细胞HepG2形态和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β-CD@Cur是纯度很高的单质银,且大小均一、表面光滑,粒径约为2 nm。同时,Ag@β-CD@Cur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在水中稳定存在30 d。经Ag@β-CD@Cur处理HepG2细胞24 h后,HepG2细胞的形态出现明显的变圆、细胞核固缩等细胞凋亡特征,同时,细胞存活率从对照组的100%降低到24%,进一步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比例从对照组的2.5%增加到51.0%。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化后的Cur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效果,这为Cur在纳米制剂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数据参考。
[Abstract]:尾 -cyclodextrin (尾 -CDN) -functionalized nano-silver (Ag@ 尾 -CD-protein CurCurin) loaded curcumin (Curcumin) was prepared and its antitumor activity was further determine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particle size and stability of Ag@ 尾 -CD-Cur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nano-particle size analyzer. The effects of Ag@ 尾 -CDCur on the morphology and activity of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HepG2) were detected by inver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nd 3-chloride-5-dimethylthiazole-2-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method, and the apoptosis ratio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g@ 尾 -CD@ curl is a pure silver with uniform size, smooth surface and a particle size of about 2 nm. At the same time, Ag@ 尾 -CD-Cur has good stability and can exist in water for 30 days. After treated with Ag@ 尾 -CDC-Cur for 24 h, the morphology of HepG2 cells became round obviously, the cell nuclear pyknosis and other apopto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ell survival rate decreased from 1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24%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flow cytometry showed that the cell viability of HepG2 cells decreased from 1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24%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sis increased from 2.5%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51.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sized Cur has a strong anti-tumor effect, which provides a certain technical means and theoretical data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ur in nano-preparations.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60203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2016A30310332)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2015A020209166) 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617)
【分类号】:R283.6;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启明;纳米银糊膏[J];金属功能材料;2004年01期
2 Scott Morfsion;纳米银粉在电子工业中的最新发展[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年12期
3 何鑫;张梅;尹荔松;王忆;范海陆;阳素玉;赵修建;宋明霞;;多形貌纳米银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07期
4 倪靖滨;李红;谢云龙;何春;张巧焕;高德玉;周瑞敏;;纳米银制备与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9年08期
5 汪菲;徐维平;杨金敏;王艳萍;张莉;;纳米银的制备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2期
6 张林林;;纳米银在不同盐溶液中的溶解[J];广东化工;2013年17期
7 张琳琳;;纳米银在海水中的稳定性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3年18期
8 曾琦斐;李绍国;谭荣喜;陈科;李翔;唐琼;;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4年05期
9 徐长山,潘海斌,陆尔东,徐世红,余小江,徐彭寿,张新夷,秦晓英,张立德;纳米银固体中的微孔道[J];核技术;2001年07期
10 司民真,武荣国,张鹏翔;负电性纳米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阴永光;刘景富;江桂斌;;腐殖酸存在下银离子的光还原——纳米银的天然来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钟海英;;纳米银医用辅料的研究进展[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国杰;宫永纯;陈延明;沈国良;毛萍丽;袁晓光;;纳米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4 王玉柱;吴希俊;黄家倍;崔平;;纳米银的内耗和模量研究[A];全国第六届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莫黎昕;李路海;李亚玲;郝雅玲;乔淑楠;;纳米银胶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6 巢静波;于素娟;冯迎娣;谭志强;刘睿;阴永光;刘景富;;抗菌产品及环境水样中纳米银和银离子的形态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黄科;周婧容;郑成斌;侯贤灯;;基于碲化镉量子点阳离子交换放大效应的银及纳米银间接形态分析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申德君;;在明胶保护下制备纳米银[A];中国化学会200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孙倩;郑敏;陈祖亮;于昌平;;应用茶叶萃取液制备纳米银的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王静;冀志江;王晓燕;侯国艳;王继梅;曹延鑫;李海建;;纳米银抗菌材料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龙;纳米银导电网络的构筑及其对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芦冬涛;荧光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4年
3 赵昔慧;海藻酸盐原位制备纳米银/海藻纤维及其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4 段建平;纳米银及其尼龙6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5 肖刚;壳聚糖/TiO_2/Ag NPs生物亲和复合介质制备及光催化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6 贾建博;纳米银及纳米氧化锌/铅离子暴露对超重小鼠的毒性评价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7 贺玮;纳米银及载银表面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8 吴昊;纳米银用于胶质瘤放射增敏及细胞受控自噬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张静;纳米颗粒的核酸递送功能及安全应用评价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10 吴源;纳米银的生物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林;纳米银涂膜液制备及其在海参低温干制品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8年
2 耿健;创伤创面外用阿杰姆~(?)纳米银敷料后纳米银在体内的分布及毒理安全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王志杰;纳米银及纳米银凝胶的毒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唐婷;纳米银的释放及混凝剂去除的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5 熊文;利用细菌介导制备纳米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张映;钩状木霉生物还原制备纳米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7 程祥;含银敷料表征和银的释放及纳米银毒理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陆露;纳米银的合成及其抗菌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李惠惠;纳米银增强Tb~(3+)发光测定多巴胺[D];山东大学;2015年
10 付冉艳;纳米银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1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90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