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双频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沉积薄膜的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0 02:14

  本文选题: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 + 沉积薄膜 ; 参考:《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APPJ)沉积薄膜的技术是一种设计简单,容易起辉,易于维持,运行稳定,重复性高,无污染的新型镀膜工具。其无需腔体和真空设备具有无空间限制性,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有利于连续化的生产加工和小型化便携式的使用。双频(DF)驱动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结合了低频(LF)和射频(RF)单个频率驱动的等离子体射流的优点。双频(DF)驱动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较单频驱动的等离子体射流具有等离子体羽长、气体温度低、电子密度高及化学活性强的优势。所以其作为一项镀膜的工具,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这样的优势,本文设计了双频驱动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沉积系统。利用不同双频驱动组合(50kHz/2MHz和50kHz/33MHz)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分别以丙酮(CH3COCH3)和正硅酸乙酯(TEOS,Si(OC2H5)4)为原料气体,在常压大气环境中沉积得到聚合物CHxOyNz薄膜和有机硅薄膜。实验中,以氩气(Ar)作为原料气体的载气,通过调节载气流量来控制携带入等离子体发生区域的原料气体的含量。通过光谱检测的手段发现,在实验中原料气体分子将发生裂解和再复合,从而产生很多活性基团。随着原料气体含量的增多,等离子体中活性基团的光谱强度先增加,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减小。活性基团强度越高,说明等离子体的化学活性越强,这就越利于沉积薄膜。所以本文中对沉积条件(先驱体的流量和等离子体的发生功率)进行了优化,在较优条件下成功地沉积了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沉积薄膜的表面形貌,主要的化学键及化学元素进行表征。
[Abstract]:The deposition technology of APPJ thin film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cold plasma jet is a new kind of coating tool which is simple in design, easy to shine, easy to maintain, stable in operation, high in repeatability and free from pollution. It has no space restriction without cavity and vacuum equipment, greatly reduces the cost, improves the flexibility of use, and is propitious to continuous production and miniaturization of portable use. The dual-frequency DFF-driven atmospheric pressure cold plasma je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low-frequency plasma jet and the RF) plasma jet driven by a single frequency.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driven by dual-frequency plasma je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ng plasma plume, low gas temperature, high electron density and strong chemical activity. Therefore, as a coating tool, it has higher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and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Based on this advantage, a dual frequency driven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deposition system is designed. Polymer CHxOyNz thin films and organosilicon films were deposited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using acetone CH3COCH3 (acetone) and ethyl orthosilicate (TEOS SiC _ 2H _ 2H _ 5H _ 4) as raw gases by using different dual-frequency driving combinations of 50kHz / 2MHz and 50kHz / 33MHz. respectively. In the experiment, the content of the raw gas carried into the region of plasma generation was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flow rate of the carrier gas using Argon as the carrier gas. It is found by spectral detection that the raw gas molecules will be cracked and recombin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many active groups will be pro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aw gas content, the spectral intensity of the active group in the plasma increases first,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and then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higher the strength of the active group is, the stronger the chemical activity of the plasma is, and the more favorable the deposition is. Therefore, the deposition conditions (the flux of precursor and the power of plasma generation) are optimi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thin films are successfully deposited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main chemical bonds and chemical elements of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传贤;丁基俭;程如光;严东生;;电弧等离子体射流喷涂氧化铝涂层的工艺研究[J];材料保护;1965年06期

2 张冠忠,赵文华,王海军;单孔皮托管快速扫描法测量超音速等离子体射流的速度[J];中国表面工程;2000年01期

3 胡桅林 ,李志信 ,魏建国 ,武志和;氢气浓度对氩氢、氮氢等离子体射流温度分布的影响[J];材料保护;1985年04期

4 赵文华,刘笛,田阔,唐皇哉;弧电压对等离子射流温度脉动的影响[J];焊接学报;2001年05期

5 陈熙,周明德;等离子体射流中局部热流密度与局部离子饱和电流密度的测量[J];力学与实践;1981年03期

6 谢静;郝小龙;顾雨辰;朱柏霖;;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灭菌的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年06期

7 傅宏郎;关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辐射和温度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1983年03期

8 赵文华,刘笛,田阔;电弧等离子体射流核脉动的实验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4期

9 谢克昌,陈宏刚,田亚竣,朱素渝;H_2/Ar等离子体射流反应器的模拟[J];化工学报;2001年05期

10 洪宇燕;亓伟;孙秀云;葛亮;邱夷平;;甘油涂层对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处理超高模量聚乙烯的影响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帅;瞿娇娇;刘新;徐文骥;夏广庆;;大气压氮冷等离子体射流中Ti_6Al_4V/WC-Co摩擦磨损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2 程昌明;唐德礼;赵杰;;阳极结构对直流非转移型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孟显;郭志颖;潘文霞;吴承康;;直流减压层流氩等离子体射流的温度测量[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4 李寿哲;黄文同;王德真;;大气压下空心单电极激发的氩等离子体射流的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5 熊青;卢新培;邹菲;胡静;鲜于斌;熊紫兰;龚维维;刘金辉;陈凯;;放电参数及周围空气对大气压氦气等离子体射流长度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6 刘峰;王琪;李相波;;等离子体射流预处理船体钢表面亲水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7 熊信;张兴卫;李牧;;激光烧蚀气库材料等离子体射流数值模拟[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沈洁;程诚;谢洪兵;倪国华;兰彦;;氩/氧等离子体射流中活性氧对枯草杆菌失活机理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9 胡明;万树德;;磁驱动直流氩等离子体射流工作特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10 郑振;刘明海;陈兆权;刘佩;陈明;周启燕;胡希伟;;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的等离子体射流源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沐杨;预电离双高压电极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洪义;大气压针—环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射流源的电极结构设计和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熊青;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龚维维;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尚民;三电极冷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富成;大气压氦气冷等离子体射流的流体力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熊紫兰;大气压常温等离子体射流源及其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裴学凯;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源及其关键活性粒子诊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聂秋月;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莉莹;大气压射频Ar/H_2/SiCl_4等离子体射流实验诊断及其沉积硅薄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常东;等离子体射流的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晓敏;双频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沉积薄膜的基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小虎;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及其灭菌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4 范倩倩;单电极结构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阵列的放电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冉;大气压微细冷等离子体射流特性及其无掩膜刻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自芬;大气压大尺度冷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黄文同;大气压毛细管内等离子体射流特性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冯岩;大气压大尺度等离子体射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旭东;大气压氦冷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汪金凤;微波共振探针诊断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12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912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