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二维纳米材料MXene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21 07:03

  本文选题:MAX相 + MXene ; 参考:《材料导报》2017年09期


【摘要】:MXene是一类新型碳/氮化物二维纳米层状材料,一般是利用化学刻蚀的手段通过选择性刻蚀掉前驱体MAX相中的A原子层而得到。其通式可表示为M_(n+1)X_nT_x,其中M代表早期过渡族金属,X代表碳和/或氮,T_x代表MXene在刻蚀过程中产生的附着在其表面的官能团(-OH、-F、=O、等)。采用一定的手段将多层MXene剥落,可获得类石墨烯形貌的单层MXene。MXene除了具备传统二维材料的性能外,还兼具良好的导电性、亲水性、透光性、柔韧性以及能量储存性能,在复合材料、润滑剂、环境污染治理、电池、电容器、催化、传感器、抗菌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文章总结了MXene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Abstract]:MXene is a new type of carbon / nitride two-dimensional nano-layered material, which is obtained by selective etching of A atom layer in the precursor MAX phase by chemical etching. The general expression can be expressed as M _ S _ n _ 1X _ n _ T _ x, where M represents the early transition group metal X, representing carbon and / or nitrogen ~ + T _ x, representing the functional group attached to its surface produced by MXene during the etching process, etc. By peeling off multilayer MXene, graphene like monolayer MXene.MXene not only has the properties of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but also has good conductivity, hydrophilicity, transparency, flexibility and energy storage properties. It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omposite materials, lubrican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batteries, capacitors, catalysis, sensors, antimicrobial and other field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preparation,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MXene, and looks forward to i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2043;51501038;51671054)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仕国,施冬梅,邓辉;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00年02期

2 ;纳米材料 新世纪的黄金材料[J];城市技术监督;2000年10期

3 ;什么是纳米材料[J];中国粉体技术;2000年05期

4 邹超贤;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J];广西化纤通讯;2000年01期

5 吴祖其;纳米材料[J];光源与照明;2000年03期

6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方向[J];河北陶瓷;2000年04期

7 沈青;纳米材料的性能[J];江苏陶瓷;2000年01期

8 李良训;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J];金山油化纤;2000年01期

9 刘冰,任兰亭;21世纪材料发展的方向—纳米材料[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刘忆,刘卫华,訾树燕,王彦芳;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及其应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强;邱化玉;;纳米材料在造纸领域中的应用[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云扬;余涛;李艳军;;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4 钟家湘;葛雄章;刘景春;;纳米材料改造传统产业的实践与建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高善民;孙树声;;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科研开发[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7 金一和;孙鹏;张颖花;;纳米材料的潜在性危害问题[A];中国毒理学通讯[C];2001年

8 张一方;吕毓松;任德华;陈永康;;纳米材料的二种制备方法及其特征[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古宏晨;;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10 马玉宝;任宪福;;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韦承金邋记者 冯国梧;纳米材料也可污染环境[N];科技日报;2008年

2 卢水平;院士建议开展纳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郭良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与毒性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实习生 高敏;纳米材料:小身材涵盖多领域[N];科技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李军;纳米材料加速传统行业升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张小明;纳米材料市场前景广阔[N];中国电子报;2000年

7 东方;纳米材料走近纺织[N];中国纺织报;2000年

8 驻浙江记者 董波;浙江省纳米材料开发应用协会成立[N];中国建材报;2002年

9 通讯员 蒋宏 记者 何连弟;大面积纳米材料实现可操控排布[N];文汇报;2002年

10 韦东远;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的研究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杨;功能化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生物成像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艳丽;基于氧化钛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勇权;含铕稀土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生物成像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曹仕秀;二硫化钨(WS_2)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与光吸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廖蕾;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催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胥明;一维氧化物、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7 李淑焕;纳米材料亲疏水性的实验测定与计算预测[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艳斌;亚细胞水平靶向的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9 丁泓铭;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赵振环;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对电荷传输和储存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芸颉;卟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郭建华;金纳米材料的修饰及其纳米生物界面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魏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光热毒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华艳;改性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胡雪连;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荧光传感体系的构筑[D];江南大学;2015年

6 金璐怡;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分析应用[D];江南大学;2015年

7 张洁;ZnO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温俊涛;磷化钴纳微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张洲;电荷转移盐杂化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性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10 韩林;铂基异质结构纳米材料及其电催化性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918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918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b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