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气相二氧化硅填充极性低聚物的界面与流变

发布时间:2018-05-22 20:18

  本文选题:气相二氧化硅 + 极性低聚物 ; 参考:《高分子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气相二氧化硅(FS)/低聚物纳米复合材料应用广泛于涂料、胶黏剂、锂离子电池、液体防弹衣等诸多领域.然而,极性低聚物与FS表面相互作用复杂,FS/低聚物复合材料(ONCs)的流变响应多种多样.如何实现ONCs流变行为调控,是长期困扰工业界的难题.本文详细总结了FS在ONCs领域的应用,将FS粒子间相互作用与ONCs流变性质相关联,综述ONCs界面层结构的表征、调控手段及界面层与流变行为的关系.结合本课题组对FS/极性低聚物体系界面及流变行为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ONCs领域的2个重要方向,即研究界面结构与粒子-极性低聚物相互作用间的关系,并通过界面设计实现对纳米粒子/极性低聚物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的精确调控.
[Abstract]:Gas phase silica FS- / oligomer nanocomposites are widely used in coatings, adhesives, lithium-ion batteries, liquid body armor and many other fields. However, the rheological responses of the polar oligomer to the surface of FS complex FSs / ONCsare varied. How to realize the regulation of ONCs rheological behavior is a problem that has puzzled industry for a long time.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FS in the field of ONCs is summarized in detai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S particles and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ONCs is relat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ONCs interfacial layer, the control mea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facial layer and rheological behavior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on the interface and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FS/ polar oligomer systems, two important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of ONCs are proposed, 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face structur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rticles and polar oligomers. The precise control of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nano-particles / polar oligomer composites is realized by interface design.
【作者单位】: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51573157,51373149,5133300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R14E030003) 贵州省重点科技项目(项目号2013-6016)资助
【分类号】: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余;;低聚物的合成[J];化学通报;1974年03期

2 ;涤纶环状低聚物的研究现状[J];合成纤维;1980年01期

3 李志岩;丙烯腈和丁二烯共聚反应中共低聚物组成的控制[J];应用化学;1984年01期

4 张伯兰;;低聚物的产生及其消除[J];针织工业;1987年04期

5 单军;低聚物的应用及合成方法[J];化工新型材料;1995年09期

6 郭庆中,陈天禄;芳香环状低聚物组分分布与单体结构关系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5期

7 金养智;;紫外光固化低聚物的进展(一)[J];影像技术;2009年04期

8 金养智;;紫外光固化低聚物的进展(二)[J];影像技术;2009年05期

9 金养智;;紫外光固化低聚物的进展(三)[J];影像技术;2009年06期

10 Т.Г.Самойлено;李星兰;;有丙烯酸酯低聚物存在的条件下丁腈胶和氟橡胶并用胶的辐射硫化[J];橡胶译丛;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博;孙迎新;刘洋;孙淮;;理论研究磷铝沸石合成初期生成的低聚物[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邢博;孙迎新;刘连池;刘洋;孙淮;;理论研究硅沸石合成初期低聚物的生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陈宏亮;俞炜;周持兴;;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反应结晶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陈丽莉;李文连;付强;;线型和星型噻吩类低聚物衍生物分子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郑敏;宋心远;;聚酯纤维染整加工中低聚物问题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四委;朱凯征;张艺;许家瑞;;结构规整的含苯胺低聚物侧链的导电聚合物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仁;刘晓亚;陈之刚;朱佳佳;;高生物含量多臂型光固化低聚物[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肖鸣;何勇;聂俊;;丙烯酸酯-双酚A环氧杂化低聚物光固化性质研究[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兰忠;宁佳;石静;白涛;于庆杰;马学虎;;氟硅低聚物杂化疏水表面的盐水污垢特性[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季怡萍;姚冬;;MALDI-TOF MS法表征系列芳香环状低聚物[A];2005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贾响响;重氮乙酸酯及其环加成产物的聚合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郑敏;聚酯纤维染整加工中低聚物问题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3年

3 高宗永;液晶环氧低聚物的合成及其改性热固性树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黄田浩;有机线型低聚物光物理特性的时间分辨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陈希磊;阻燃丙烯酸酯单体/低聚物的合成及其涂层热降机理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钟克利;刚棒—线团液晶低聚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性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冉雪芹;有机低聚物及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石莹岩;卟啉低聚物的合成与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叶剑斐;有机共轭低聚物的二阶斯塔克效应及基态量子输运[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茹;苯胺及其衍生物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程继业;皮革涂饰剂用聚硅氧烷聚醚嵌段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杨德亮;共价型卟啉低聚物的一步合成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杨亚东;白藜芦醇低聚物的区域及立体选择性合成[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5 陈嘉;LCD增亮膜用UV固化单体和低聚物的制备及应用[D];东南大学;2015年

6 高梅玲;含重金属离子的芳香炔低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7 王建;聚碳酸酯的可控降解及其共聚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曹都;有机硅低聚物可控制备的研究探索[D];东南大学;2015年

9 朱鹏程;新型可逆二氧化碳刺激响应光聚合低聚物的合成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张龙;再生聚酯商标织物中低聚物的结构及清除技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3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923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