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类球红细菌纳米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20:46

  本文选题:类球红细菌 + 纳米粉 ; 参考:《中国食品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为研究类球红细菌纳米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先考察纳米磨法和超声波法对类球红细菌干菌中辅酶Q10和类胡萝卜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然后以12 g/(kg BW)剂量的类球红细菌纳米粉连续灌胃小鼠36 d后,测定各免疫指标。结果表明,纳米磨法是较优的提取方法。与0 g/(kg BW)组比较,12 g/(kg BW)类球红细菌纳米粉组能提高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半数溶血值,碳廓清能力,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处理组对小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类球红细菌纳米粉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anometer powder of globular red bacteria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mice, the effects of nanometer grinding and ultrasonic wave on the extraction of coenzyme Q10 and carotenoid from dried bacteria were investigated. Then the immunological indexes of mice were determin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12 g/(kg BW nanocrystalline globular red bacteria powder for 36 da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grinding is the best extraction method. Compared with 0 g/(kg BW group, 12 g/(kg BW-like bacterial nanoparticles could improv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hemolysis, carbon clearance, phagocytosis rate and phagocytic index of chicken erythrocyte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weight gain of mice. The nanometer powder of globular red bacteria has the function of enhancing immunity.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天维新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No.PXM2013_014209_07-00008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KM201311417007)
【分类号】:TB383.1;TS20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海燕,曹顺华;纳米粉制备方法进展[J];硬质合金;2002年02期

2 袁方利,黄淑兰,李晋林;开展纳米粉体标准研究 推进纳米粉体产业发展[J];中国标准化;2002年06期

3 ;纳米粉[J];技术与市场;2003年06期

4 杨春光,乔爱平,侯金飚,赵永红;纳米粉体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山西化工;2003年01期

5 李国栋,熊翔,黄伯云;纳米粉体大气环境团聚机理及无团聚纳米粉体的制备[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艾德生;韩国纳米粉体研发现状初探[J];新材料产业;2005年03期

7 李峰;;全球最大的纳米粉体基地将在陕西建成[J];功能材料信息;2005年03期

8 张文成;王建荣;师瑞霞;;纳米粉体分散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2期

9 李江,陈彩凤,陈志刚;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J];景德镇陶瓷;2001年01期

10 李江,陈彩凤,陈志刚;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J];陶瓷工程;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洪梅;刘宏;王继扬;李霞;;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2 施利毅;;国内纳米粉体现状、发展及趋势[A];2005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信息交流会暨纳米颗粒测试与标准培训班论文集[C];2005年

3 冯祖德;;磷酸钙/微量元素复合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技术[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末松久幸;村井启一;床井良德;铃木常生;中山忠亲;江伟华;新原皓一;;脉冲放电高能转化制备纳米粉体(英文)[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王起伟;杨毅;;纳米粉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军;张世伟;徐成海;;溶液冻干法制备纳米粉体的特点及工艺探讨[A];第九届全国冷冻干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马峰;张捷民;翟学军;;纳米粉体提高聚合物电导的初步研究[A];静电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C];2002年

8 丁玉洁;董文魁;钟金魁;许力;;稀土氧化物纳米粉的制备技术及应用[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韩跃新;王泽红;印万忠;袁致涛;于福家;孙伟;;纳米粉体与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研究[A];2004年全国选矿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永青;戴遐明;艾德生;李庆丰;邓长生;;通过ζ电位研究纳米粉体的分散行为[A];第六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董小雷;纳米粉体表面改性技术有待提高[N];中国化工报;2002年

2 于洋 记者 李泳沩;高电导率纳米粉体 及制备方法获专利[N];吉林日报;2010年

3 ;新技术制备导电纳米粉体[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4 记者 李颖;合成纳米粉体法国际领先[N];科技日报;2001年

5 万通;两种纳米新材料在安徽通过鉴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6 石岩;用独特方法解决纳米粉体形成问题[N];科技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束洪福;兰大“万能”纳米技术初步实现产业化[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维民;电弧法制备纳米粉体的稳定化处理及应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2 宋祖伟;钨酸盐微/纳米粉的制备及其防腐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刘世民;透明导电锡基氧化物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晓琳;微波法制备YAG粉体微观结构的调控及其烧结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广慧;热液法制备氧化物纳米粉体及其在压电陶瓷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6 刘军;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无机功能纳米粉体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7 毕学松;气体放电导入电流的丝电爆制备纳米粉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8 夏茹;陶瓷纳米粉体的表面修饰及其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彭小芹;合成水化硅酸盐纳米粉体胶凝材料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张永旭;含能材料纳米粉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洋;形貌可控AlOOH纳米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宾;金属纳米粉制备工艺及设备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贺新升;电爆法制备金属纳米粉电控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浩;铝镁系及铝硅系纳米粉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5 樊志良;高品质金属纳米粉体的电爆炸法制备与处理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段红珍;铁氧体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4年

7 王勇;冻干显微观测装置的开发与冻干法制备纳米粉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蒋红旺;铈酸钡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2年

9 宋丽花;钨酸铋纳米粉体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10 吴小强;铜镍纳米粉体/块体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52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952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6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