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波形对阳极氧化铝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本文选题:阳极氧化铝 + 结构形貌 ; 参考:《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年08期
【摘要】: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阳极氧化铝模板,通过改变电压波形和氧化周期调控阳极氧化铝的结构形貌,制备出形貌各异的阳极氧化铝薄膜,并分析了阳极氧化铝形貌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基于等电场模型,从空间电荷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上述样品微结构的产生原因,进一步证实了等电场理论的正确性。
[Abstract]:Anodic alumina template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 The anodic alumina thin film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were prepared by changing the voltage waveform and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anodic alumina. The influence of anodic alumina morphology on its optical properties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iso-electric field model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pace charge, the cause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which further confirme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isoelectric field theory.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547250)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2015202343) 河北省科技厅研究项目(15211043)
【分类号】:TB383.2;TQ1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常金;;阳极氧化铝着色[J];防腐与包装;1985年04期
2 周健,丛松林,冯景伟,李云鹏;干涉着色阳极氧化铝[J];无机材料学报;1989年04期
3 李淑英,赫荣晖;纳米孔洞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01年02期
4 吴振军,何莉萍,陈宗璋;含钙阳极氧化铝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10期
5 杜志云,郭元超,邓兵,陈京才;影响阳极氧化铝膜的因素[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常晓仆;李淑英;马迪;张海霞;;以铝为支撑体的一种新型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与表征[J];膜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7 卢峻峰;;阳极氧化铝膜孔径的测量[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12期
8 胡迪;白安琪;成步文;王启明;;超薄阳极氧化铝模版的制备[J];微细加工技术;2008年05期
9 刘小珍;刘兆鑫;陈捷;王刚;宋玲玲;王聪;;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9期
10 H·Grossmann ,C·T·Speiser ,张正国;阳极氧化铝结构件的电解——吸附联合上色法[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丽天;陈建敏;薛群基;;阳极氧化铝的摩擦学性能[A];第四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戴文新;邵宇;王绪绪;林华香;刘平;付贤智;;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铝膜的光催化性能[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曹献龙;邓洪达;兰伟;刘筱薇;周安若;;多孔氧化铝基压强传感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伟;阳极氧化铝钠米阵列通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0年
2 陈烁烁;可控多分枝管道阳极氧化铝:制备和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纪南;利用阳极氧化铝模板制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基底[D];吉林大学;2010年
4 常毅;大孔间距阳极氧化铝及其双层结构的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彦钧;电沉积阳极氧化铝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在隐身材料上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谢品品;纳米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分离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俞华栋;阳极氧化铝纳米孔洞形成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赫荣晖;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常晓仆;以铝为支撑体的新型阳极氧化铝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吴少华;阳极氧化铝膜新型制备工艺及其过滤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杰;电子电流的产生和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形成机理[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陶玲;阳极氧化铝膜过滤牛血清蛋白溶液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王华;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与性能测试[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万国华;孔间距大范围可调阳极氧化铝的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9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97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