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序理论研究粗糙表面对硅纳米线热导率的影响
本文选题:硅纳米线 + 热导率 ; 参考:《湘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纳米结构热输运的理解和调控将对热电装置以及微米、纳米电子设备的热操作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低维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源于纳米结构中声子与表面的散射,显著的尺寸效应限制了热输运性能。然而目前人们对声子-表面散射的物理机制仍了解不够透彻,声子-表面散射对热输运的精确影响仍不清楚,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声子-表面散射机制,即表面键序缺陷对声子的散射。表面原子配位数比体内原子低(称为键序缺陷),表面原子的键长收缩,键能增强,导致力常数增加,表面原子力常数的增加对晶格振动系统的哈密顿量产生微扰,从而对声子产生散射。我们结合键序理论和量子微扰理论,推导出了该机制的散射率公式。结合该散射机制与声子玻尔兹曼输运方程,我们计算了粗糙表面硅纳米线的热导率值,远远低于Casimir极限,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很好吻合,并且解释了粗糙硅纳米线热导率显著下降的物理机制是由于表面键序缺陷对高频声子强烈散射,导致高频声子对粗糙硅纳米线热导率的贡献明显下降。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粗糙表面硅纳米线的直径、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相关长度和比表面积这四个形貌参数,以及表面自相关函数(高斯表面以及指数表面)对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是对粗糙硅纳米线热导率影响最重要的参数。在形貌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指数表面具有更多的高频小起伏,其比表面积大于高斯表面,所以具有指数表面的粗糙硅纳米线热导率也更低。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声子-表面散射的物理机制,也有助于利用表面工程对纳米结构热导率进行调控。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and regulation of thermal transport in nanostructure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rmoelectric devices and the thermal operation of micron and nano-electronic devices. Due to the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low-dimensional materials due to the scattering of phonons and surfaces in nanostructures, the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are limited by the significant size effect. However,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phonon-surface scattering is not well understood, and the exact effect of phonon-surface scattering on thermal transport is still unclear. In this paper, a new phonon-surface scattering mechanism is proposed, which is the scattering of phonons by surface bond order defects.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of surface atoms is lower than that of internal atoms (called bond order defects). The bond length of surface atoms shrinks and bond energy increases, which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force constants, and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atomic force constants causes perturbation to the Hamiltonian of lattice vibration systems. Thus the phonon is scattered. Based on bond order theory and quantum perturbation theory, the scattering rate formula of this mechanism is derived. Combining the scattering mechanism with the phonon 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 we calculat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licon nanowires on rough surface, which is far below the Casimir limit,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It is explained that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decrease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ugh silicon nanowires is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 frequency phonons to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ugh silicon nanowires is obviously decreased due to the strong scattering of high frequency phonons by surface bond defects.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Gao Si surface and exponential surface)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licon nanowires on rough surface, including the diameter of silicon nanowires, the root-mean-square of roughness, roughness correlation length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Gao Si surface and exponential surface)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affect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ugh silicon nanowires. With the same morphologic parameters,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rough silicon nanowires with exponential surface is lower because the exponential surface has more high frequency and small fluctuations and its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Gao Si surface. The study in this paper not only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phonon-surface scattering, but also helps to regulat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nanostructures by surface engineering.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O5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西煤化所碳化硅纳米线研究取得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S1期
2 曾湘波,廖显伯,王博,刁宏伟,戴松涛,向贤碧,常秀兰,徐艳月,胡志华,郝会颖,孔光临;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硅纳米线掺硼[J];物理学报;2004年12期
3 李梦轲;刘俊;金红;丁圣;;温度对硅纳米线生长结构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李甲林;唐元洪;李小祥;李晓川;;硅纳米线的发光性能研究及其应用前景[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4期
5 周建伟;梁静秋;梁中翥;王维彪;;硅纳米线阵列的光学特性[J];发光学报;2010年06期
6 蒋玉荣;秦瑞平;边长贤;杨海刚;马恒;常方高;;碱溶液修饰硅纳米线阵列绒面[J];光学学报;2012年08期
7 于蕾;凌晨晓骥;马昕瑶;闫帅;崔益民;;常压下金催化硅纳米线生长实验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2年03期
8 刘明,盛雷梅,葛帅平,范守善;定向硅纳米线阵列的场发射性质的研究及改进[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9 陈忠道;白书欣;李公义;李效东;万红;;碳化硅纳米线的电子发射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12期
10 龙述尧;曾塬;许莹莹;童杰;;硅纳米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长青;戚穗坚;杨梦u&;;硅纳米线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邢英杰;奚中和;薛增泉;俞大鹏;;用催化剂控制硅纳米线直径的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杜伟强;黄陟峰;;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和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穆丽璇;师文生;;基于硅纳米线的荧光化学逻辑开关[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裴立宅;唐元洪;陈扬文;郭池;张勇;;硅纳米线的表征、性能及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6 刘文平;宋达;李铁;李昕欣;王跃林;;集成硅纳米线制造技术及其电学性质研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7 高尚鹏;袁俊;罗俊;朱静;;单根硅纳米线等离子激发色散关系的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黄陟峰;;多孔硅纳米线的制备及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9 彭飞;苏媛媛;季晓媛;何耀;;基于硅纳米线的药物载体进行癌症治疗[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10 赵建国;郭永;张素芳;王海青;;化学气相反应制备碳化硅纳米线[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马凌霜 通讯员 黄爱成;中山大学研制首张硅纳米线纸[N];广东科技报;2013年
2 记者 徐玢;美研发出新型硅纳米线电池[N];科技日报;2007年
3 尚力;美国成功研制太阳能防弹衣[N];中国纺织报;2010年
4 郭俊玲;“小尺度”展示大科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玲;碳化硅纳米线的金属催化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张仁勤;外场作用下硅纳米线的能带结构及其作为光解水催化剂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邹俊;用于光互连的基于硅纳米线波导的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顾林;碳化硅纳米线及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熊祖周;硅纳米线基复合结构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水分解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于忠卫;硅纳米线生长调控及其在径向结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6年
7 王秀琴;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结构、制造工艺及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8 方升;Ni/SiO_2及NiO/SiO_2复合多孔电极熔盐电解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6年
9 许明坤;平面硅纳米线自定位生长及同质、异质外延调控[D];南京大学;2016年
10 林星星;硅纳米结构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利;键序理论研究粗糙表面对硅纳米线热导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7年
2 伍海峰;硅纳米线的可控生长及光电性能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3 徐静;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张文文;一维硅纳米结构的形貌调控及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刘晓鹏;硅纳米线阵列结构调控及减反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黄睿;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新型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胡静;图案化蓝宝石衬底及硅纳米线的制备[D];南京大学;2015年
8 陈伟凤;硅纳米线热导率边缘效应的键弛豫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徐鑫;金硅合金晶体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10 徐霜;硅/碳纳米管的电子性能和硅纳米线谐振性能的原子模拟[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2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99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