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起皱法的梯度图案的可控制备
本文选题:梯度图案 + 聚二甲基硅氧烷 ; 参考:《高分子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报道了基于非刻蚀法的表面起皱机制来实现高分子薄膜表面的周期性梯度图案的简单可控制备.即对于处于机械拉伸状态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基底,在其底部垫入"积木",而后对其进行紫外-臭氧(UVO)和氧等离子体(OP)的联合表面处理."积木"的加入引起了表面处理后表面硅氧层(SiOx)梯度厚度的形成,进而当释放拉伸应变后,诱导产生了梯度皱纹图案.结果表明:当UVO与OP联用处理时,不仅实现了较小拉伸应变下梯度皱纹形貌的制备,而且扩大了UVO单独使用时梯度皱纹周期的变化范围.通过OP与UVO的处理顺序和处理时间等因素的简单调节,进一步实现了不同梯度皱纹微结构的精细构筑.
[Abstract]:A simple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periodic gradient patterns on the surface of a polymer film based on a surface wrinkling mechanism based on a non etching method is reported. That is, a joint form of a "building block" on the bottom of a polymethylsiloxane (PDMS) elastic substrate at the bottom of a mechanical stretch, and then a joint table of ultraviolet, ozone (UVO) and oxygen plasma (OP). Surface treatment. The addition of "block"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the gradient thickness of the surface silicon oxygen layer (SiOx) after surface treatment, and then the gradient wrinkle pattern is induced after the tensile strain is relea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UVO and OP are used together, it not only realizes the preparation of the ladder wrinkle morphology under the small tensile strain, but also enlarges the ladder for the use of the UVO alone.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different gradient wrinkle microstructures was further realized by the simple adjustment of the processing order and processing time of OP and UVO.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21374076,21574099)资助项目
【分类号】:O631;TB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能量转换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团队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2 段敬来;;重离子径迹模板中钯纳米线的结晶性可控制备(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09年00期
3 熊述元;;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实现纳米结构可控制备和组装[J];半导体信息;2006年05期
4 张雁;纪彦玲;王涛;靳彦欣;汪庐山;李再峰;;大尺度吸水膨胀微球的可控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5期
5 冯华君;唐芳琼;;新型纳米荧光及其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和表征[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6年06期
6 王玲燕;王春利;杜芳林;;二氧化硅/硅酸锰核壳微球的可控制备[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09期
7 吕志;段雪;;阴离子层状材料的可控制备[J];催化学报;2008年09期
8 ;过程工程所溶剂萃取反胶团法可控制备纳米氟化扢获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3年05期
9 ;信息动态[J];炭素技术;2007年02期
10 封伟;;不同微结构聚二氧乙撑噻吩的可控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德;;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表征[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1年年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华锋;马全红;丁艺;夏强;郝晓帧;顾宁;;咪喹莫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可控制备及表征[A];2005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彭生杰;苟兴龙;张莉;陈军;;三元硫属化合物纳/微米结构的可控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辉;党文辉;彭海琳;刘忠范;;拓扑绝缘体纳米薄片的可控制备与表征[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一杰;阎云;黄建滨;;金属-有机复合的一维半导体微纳材料可控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程方益;陶占良;梁静;陈军;;锰系氧化物微纳结构可控制备与相关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罗迪帆;黄旭;江绍基;;微纳结构薄膜可控制备与光学特性研究[A];“广东省光学学会2013年学术交流大会”暨“粤港台光学界产学研合作交流大会”会议手册论文集[C];2013年
8 骆广生;兰文杰;徐建鸿;吕阳成;;粉体材料可控制备的研究进展[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杜乐;谭t,
本文编号:1994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99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