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组分材料体分比的显微CT实验测定法
本文选题:玻璃纤维/环氧树脂 + 纤维织物复合材料 ; 参考:《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针对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体分比测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显微CT图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不同尺度的显微CT图像分别测定全局纤维体分比、局部纤维体分比和纤维束体分比参数,还可以为难以用常规物理实验测定体分比的复合材料组分材料体积分数测定提供解决方案。以E-Glass/Epoxy纤维织物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比ASTM D3171 Procedure G、扫描电镜实验和显微CT实验三种测定法的测量值,结果证明了显微CT实验测定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针对扫描电镜图像和显微CT图像,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图像处理方法,为获得正确的组分材料分割结果提供了技术保证。显微CT实验测定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组分材料体分比的测定。
[Abstract]:A method based on microscopic CT image wa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volume ratio of fiber fabric composites.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global fiber volume fraction, local fiber volume fraction and fiber bundle volume ratio parameters by different scale microCT images. It can also provide a solu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olume frac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 which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volume fraction by conventional physical experiment. Taking E-Glass-Epoxy fiber fabric composite as research object, the measured values of ASTM D3171 procedure 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microCT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proved the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microCT measurement. Fo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and the microscopic CT image, the corresponding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are given respectively, which provides the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obtaining the correct component material segmentation result. The microCT measurement metho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measurement of bulk frac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B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须颖;邹晶;姚淑艳;;X射线三维显微镜及其典型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年06期
2 张超;许希武;;二维二轴编织复合材料几何模型及弹性性能预测[J];复合材料学报;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王中伟;;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组分材料体分比的显微CT实验测定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2 陈津平;崔芳芳;邹晶;胡晓东;吕寒玉;;显微CT三维分辨率测试方法研究进展[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7年02期
3 柯常宜;覃小红;阎建华;;二维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细观几何模型及拉伸模量的一种计算方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7年01期
4 敖波;何深远;邓翠贞;;热障涂层X射线显微镜三维成像[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年12期
5 康雄建;房光强;张大旭;陈务军;曹争利;彭福军;;形状记忆四枚缎纹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上海航天;2016年05期
6 史琳;许然;许强辉;须颖;郑立才;;基于显微CT技术的结焦砂3维孔隙结构精细表征[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0期
7 胡虹玲;龚友坤;彭雄奇;尹红灵;;考虑拉剪耦合的二维编织物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2017年06期
8 朱俊;吴维清;欧阳佳斯;王继辉;倪爱清;;面外波纹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弹性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6年09期
9 黄艳群;高一歌;盛天梦;朱黎明;;基于交互系统设计理论的X射线仪器外观设计[J];机械设计;2015年10期
10 朱露露;阎建华;顾海麟;;二维三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开孔前后弯曲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军;朱德生;包尚联;;显微CT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J];现代仪器;2009年06期
2 桂建保;胡战利;周颖;郑海荣;;高分辨显微CT技术进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年02期
3 黄伯云;肖鹏;陈康华;;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上)[J];金属世界;2007年02期
4 何思渊,臧晓云,何德坪;轻质能量吸收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5年04期
5 ;Spherical foam growth in Al alloy melt[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5年03期
6 徐q,许希武,汪海;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建模及刚度预报[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1期
7 王立朋,燕瑛;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细观分析及试验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连贺;复合材料组分材料弹性常数的测定[J];纤维复合材料;1999年04期
2 李地红,吕敏,王光远;复合材料组分-性能优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3 李剑峰,陈艳秋;聚合矿物复合材料组分优化与机械性能[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3期
4 黄富华;梁军;赵兵;卢琦;;复合材料组分性能随机性识别的克里金随机分析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S1期
5 李妙玲;齐乐华;李贺军;;C/C复合材料组分含量的图像分析方法[J];复合材料学报;2007年04期
6 李天昕;杨雯雯;朱维耀;;红外光谱法与X射线衍射法分析介孔复合材料组分变化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王岚;;氟橡胶СКФ-26磁性复合材料组分及性能的最佳化[J];世界橡胶工业;2013年11期
8 ;[J];;年期
,本文编号:2011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1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