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二维纳米电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3 07:12

  本文选题:超级电容器 + 二维纳米片 ; 参考:《烟台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超级电容器做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具有高功率密度、高倍率性能和高充放电稳定性等优点。虽然商用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远高于传统介电电容器,但仍远低于电池类储能器件,因此设计开发同时具备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发生电化学机理的不同,超级电容器可以分为两类,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和赝电容超级电容器。赝电容超级电容器是通过电化学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发生高度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能量的存储,相较于依靠静电积累储能的双电层电容器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镍基氢氧化物是一类重要的赝电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备高理论比电容和低廉价格的优点,然而由于导电性较低和充放电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论文针对镍基氢氧化物在电化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依据其结构特性,本论文开展了如下所述的二维镍基氢氧化物纳米结构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1)表面修饰的六边形β-Ni(OH)2纳米片:以吗啡啉为沉淀剂,氯化镍为镍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六边形β-Ni(OH)2纳米片,并采用丙三醇对β-Ni(OH)2纳米片进行了表面改性。发现由于高亲水性丙三醇分子的作用及β-Ni(OH)2纳米片的结构刚性,使电极在电化学活化后形成了有序的内部孔道,从而使β-Ni(OH)2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在电流密度为1.6 A g~(-1)时比电容为1917 F g~(-1),而电流密度增加到31.3 A g~(-1)时仍具有1289 F g~(-1)的比电容。(2)可溶性α-Ni(OH)_2单层纳米片:采用无水乙醇为溶剂,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在80°C水浴的条件下制备了α-Ni(OH)_2单层纳米片。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水乙醇的贫水环境中,难以形成以水分子为媒介的层间氢键,因而导致了α-Ni(OH)_2单层纳米片的形成。由于二维α-Ni(OH)_2单层纳米片具有原子级的厚度,其因而具有极高的电化学性能:在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达到2459 F g~(-1),而电流密度增加到40 A g~(-1)时,其仍具有1182 F g~(-1)的比电容。(3)Co-Ni LDH单层纳米片:将硝酸镍和硝酸钴固体混合物以一定的摩尔比在吗啡啉中进行研磨后,老化10小时后即可获得Co-Ni LDH单层纳米片。当Co~(2+)与Ni~(2+)的摩尔比为0.2时,所获得的Co-Ni LDH单层纳米片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64 A g~(-1)时获得2416 F g~(-1)的最大比电容,而当电流密度增加到35.1 A g~(-1)仍然保持1316 F g~(-1)的比电容,呈现出非常优异的倍率性能。(4)α-Ni(OH)_2/还原氧化石墨烯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利用带正电荷的单层氢氧化镍和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之间的静电吸引驱动力,成功合成了单层氢氧化镍和还原石墨烯的三明治型复合材料。该复合物的三明治结构解决了氢氧化镍材料导电性低的缺点,可将氢氧化镍在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电子快速的通过石墨烯层传导,因此,该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Abstract]:A novel energy storage device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 high multiplying power and high charge / discharge stability has been developed .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Co ~ ( 2 + ) to Ni ~ ( 2 + ) is 0.2 , the maximum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2416 F g ~ ( -1 ) is obtained .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is 1.64 A g ~ ( -1 ) , the sandwich composite material of 2416 F g ~ ( -1 ) is obtained .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TM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必志,陈振兴,黄巧萍,周涛;纳米片状铝粉的制备及其发展动态[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4年01期

2 陆必志,陈振兴,黄巧萍,刘辉;纳米片状铝粉的制备及其发展动态[J];粉末冶金工业;2004年02期

3 曾乐勇;王维彪;梁静秋;夏玉学;雷达;赵海峰;;碳纤维衬底上定向碳纳米片阵列的制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3期

4 母建林;刘颖;王辉;叶金文;文晓刚;谷林;;微波法合成金纳米片[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7期

5 高凌云;;单原子层纳米片新技术[J];现代物理知识;2011年02期

6 唐春娟;杨慧琴;张永胜;苏剑峰;;铋纳米线和纳米片的制备[J];材料研究学报;2011年03期

7 龙丽珍;谢亚;黄小林;刘新利;王世良;贺跃辉;赵中伟;;氧化铝纳米片的气相合成及其力学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6期

8 任兰正;王金秀;孙开莲;;羟基离子液体中单晶金纳米片的制备与表征(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9 高烨;王晓菊;边江鱼;;氢氧化镁纳米片的合成及其润滑性能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莫博;阚彩侠;柯善林;从博;徐丽红;;银纳米片的研究进展[J];物理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华;杨化桂;李春忠;;{001}晶面主导的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片的热稳定性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晓晶;;无机纳米片的制备和再配列的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刘德宇;叶泽中;林海昕;任斌;田中群;;铜纳米片及其复杂合金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张东阳;丁书江;Xiong Wen(David)Lou;;二硫化钼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离子存储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虞梦娜;杜祝祝;林进义;解令海;黄维;;萘酰亚胺基有机纳米片的二维生长和纳米复合[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6 崔聪颖;成英文;李文静;邱翠翠;马厚义;;金纳米片的刻蚀过程及其腐蚀机理[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7 张桥;;银纳米片的胶体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8 陈圆;丁欢欢;刘天晴;;层状液晶中金属纳米片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9 杨海丽;刘益江;周鹏;王启光;梁福鑫;杨振忠;;响应性聚合物/无机复合Janus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10 陈小兰;师赛鸽;黄艺专;陈美;汤少恒;莫世广;郑南峰;;不同表面修饰对钯纳米片活体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霞;科学家利用超薄沸石纳米片造出高效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2年

2 冯卫东;新型透明塑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07年

3 赵文;超级电容器:正在升起的新兴行业[N];科技日报;2004年

4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 于凌宇;超级电容器产业化脚步加快 市场前景广阔[N];中国电子报;2008年

5 许柏松;超级电容器专利预警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6 ;天津力神:打破超级电容器技术垄断[N];中国电子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宗宝泉 通讯员 应明阳;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诞生记[N];科技日报;2011年

8 山西 刘红强 编译;超级电容器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N];电子报;2013年

9 云南 徐军艺 编译;超级电容器的原理与功能[N];电子报;2013年

10 常丽君;美用黏土开发出高温超级电容器[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金刚;层状分子筛的层间修饰与结构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琬;铋系氧酸盐的形貌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文东;BiOBr和C_3N_4的制备、表征及可见光催化氧化罗丹明B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尹莉;氧化钨纳米片与石墨烯基多级复合纳米材料的构筑与气敏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秀万;氧化锰电极的纳米结构设计、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刘飞;氮化硼基纳米材料与薄膜的催化剂辅助生长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蓓蓓;富含{001}晶面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朱金保;3d过渡金属氧化物超薄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储能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钱红梅;金属、半导体纳米片的调控合成、组装及光电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胡晨晖;基于层状铌酸钾和α-磷酸锆的光降解和烯烃环氧化催化剂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佩;过渡金属基纳米片/介孔碳棒复合结构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李涛;基于氧化钨纳米片多级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邹浩琳;功能化石墨烯与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4 李帮林;二维与零维二硫化钼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生物传感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胡连仁;二硫化钼(MoS_2)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王楠;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构筑的乳液环境中制备二维层状材料及其功能化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韩美胜;球磨法制备六方氮化硼纳米片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吴敢敢;石墨烯(石墨纳米片)/环氧树脂船用涂料防腐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邹志娟;共轭分子/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催化性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何亚飞;二维纳米钼化合物及其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3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13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