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钯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17 12:15

  本文选题:钯复合纳米材料 + 水凝胶 ; 参考:《兰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金属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生物、催化和化学性质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钯纳米材料由于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性质已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生物医学、环境化学以及催化等多种领域。钯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其粒径大小、形貌和载体材料有着重要关系,因此发展制备小粒径的钯纳米颗粒并将其负载在比表面积较大的载体上的新方法和开展其应用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鉴于此,本学位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钯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开展了下述研究。第一章:介绍了钯纳米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和主要应用。第二章:通过一步自组装方法原位合成了三维多孔钯纳米颗粒-石墨烯(Pd/graphene)复合水凝胶,并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graphene复合水凝胶具有三维多孔网状结构,有效地抑制了石墨烯层的团聚,增大了复合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其催化性能。在此基础上,考察了Pd/graphene复合水凝胶对NaBh4降解染料等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催化作用,重复使用六次后其催化效率仍高达97%。第三章:通过一锅水热法原位合成了三维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钯纳米颗粒(G/MWCNTs/Pd)复合水凝胶,并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该G/MWCNTs/Pd复合纳米材料具有多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该复合纳米材料对铃木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铃木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此外,考察了用G/MWCNTs/Pd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检测过氧化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此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 mM-9.0 mM,检出限为0.16μM。第四章: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修饰二硫化钼(MOS2)纳米片,然后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钯纳米颗粒-二硫化钼(Pd/MoS2)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MoS2复合纳米材料对NaBH4降解硝基苯酚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且重复使用六次后其催化效率仍然高达94%。
[Abstract]:Metal nano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optical, electrical, biological, catalytic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mong them, palladium nano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sensors, biomedica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catalysis because of their quantum size effect, surface effect, volume effect and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The properties of palladium nanomaterials are related to their particle size, morphology and support material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ethod of preparing small particle size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and loading them on the carrier with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view of this, this dissertation has carried out the following research o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alladium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work. Chapter 1: the propertie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main applications of palladium nano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Chapter 2: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palladium nanocrystalline graphene composite hydrogels were synthesized in situ by one-step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hydrogel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d- graphene composite hydrogel has a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network structure, which effectively inhibits the agglomeration of graphene layer, increase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and improves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On this basis, the catalytic effect of PD / graphene composite hydrogel on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such as dyes by NaBh4 was investigated.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PD / graphene hydrogel was as high as 97% after six times of repeated use. In chapter 3, the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composite hydrogels were synthesized in situ by one-pot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their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G/ MWCNTs- / PD nanocomposite has porous structur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good stability. On this basis,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for Suzuki coupling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talyst has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Suzuki reaction. In addition,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G / MWCNTs / PD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to detect hydrogen peroxid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method is 0.005 mm ~ 9.0 mm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16 渭 M. Chapter 4: firstly, the molybdenum disulfide (MoS _ 2) nanoparticles were modified with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 then the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molybdenum disulfide (PD / MoS _ 2) composit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their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d- MoS2 nanocomposite has good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nitrobenzene phenols by NaBH4, and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is as high as 9450 after repeated use for six times.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威;钟伟;都有为;;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3期

2 杨瑞海;陆文雄;;复合纳米材料和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J];水泥工程;2008年01期

3 颜汉军;;复合纳米材料对混凝土及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07期

4 周庚侠;班书宝;孙天玉;顾济华;吴东岷;;大粘度复合纳米材料面投影微立体光刻系统的分辨率研究[J];应用光学;2011年05期

5 于妍妍;谷慧;刘晓倩;周天舒;施国跃;;新型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催化行为研究及其在活体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传感器;2011年04期

6 陈锋,朱依萍,马宏燎,柏子龙,张金龙;TiO_2-CdS-MCM-41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7 韩莎莎;柳婧;赵烨;呼丽娟;徐东昱;胡存智;郧文聚;李天杰;;复合纳米材料对土壤重金属离子吸持固化的模拟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8 田福祯,郭敏杰,倪丽琴,刘治虎,何恩萍,于永顺,王军;室内甲醛吸附-反应-降解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J];应用化工;2005年09期

9 颜汉军;;复合纳米材料对混凝土及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10 侯大寅;魏安方;刘鸣;;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J];纺织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宏伟;;复合纳米材料在荧光标识、药物缓释与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张杨阳;苑春刚;张艳;;Ag/Fe_3O_4/CNTs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吸附脱除气态元素汞[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张广腾;杨秋;赵薇微;潘洪志;;复合纳米材料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A];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军;刘相红;吴世华;王淑荣;;一种通用性方法构造多种贵金属/三氧化二铁复合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钟伟;;Ⅱ-Ⅵ族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调控[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6 姚建林;顾仁敖;;复合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叶晓生;石慧;何晓晓;王柯敏;何定庚;於彦汝;;Aptamer功能化Cu/Au复合纳米探针用于肿瘤诊疗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8 刘畅;童睿锋;匡勤;谢兆雄;郑兰荪;;基于表/界面调控的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9 韩杰;刘艳;郭荣;;一步溶液合成法制备导电聚合物/Au复合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宗鹏;张浩;许群;;超临界二氧化碳协助制备CNT/PVA/Pd多级复合纳米材料[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迎华;功能化复合纳米材料的磷酸化蛋白质和糖基化蛋白质分析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磊;液体微混技术及其在贵金属复合纳米材料自组装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葛文;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杨萍;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分析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王雷;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软溶液过程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齐悦;金属及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徐曼;铁氧化物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姚祖福;新型氧化硅、金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组装及其在生物医学、催化上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9 赵博;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杨雨豪;石墨烯基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赛虹;氧化钼/聚苯胺复合纳米材料的超级电容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侯聪;炭黑及其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曾宪飞;有机/无机杂化磁性S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常远芳;新型石墨化介孔碳/二氧化钛/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5 张艳艳;TiO_2@Ag、ZnO/Ag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抗菌及催化性能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6 王婷婷;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用于抗癌药物递送的荧光共聚焦成像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7 叶敏;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集成及其在分析检测上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8 方刚;磁性金属有机骨架与Au-NaYF_4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分析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张燕;基于等离子体共振的复合纳米材料Au/BiFeO_3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鲁宁;化学气相聚合制备导电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31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31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b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