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石墨烯和生物条形码放大技术电化学检测两种重金属离子

发布时间:2018-06-18 07:23

  本文选题:重金属离子 + 纳米金 ; 参考:《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本身优异的结合特性以及DNA分子识别能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DNA传感器制备以及较多领域研究中,本文选择使用了石墨烯和纳米金两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并结合生物条形码信号放大技术和酶催化反应技术,设计了用于检测环境水样中银离子和汞离子的电化学DNA传感器以及检测食品中过氧化氢的电化学传感器。1、设计了一个新颖、宽范围的基于生物条形码信号放大技术联合金标银染信号放大技术双重信号放大用于水溶液中银离子的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纳米金标记,表面杂交,银增强技术联用,实现电化学信号的放大,并通过银染时间的控制,以低背景峰电流检测超痕量银离子,检测范围宽,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对Ag+的检测线性范围为5 p M到50μM,检出限为3 p M(S/N=3)。2、设计了一个简单、夹心结构的基于石墨烯和纳米金两种纳米材料,生物条形码信号放大技术、酶催化双重信号放大技术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用于在水溶液中检测汞离子。这一方法利用石墨烯作为高电子传递基底,同时存在汞离子和目标DNA的条件下,由于T?Hg2+?T结构的形成,使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纳米金-生物条形码DNA复合物与目标DNA形成特异性杂交双链,将与上百条生物条形码DNA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接近石墨烯表面,增强了催化对苯二酚的信号。所提出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在与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情况下,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许,对Hg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5 p M到10μM,检出限为13 p M(S/N=3)。3、制备了一个温和、信号切换、可重复使用的基于T?Hg2+?T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依赖于石墨烯与单链DNA和双链DNA之间亲和力的差异。Fc标记的ss DNA能与目标DNA在Hg2+存在下特异性杂交形成ds DNA后脱离GR表面,降低了Fc的信号,使修饰电极理论上还原为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实现修饰电极的重复利用。所提出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在与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情况下,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起着信号放大作用的GR载体和游离到溶液中的ds DNA使传感器能进一步再次使用,具有较好的再生性。对Hg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5 p M到10μM,检出限计算得5 p M(S/N=3)。4、制备了一种简单、新颖的无酶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测定,将石墨烯优越的性能复合纳米二氧化钛形成协同催化作用,可控的在其表面生成普鲁士蓝纳米立方,并呈现规则边缘以及相近尺寸,并使用Nafion作为稳定剂。Nafion/PB/GR-Ti O2/GCE显示出良好的催化还原过氧化氢活性。检测线性范围为40 n M 2 m M,灵敏度为480.97 m A m M-1 cm-2,检测限为8.6 n M(S/N=3),并能应用到啤酒样品中的检测。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nanotechnology, its excellent binding properties and DNA molecular recognition ability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DNA sensors and in many fields of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wo common nanomaterials, graphene and gold nanocrystalline, have been selected, combined with the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barcode signal amplification and enzymatic catalytic reaction. An electrochemical DNA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silver and mercury ions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and a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food were designed. A wide range of Bio-barcode based signal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Gold Standard Silver staining signal Amplification double signal Amplific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Silver Io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method can amplify the electrochemical signal by means of nano-gold labeling, surface hybridization and silver enhancement technique.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detect ultra-trace silver ions with low background peak current through the control of silver dye time. The detection range is wide and the method is simple. It has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The linear range of detection for Ag is from 5 pm to 50 渭 M,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3 p MN / N / N ~ (3). 2. A simple sandwich structure based on graphene and nano-gold nanomaterials, biological barcode signal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is designed. Enzyme-catalyzed double-signal amplification electrochemical DNA sensor is used to detect mercury ions in aqueous solution. In this method, graphene is used as the high electron transfer substrate,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oth mercury ion and target DNA, the formation of THg2 + T structure, The gold-biological barcode DNA complex labeled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was made to form a specific hybrid double strand with the target DNA, and the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bound to hundreds of biological barcode DNA was close to the surface of graphene. The signal of catalytic hydroquinone was enhanced. The proposed electrochemical DNA sensor has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when it coexists with other metal ions. The linear range of detection for Hg _ 2 is from 25 pm to 10 渭 M,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13 p M ~ (-1) S / N ~ (3) N ~ (3). 3. A mild, signal switching method has been prepared. A reusabl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based on TG2 + T, dependent on the difference in affinity between graphene and single-stranded and double-stranded DNA. FC labeled ss DNA can specifically hybridize with target DNA in the presence of Hg2 to form DS DNA and detach from gr surface. The modified electrode can be reduced to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by graphene, and the modified electrode can be reused. The electrochemical DNA sensor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highly selective in coexistence with other metal ions. The gr carrier, which is used for signal amplification, and DS DNA, which is dissociated into the solution, can be further reused. It has good regeneration. The linear range of detection for Hg _ 2 is from 25 pm to 10 渭 M,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calculated. A simple and novel 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 has been prepar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food.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graphene was combined to form a synergistic catalysis to form a Prussian blue nano-cube on its surface, with regular edges and similar sizes. Nafion as stabilizer. Nafion / PBR-Ti O 2 / GCE showed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hydrogen peroxide reduction. The linear range of detection is 40 nm M ~ (2 mm), the sensitivity is 480.97 m A m M ~ (-1) cm ~ (-2), the detection limit is 8.6n M ~ (-1) S ~ (-1) N ~ (-1) N ~ (3 +), and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beer samples.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212;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宗红;;石墨烯——二维碳的奇妙世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永玺;陈_g;庄小东;张斌;朱金辉;李佩佩;牛丽娟;;石墨烯化学及潜在应用[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常艳丽;陈胜;曹傲能;;压力促进氧化石墨烯水热还原反应的机理[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耀玲;罗雨;陈立宝;李秋红;王太宏;;石墨烯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S1期

5 任文才;高力波;马来鹏;成会明;;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6 王延相;刘玉兰;王丽民;季敏霞;王成国;;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探索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3期

7 刘霞;;石墨烯:硅的“终结者”?[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9期

8 ;科学家观察到石墨烯内电子间相互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7期

9 袁文辉;李保庆;李莉;;改进液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高性能氢气吸附用石墨烯[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美开发出人工合成高质量石墨烯新方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帅志刚;龙孟秋;唐令;王冬;;纳米带状石墨烯与石墨炔的电子结构与电荷输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王琳;赵立峰;孙淮;;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搀硅石墨烯的热传导系数[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刘吉洋;郭少军;翟月明;李丹;汪尔康;;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保护石墨烯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刘云圻;魏大程;狄重安;武斌;郭云龙;于贵;;少数层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和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张佳利;沈广霞;郭守武;;化学还原的单层氧化石墨烯的电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付磊;刘楠;戴博雅;刘迅;张朝华;刘忠范;;石墨烯的表面控制生长[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中日青年化学家论坛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智军;张立明;黄洁;夏景光;;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新型功能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刘洪涛;郑健;刘云圻;于贵;朱道本;;氨水和氨水蒸汽还原法制备石墨烯[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陈永胜;黄毅;马延风;王燕;许艳菲;张小岩;梁嘉杰;吕歆;;可溶性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及其器件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5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6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8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9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霞;石墨烯是神奇材料吗?[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华;类石墨烯纳米片和模型体系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廖清;石墨烯及其相关结构的生长和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谢月娥;石墨烯纳米结构电子输运的调制[D];湘潭大学;2011年

4 袁建辉;石墨烯中的电子及其输运性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徐华;石墨烯界面电荷转移的拉曼光谱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徐宇曦;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组装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1年

7 康朝阳;碳化硅、蓝宝石与铜箔表面石墨烯的生长和表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李占成;高质量石墨烯的可控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吕伟;石墨烯的宏量制备、可控组装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江林海;石墨烯负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同鑫;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复合电极材料储锂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吕翔;石墨烯的制备及高分子改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杜欣;可流动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谢声意;还原石墨烯氧化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邹燕;功能化石墨烯气敏特性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晓晓;单层石墨烯超晶格中的输运特性和散粒噪声[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超群;石墨烯在不平整表面上吸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静;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宽;石墨烯的室温简易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廖旭;石墨烯摩擦性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34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34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