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固相助熔剂法锂锰氧化合物电池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6 19:22

  本文关键词:炭基硫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固相助熔剂法锂锰氧化合物电池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孟雨佳  

【摘要】:快节奏的工业化在给社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生活环境的严重污染。考虑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因素,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装置极大地激起了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由于锂离子电池自身具有高的能量密度的优点,因此其被视为是现阶段最受关注的能量储存装置。现在,例如手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诸多便携式移动设备的电源部分均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此外,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也有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然而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最为显著的不足即为相对较低的功率密度,这就制约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空间。综上,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进而展现出更好的电化学性能是解决锂离子电池问题的关键所在。具有纳米结构的电极材料由于能够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从而简化锂离子嵌入和脱出的过程,最终可以达到提高电池功率性能的目的。本文在常压和高压的条件下分别合成了具有特殊形貌的锂锰氧化合物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 (1)采用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锂为反应原料,以氯化钠为助熔剂,在不同的温度下合成了LiMn2O4。使用XRD、SEM、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我们可知温度在700°C同时存有助熔剂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形貌最为规整且粒径尺寸最为均一的LiMn2O4纳米线。实验结果表明,其直径约为40nm,长度可达数微米。在电化学测试方面,该样品在0.2C的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25.5mAh/g,在100次循环后仍有85.6%的容量保存。这里表现出的优异性质与LiMn2O4纳米线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同时,文中我们对于助熔剂在反应过程中的机理作用做出了详细的说明。 (2)本文首次采用高温高压水热法对LiMnO2进行了合成,同时将常压下经由高温固相法合成的相同产物作为对照并比较了产物间性质上的差异。两种方法中均采用两步合成的方法合成LiMnO2材料。需要指出的是:在反应中锂源属于过量组分,在反应过程中我们将过量的组分用作助熔剂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原料中元素摩尔比以Li:Mn=5: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样品纯度最高。 (3)通过高温固相法得到了直径约为1μm的多孔微球状样品,高温高压水热法则展现为“”型产物。在充放电测试中,微球状样品首次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28mAh/g。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放电容量有了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第20次循环时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55mAh/g。高温高压水热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04.5mAh/g,最大的放电容量为112.7mAh/g。从循环稳定性测试分析,高温管式炉样品的电化学活性高于高温高压水热样品,这表明尽管压力存在时可以抑制产物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结构改变,但由结构所增强的化学活性仍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高朋召;李冬云;黄诗婷;肖汉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3年01期

2 郭子龙;吁霁;;低温固相法制备球形掺La镍酸锂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J];材料导报;2013年10期

3 王永琛;倪江锋;王海波;高立军;胡道中;王子冬;;锂离子电池一致性分选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5期

4 郑浩;高健;王少飞;李泓;;锂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Ⅵ)——离子在固体中的输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6期

5 赵红远;阙东阳;张峥;刘兴泉;;软化学法制备新型正极材料LiMnO_2的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13年Z2期

6 王弯;王婷;朱丁;陈云贵;;La和F复合掺杂对LiMn_2O_4高倍率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3年19期

7 王昊;闫勇;徐凯琪;林明翔;唐代春;董金平;孙洋;陈彬;贲留斌;黄学杰;;锂电池热点论文点评(2013.10.1—2013.11.30)[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8 孔德群;裴艳敏;邢立业;崔焘;李珍;;储能飞轮转子用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9 马璨;吕迎春;李泓;;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VII)——正极材料[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10 易亚杰;汪红梅;黄越华;朱怡霖;;表面包覆CaF_2的尖晶石LiMn_2O_4性能[J];电源技术;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植彦;谢凯;郑春满;;二次烧结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蒋利军;;第3章 储能材料[A];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09)[C];2010年

3 李波;宰建陶;肖映林;韩倩琰;钱雪峰;;SnO_2/C复合材料的生物模板法制备及其锂电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常龙娇;郑见杰;翟玉春;代克化;;PVP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Li_4Ti_5O_(12)及其倍率性能的研究[A];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冶金工程)论文集[C];2013年

5 王雯婷;冯辉;许立超;刘东秦;;电动汽车用电池单体的选择与评价[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庆堂;梅军涛;王晓梅;;NO_3~-/CH_3COO~-比例对尖晶石LiMn_2O_4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里德;几种锰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在颜料催化降解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娜;Li_4Ti_5O_(12)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武斌;炭基硫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4 李晓伟;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纳结构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李高望;含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郑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陈振宇;磷酸钒锂及其与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文志刚;金属氧化物微/纳米结构的合成、表征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宋刘斌;锂离子电池的热电化学研究及其电极材料的计算与模拟[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朱刚;独特形貌氧化锰纳米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容性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伟民;氧化钴(II,,III)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电化学、CO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刘新庆;离子掺杂正极材料LiFePO_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卓;CoTiO_3和NiTiO_3固溶体的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4 凌世攀;水滑石负载纳米金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5 李丽娥;磷酸锰锂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白翔;多级多孔碳纳米纤维的结构设计及其储能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7 张振伟;钛酸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晓娟;用户侧电网负荷调峰的储能电站控制策略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9 叶艳艳;高容量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和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10 董瑞;飞轮电池在分布式电源微网中对电能质量的改善作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毕鸿章;日本开发出硼酸铝晶须[J];建材工业信息;1997年01期

2 ;助熔剂法生长大尺寸YIG单晶[J];磁性材料及器件;1972年02期

3 ;磁性材料单晶的一些生长方法[J];磁性材料及器件报导;1971年03期

4 樊慧庆,吴浩;PINT铁电晶体的助熔剂法制备工艺与介电性能[J];压电与声光;2005年04期

5 蔡文永;张守业;张志良;郭永健;徐志成;;加速坩埚旋转技术生长铁氧体单晶[J];磁性材料及器件;1988年03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芬;陈三平;董亚萍;李武;高胜利;;助熔剂法制备六角片状四氧化三钴[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张永兴;魏明;李武;边绍菊;宋爽洁;乃学瑛;;高温助熔剂法制备钛酸铅晶须[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7新材料、新方法、新器件和设备[C];2012年

3 王永刚;李如康;;K_2Al_2B_2O_7晶体的生长及助熔剂对紫外吸收的影响[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韩树娟;王继扬;李静;郭永解;王永政;;BaBiBO4晶体的助熔剂体系探索[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承乾;陶绪堂;蒋民华;;氧化锌体单晶的助熔剂法生长研究初探[A];第14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永兴;魏明;李武;边绍菊;宋爽洁;乃学瑛;;高温助熔剂法制备钛酸铅晶须[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胡文革;马笑山;张顺兴;;三温区助熔剂法制备光折变晶体的研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8 余雪松;胡章贵;;新助熔剂生长CsLiB_6O_(10)(CLBO)晶体[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赵兰玲;张素芳;王继扬;;碱液中ZnO饱和点的测试[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孟雨佳;马兵;冯丽坤;王晓峰;刘晓旸;;助熔剂法合成LiMn_2O_4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峰;稀土及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的高温高压助熔剂方法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郭永解;压电晶体磷酸三镓的生长、性能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李本仙;汞系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与氧化亚铜单晶体的生长与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兵;氟化物的助熔剂法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周峻;BaAl_(12)O_(19):Mn~(2+)和BaMgAl_(10)O_(17):Eu~(2+)的助熔剂法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袁晰;助熔剂法制备片状氧化铁晶体及其生长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廖敏;稀土磷酸盐晶须的固相合成及表征[D];广西大学;2007年

5 王闰冬;新型层状二氧化锰的高压助熔剂合成[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贺宇;新型铁电单晶Pb(Zn_(1/3)Nb_(2/3))O_3-PbTiO_3的生长[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7 王巍;助熔剂法合成KMF_3(M=Mn,Zn,Mg)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冯丽坤;氧化亚铜微晶及其复合材料的助熔剂法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孟雨佳;固相助熔剂法锂锰氧化合物电池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宋新宇;绿色长余辉材料SrAl_2O_4:Eu~(2+),Dy~(3+)的助熔剂法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炭基硫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6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6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