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电流变液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10-11 08:26
【摘要】:在电流变液发明后的70余年中,学者们相继提出了纤维理论、"水桥"理论、双电层理论和介电理论等传统理论模型.然而,力学性能较差,严重制约了电流变液的工程化应用.近几年,随着巨电流变液和极性型电流变液等低场高屈服强度的新型电流变液的发明,电流变液屈服强度均超过了100 k Pa,电流变液迎来了一个新的工业化应用契机.但是,电流变液的沉降性及再分散性等基础性和应用性问题仍然制约了其广泛应用.本文回顾了电流变液的成分、宏观性质、微观机制及其应用的发展,重点分析了巨电流变效应及其在智能微流控中的研究.总结了电流变液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其中对电流变液稳定性和服役与失效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完善将加速电流变液的工业化进程.
[Abstract]:In the more than 70 years since the invention of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researchers have put forward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models such as fiber theory, "water bridge" theory, double layer theory and dielectric theory. However, the po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seriously restrict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vention of new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with low field and high yield strength, such as giant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and polar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the yield strength of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has exceeded 100k Pa, and ushered in a new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pportunity. However, the basic and applied problems of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such as sedimentation and redispersity still restrict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macroscopic properties, micro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are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of giant electrorheological effec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ntelligent microfluidic i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ar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n the stability, service and failure of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will be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With the above problems solved and perfected,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will be accelerated.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智能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
【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15JC1400303)资助
【分类号】:TB3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慧婕;赵红;董旭峰;谭锁奎;纪松;齐民;陶万勇;;SDBS改性丙三醇氧钛颗粒的电流变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4年04期

2 张东恒;王泽恩;;电流变液及其在润滑油领域的应用[J];润滑油;2011年S1期

3 路阳;王学昭;王凤平;潘礼庆;;电流变液研究新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03期

4 陆坤权;沈容;王学昭;孙刚;曹则贤;刘寄星;;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J];物理;2007年10期

5 张志宇;吴博达;刘建芳;;电流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7年06期

6 温维佳;沈平;;微流芯片[J];物理;2006年11期

7 马会茹,官建国,卢国军,袁润章;电流变液及其应用[J];现代化工;2004年05期

8 温维佳,黄先祥,杨世和,陆坤权,沈平;巨电流变效应及其机理[J];物理;2003年12期

9 龚烈航,崔占山;电流变液机理及其研究现状[J];润滑与密封;2002年01期

10 肖革文,魏宸官;电流变流体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J];汽车工程;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超;伍罕;张萌颖;巫金波;温维佳;;电流变液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7年21期

2 徐衡;沈景凤;谢景茂;张诗悦;;电流变液及其器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2017年05期

3 巫金波;温维佳;;场诱导软物质智能材料研究进展[J];物理学报;2016年18期

4 杨坤全;陈伯丰;叶海平;;智能型ERF汽车制动器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24期

5 王皓;周健;何志鹏;何正中;;电流变客车减振器的力学分析与最优控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李长胜;冯丽爽;;关注电磁学相关物理效应的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年01期

7 杨惠;董旭峰;赵红;齐民;谭锁奎;纪松;;花状微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流变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5年04期

8 田震;;关于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4年12期

9 杨素红;赵立山;王强;沈容;孙刚;李晨曦;陆坤权;;以二氧化钛前驱体为基的电流变液的成分分析和机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6期

10 谭锁奎;乔小蒙;王玉良;宋晓平;纪松;徐国辉;赵红;董旭峰;黄凤莉;曹慧;吕绯;;Ni/TiO_2基微粒巨电流变体的沉降稳定性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万勇;赵红;董旭峰;谭锁奎;纪松;齐民;;丙三醇改性对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3年09期

2 王学昭;沈容;温维佳;孙刚;陆坤权;;钛酸钙体系电流变液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5期

3 庞雪蕾,唐芳琼;电流变液体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4年06期

4 温维佳,黄先祥,杨世和,陆坤权,沈平;巨电流变效应及其机理[J];物理;2003年12期

5 温诗铸,田煜,孟永钢;电流变技术研究及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6 谢洪泉;近代电流变液的研究进展[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3年02期

7 李美艳,张少华;电流变隔振器工作特性的理论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17期

8 尹剑波,赵晓鹏;稀土改性二氧化钛的电流变行为与介电性能关系[J];功能材料;2001年05期

9 张敏政;近年地震震害的几点启示[J];工程抗震;2001年01期

10 尹剑波;一种新型材料——电流变液的研究现状及应用[J];江苏化工;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峰,张正义,汪武祥,韩雅芳,肖耀福,王润;新型材料一电流变液[J];功能材料;2001年01期

2 许素娟,王彪,门守强,陆坤权;电流变液材料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2001年02期

3 龚烈航,崔占山;电流变液机理及其研究现状[J];润滑与密封;2002年01期

4 龚裂航,李忠国 ,陆国胜 ,韩寿松;电流变离合器用电流变液探讨[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2年03期

5 李斌,杨智春,张开达;电流变液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6 周文管,王喜顺;影响电流变液流变特性的因素[J];塑料;2003年04期

7 ;新型电流变液研制成功[J];发明与创新;2004年01期

8 庞雪蕾,唐芳琼;电流变液体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4年06期

9 郑雁军,崔立山;电流变液机理和材料的研究[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周文晋,鲁宏权,孟光;电流变液夹层壳体振动隔离的实验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卫;黎文峰;李甲兮;;电流变液的连续性动力学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郑华文;吴张永;唐向阳;杨用;;电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分析和研究[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0年

3 田煜;孟永钢;温诗铸;;温度对基于沸石和硅油的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4 龚裂航;李忠国;陆国胜;韩寿松;;电流变离合器用电流变液探讨[A];第二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02年

5 刘刚;李酽;;电流变液及其在航空中的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6 刘雪辉;郭建军;程昱川;许高杰;崔平;;热处理对钛酸钙体系电流变液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张建华;陶德华;张毅;张直明;;电流变液的工程应用[A];第六届摩擦学工矿企业润滑技术工业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贺;魏雪霞;;电流变液智能材料力学行为的理论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敏梁;田煜;孟永钢;温诗铸;;电流变液的小应变拉伸弹性模量[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程杰;郦光明;许沧粟;;改性电流变液的制备和性能测试[A];山东汽车工程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吉军;电流变液微波穿透可调控行为特征[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李丛;巨电流变液的非平衡态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江艳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电流变体系的构建、性能研究及在电泳显示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4 丁律辉;电流变液声传播机理及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敏梁;电流变液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彭杰;电流变液及屈服应力流体动力学分析[D];清华大学;2002年

7 路军;聚芳香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郑玲;电流变材料及减振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唐宏;电流变液体的声学及振动控制行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杨帆;电流变液流变行为和结构演化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振南;颗粒浸润性对胶体电流变液性质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高秀敏;电流变液微波、光学性质及其结构演化特征[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袁伟;多场耦合作用下电流变液的动力学特性模拟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康雨宁;纳米纤维素对二氧化钛电流变液的性能改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蔺彦梅;聚苯胺/BaTiO_3包覆粉煤灰漂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流变性能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霍爽;TiO_2尿素及TiO_2/氧化石墨烯核壳型电流变液的制备及性能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沈超;凝胶态电流变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杨惠;颗粒表面形貌对电流变液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雨露;中空TiO_2微球的制备及其电流变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10 田晓莉;多级结构纳米复合电流变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63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263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9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