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M3碳纤维及其氰酸酯基复合材料耐原子氧侵蚀性能
[Abstract]:The atomic oxygen exposur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BHM3 type high modulus carbon fiber and its reinforced cyanate ester matrix composit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atomic oxygen exposure ground simulation device. The erosion behavior of carbon fiber and its cyanate ester composites by atomic oxygen (AO) was analyzed by SEM,XRD,XPS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1 脳 1021atoms/cm~2 atomic oxygen exposure, the mass loss rate of carbon fiber and its cyanide composite is lower than 1,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fiber are unchanged, and the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of carbon fiber / cyanate composite is reduced by 16%.
【作者单位】: 北京卫星制造厂;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TQ342.742;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蕾,严川伟,屈庆,李美栓,曹楚南;原子氧对航天材料表面的作用与防护——Ⅱ.原子氧敏感材料的防护[J];材料导报;2002年02期
2 李卓;宋海旺;刘金刚;杨海霞;杨士勇;;含磷聚酰亚胺薄膜在原子氧环境中的降解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年03期
3 贺金梅;赵丹;郑楠;黄玉东;;航天材料的抗原子氧防护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3年08期
4 多树旺,李美栓,张亚明;空间材料的原子氧侵蚀理论和预测模型[J];材料研究学报;2003年02期
5 ;原子氧环境试验获重大突破[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8年06期
6 罗仲宽,刘剑洪,田德余,洪伟良,汤少金,朱瑞祥;溶胶-凝胶法制备抗原子氧涂层及性质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4年02期
7 多树旺,李美栓;利用Ni催化型探测器测量原子氧密度[J];金属学报;2004年08期
8 多树旺;李美栓;张亚明;周延春;;银在原子氧环境中的氧化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7期
9 田聪;成来飞;栾新刚;;C/C复合材料在原子氧辐照下的结构性能演变[J];无机材料学报;2013年08期
10 孙九立;张秋禹;刘金华;侯永刚;;低地球轨道环境中原子氧对空间材料的侵蚀及防护方法[J];腐蚀与防护;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亮;李存惠;张剑锋;郑阔海;;原子氧散射现象在轨暴露试验研究进展[A];第三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玲;赵浩峰;张禄;张咏;;空间原子氧探测中的材料选择[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多树旺;刘庭芝;赵莉曼;王鑫;李美栓;;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的原子氧效应实验研究[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龙飞;李美栓;徐彩虹;罗永明;周延春;;一种聚硅氮烷涂层抗原子氧/紫外损伤性能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中华;赵琳;郑阔海;;低轨道航天器舱外材料或器件原子氧防护技术研究[A];第三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琳;李中华;郑阔海;;原子氧防护涂层技术研究进展[A];第三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秦国泰;;空间环境原子氧效应和探测研究[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郑阔海;杨生胜;李中华;赵琳;陈益峰;;实用化原子氧防护涂层制备工艺研究[A];第三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于金祥;蔡明辉;韩建伟;;基于氧负离子PIG源的原子氧产生装置[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多树旺;宋密密;刘庭芝;李美栓;;有机硅/POSS杂化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萍;原子氧效应与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2 黄永宪;Kapton等离子体注入/沉积鞘层动力学及抗原子氧侵蚀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一志;POSS杂化PVDF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与抗原子氧侵蚀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岚;1Cr18Ni9Ti不锈钢的原子氧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褚勇;原子氧对高分子材料的侵蚀效应分析及其防护研究[D];烟台大学;2013年
3 金记英;DSMC方法模拟LEO环境原子氧对表面材料的侵蚀过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解元元;Kapton材料的原子氧侵蚀效应分析及防护涂层研究[D];烟台大学;2013年
5 于博洋;原子氧与金属Zr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于振海;POSS改性氰酸酯基复合材料及其抗原子氧损伤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赵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耐原子氧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曲丽丽;质子辐照和原子氧环境下薄膜二次表面镜的损伤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尚海波;Kapton薄膜及防护膜的原子氧侵蚀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李立群;Zr-702和YZ-1锆合金的原子氧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67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26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