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CFRP筋拉伸强度预测模型评价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10-23 18:37
【摘要】:在初步建立CFRP筋拉伸强度预测模型基础上,对该模型典型因子影响材料强度权重进行研究评价,根据结果提出CFRP筋制备过程中强度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典型因子碳纤维拉伸强度(σf)和体积分数(Vf)对CFRP筋拉伸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率为39.1%~46.7%和43.5%~52.6%),是决定CFRP筋拉伸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公称直径(D)对CFRP筋拉伸强度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影响率7.1%~15.4%)。基体树脂强度(σm)对CFRP筋拉伸强度影响不明显(影响率0.3%~1.0%),相比其他三种因素,可近似忽略。依据预测模型典型因子强度补偿规律,可较方便推测CFRP筋组分碳纤维强度及体积分数参数。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model of tensile strength prediction of CFRP tendons, the influence of typical factors on the weight of material strength was studied and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mechanism of strength compens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CFRP tendons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typical factor carbon fiber (蟽 f)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Vf)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FRP tendons (the influence rates are 39.1% and 43.5%),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CFRP tendons. The nominal diameter (D)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FRP bars (the influence rate is 7.1% and 15.4%). The effect of matrix resin strength (蟽 m)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FRP tendons is not obvious (the influence rate is 0.31.0%), which can be approximately neglecte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factors. Based on the typical factor strength compensation law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the parameters of carbon fiber strength and volume fraction of CFRP tendons can be easily estimated.
【作者单位】: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AA03A204)
【分类号】: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泉,朱梦蝶,戚晓强,郭洪伟;层与层间浅交联2.5D结构对其复合材料经向拉伸强度的影响[J];玻璃纤维;2002年06期

2 王海鹏;陈新文;李晓骏;马丽婷;苏彬;;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同温度条件拉伸强度统计分布[J];材料工程;2008年07期

3 洪澜,隋智通;铜中微量稀土和硼对电阻率和拉伸强度的影响[J];稀土;1992年06期

4 赵金峰;杨彩云;;3D机织物拉伸强度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J];产业用纺织品;2014年04期

5 魏玉卿;张俊乾;;缝纫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拉伸强度研究[J];力学季刊;2005年04期

6 蔡卫东;赵昌正;张国定;吴人洁;;热循环对碳(石墨)/铝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1987年03期

7 金城;;碳(石墨)/铝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强度[J];复合材料学报;1987年03期

8 咸贵军,益小苏,卢晓林,胡永明;长玻璃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粒料注塑制品的拉伸强度[J];复合材料学报;2001年02期

9 李晨,许希武;缝合复合材料层板的面内拉伸强度预报[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10 杨涵;周仕刚;薛元德;;(±45°/90°/0°)_s准各向同性层合板的拉伸强度[J];纤维复合材料;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瑾;刘铭;刘杰民;;脆性材料拉伸强度的预测和试验方法[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2 王长春;张博明;叶金蕊;;碳纤维单丝拉伸强度测试的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复合材料与节能减排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曾涛;;含裂纹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力场的研究[A];2006年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钞占府;杜芳林;;纳米氧化铈/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拉伸强度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5 敖宁建;王琪;;PA6/PP/SBS复合材料的相结构与性能[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王亚熊;王彦彬;;单向碳纤维无捻布强度和弹性模量测试方法的初探[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肖潭;任宇;廖坚;吴萍;李锋;成会明;;利用碳纳米管束拉伸试验测定碳纳米管拉伸强度分布[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肖潭;;碳纳米管拉伸强度分布的理论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革命”的物质基础[N];中国纺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武玉芬;碳纤维综合力学性能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离散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魏玉卿;缝纫复合材料细观结构表征及面内力学性能的理论和模拟[D];上海大学;2008年

3 蒋智杰;聚苯醚/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驰;氮化硼、海泡石改性脂肪族聚酯(PBS、PLA)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敬媛;高密度聚乙烯/聚甲醛原位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3 叶淑英;耐候高含量玻纤增强PA6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龙;聚苯乙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5 胡浩;长纤维/织物增强橡胶材料的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5年

6 陆智明;蔗渣改性生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宁煜;多轴向经编织物增强柔性复合材料的生产和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8 张成龙;HNBR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9 丛培海;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CFWRP固化制度的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徐亮成;ABS/PP/刚性填料复合材料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90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290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8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